導語
在近幾年的體育公益報告中,已分別針對英國、美國、日本、新西蘭等代表性的國家的體育基金會發展和體育賽事公益、不同公益主體如國外體育俱樂部、經營性企業的公益實踐開展了專題論述,本年度的體育公益報告將重點呈現國內外單項運動協會作為公益先鋒的角色在該領域的關注與行動。
在體育公益事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單項體育組織作為連接政府、企業與廣大體育愛好者和公益參與者的橋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使命在于促進體育文化的傳播、提升公眾健康、推動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積極響應社會公益需求。在下篇中,將核心探討單項體育組織作為公益先鋒的角色,分析其參與的體育公益活動類型、切入角度及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旨在為其他公益主體提供實踐指導,攜手推動中國體育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讓體育的公益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心靈與生活。
三、單項體育組織
單項體育組織是以某一項體育活動為主的體育組織,主要負責管理、推廣和發展某一項體育活動。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是世界范圍內管轄一項和幾項運動項目并接納若干管轄這些項目的國家級團體的國際性的、非官方的組織。任何國際單項體育組織都保持著管理各自體育運動項目的獨立性和自主權。根據《奧林匹克憲章》規定,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應在保持與奧林匹克精神一致的前提下,在全世界進一步發展自己的運動項目,致力于實現《奧林匹克憲章》中確定的目標,傳播奧林匹克主義和普及奧林匹克教育,在奧林匹克運動中負責它所管轄的運動項目的技術性工作。
在我國,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是我國體育社會團體組織中最重要的一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十條規定,單項體育協會是基于會員對于某項體育運動的共同意愿,為該項體育項目的普及與提高而建立的具有民間性、非營利性等基本性質的體育社會團體。
四、單項體育組織的社會公益實踐
伴隨著新時代的璀璨曙光,我國單項體育組織的公益活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與創新性,供給組織形態與活動模式愈發豐富多元。單項運動協會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體育為民、體育惠民”的初心使命和社會責任,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競技與健身推廣,將公益觸角延伸至教育普及、文化傳承、創新激勵、環境保護、鄉村振興、弱勢群體幫扶以及倡導可持續生活方式等多個維度。
(一)體育運動推廣:提升民生福祉
單項體育組織在普及和推廣運動的基礎上,通過廣泛的社區活動和公益項目,將運動理念帶入大眾生活。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體驗和賽事活動,組織激發各年齡層的運動熱情與健身意識的提升。同時,單項體育組織也通過公益活動融入社區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與帶動作用,扶持推動相關產業鏈的延伸與發展,成為社區繁榮與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案例:中國足協杯“種子計劃”自2014年啟動,旨在以足球相關裝備公益捐贈、球員進校園活動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接觸足球運動并參與其中的機會,激發孩子們對足球的興趣和熱愛,從而達到培育足球土壤,普及足球運動的最終目標。截至2024年,該計劃已經累計為2100多所中、小學校和青訓機構捐贈了4萬多顆足球,中國足協杯冠軍獎杯巡展與“種子計劃”一起走進校園,讓眾多青少年與獎杯拍照留念,了解足協杯的歷史與精彩時刻,帶去了足球的歡樂與夢想。
案例: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國際排聯(FIVB)與排球基金會聯手推出 “排球體驗”活動。在標志性的埃菲爾鐵塔體育場和巴黎南體育館通過模擬全尺寸的專業排球場景和設置充滿巴黎特色的沙灘排球節日,讓球迷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比賽現場。球迷們與奧運獎牌得主、世界冠軍以及法國排球界的傳奇人物進行面對面交流。超過30萬人參與,利用排球的全球影響力和號召力,展示了體育如何成為一個統一的力量,激勵所有年齡和背景的人。
(二)青少年體育教育公益:培育未來運動之星
青少年乃國之根本、民族之未來,其成長關乎社會進步與國家興衰。國內外的體育協會以公益活動為橋梁,傾注資源、不斷激發潛能,錘煉了青少年的體魄,也培養其意志、團隊與創新精神。通過賽事活動、專業培訓與創業扶持等方式,單項體育組織為青少年鋪設了通往卓越的道路,同時也激發了社會對青少年體育事業的重視,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共筑體育強國之夢。
案例:中國網球協會(CTA)長期開展針對青少年群體的“體教融合系列公益活動”,通過全國校園網球交流賽、精英隊員訓練課、帶隊教師網球專業技能培訓課、中國青少年網球項目訓練數據反饋系統的演示和體驗課、網球傷病預防與醫療康復專題講座和現場指導課、網球基本技能評比、中國網球紅色記憶展發展史以及禮儀展覽、校園網球公開課及經驗研討、網球進校園體驗等系列活動,推動校園網球運動和教育相結合,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
(三)身心健康與福祉公益:共筑幸福生活
運動員的身心健康與福祉,不僅是其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基石,更是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持續進步的關鍵要素。各單項體育組織依托專業的知識體系、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廣泛的社會資源,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健康促進體系。關注運動員的身體訓練和康復治療,致力于為運動員打造一個全面、科學、高效的健康管理環境。同時,各單項運動協會還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積極提升全社會對特殊疾病的關注以及體育運動中健康與安全的重視。
案例:“全國戶外安全教育計劃” 是中國登山協會(CMA)自2013年開始推出的一項以推廣戶外安全理念及普及戶外安全常識為主題的公益活動。為戶外運動愛好者、地方救援隊成員、活動安全保障成員等舉辦公益知識講座,共同學習戶外理念和安全技能。旨在為大家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更好地了解戶外運動時規避風險的常識。
(四)性別平等公益:綻放女性力量
在探討體育事業的輝煌與進步時,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男女運動員在這一領域內面臨著不平等的待遇與挑戰。性別歧視與偏見如同隱形的障礙,阻礙著女性運動員的全面發展與成就展現。這種不平等不僅違背了體育精神的核心——公平競爭與尊重差異,也嚴重制約了體育事業的多元化與包容性發展。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國內外單項體育組織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與力度,通過一系列創新且富有成效的舉措,積極倡導性別平等與包容。他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與資源,廣泛開展性別平等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媒體、社交平臺等多種渠道,傳遞正能量,營造尊重差異、鼓勵平等的良好氛圍。同時,積極完善政策與制度保障,確保女性運動員在參賽機會、訓練資源、獎金分配等方面享有與男性運動員同等的待遇。加強對女性運動員的特別支持與保護,如設立女性專項基金、提供女性專屬訓練設施等,并通過多元化的選拔機制,確保不同背景的運動員都能有機會在賽場上展現自己的才華與風采。
案例: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推出“包容性籃球”項目,旨在通過籃球運動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理解和合作,特別是幫助殘疾人和少數族裔融入社會。項目包括與國際特殊奧林匹克組織合作,開展“統一體育”項目,通過讓智力障礙者與非智力障礙者同場競技,促進社會包容和理解。在南蘇丹開展的“籃球造福”項目,旨在解決現有的部落間沖突,期望通過體育運動改善朱巴難民營中丁卡族和努爾族青年之間的關系。它為打籃球的青年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兩個部落的青年能夠通過體育運動進行互動,打破刻板印象,建立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五)社會融合公益:跨越界線共繪和諧藍圖
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演變與調整的背景下,部分地區面臨的經濟壓力與動蕩導致了難民問題的加劇,這一現象不僅深刻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也間接地引發了對于少數族裔群體的偏見與歧視,特別是在體育領域,少數族裔運動員往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針對這一現象,單項體育組織作為推動社會進步與團結的重要力量,正通過一系列舉措,積極促進社會融合。這些活動不僅為少數族裔運動員提供了展示自我、實現夢想的舞臺,也促進了社會各界對于多元文化價值的認識與接納,進一步推動全球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案例: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推出的“難民資助項目”,通過足球這一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在難民營和有需要的地區舉辦教育培訓,為年輕人提供足球訓練和比賽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體育技能,還能通過團隊合作和競爭精神促進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同時,努力為有潛力的難民球員提供職業發展機會。通過與各國足球協會和俱樂部的合作,為這些難民球員提供試訓和簽約的可能性,幫助他們實現成為職業球員的夢想。
(六)綠色環保公益:引領可持續發展新風尚
隨著全球環境和氣候問題的日益嚴峻,其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對生態平衡、人類健康及可持續發展構成了重大威脅。在這一緊迫的背景下,單項體育組織作為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組織,正積極投身于環保公益事業中。他們通過有效舉措降低賽事的碳足跡,舉辦環保主題賽事、論壇與講座,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支持并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等等。國內外單項體育組織的努力不僅為地球的未來注入了綠色動力,更為全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光輝典范。
案例:中國田徑協會(CAA)一直致力于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到辦賽宗旨中,田徑賽事親近自然,力求通過利用低排放或零排放技術、使用可再生能源、鼓勵參與者和游客使用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方案等方式保護環境,平衡賽事舉辦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2022貝殼北京馬拉松提出“領跑零碳未來”的口號,成為全國首個100%使用綠色電力及“碳中和”雙認證的馬拉松賽事。
五、單項體育組織的社會公益實踐特點
(一)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多層次的公益參與
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單項體育組織深知其在公共健康、社會和諧、文化傳播等方面的獨特角色。它們在運動推廣、賽事組織的同時,致力于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推動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二)精準對接社會需求,助力民生福祉
單項體育組織在社會公益實踐中,不僅關注參與者的廣泛性,更注重公益行動的精準性。這種精準化的公益模式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公益資源的使用效率,還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社會效益。
(三)采用創新性與多樣化的公益模式
單項體育組織的公益實踐不僅體現在傳統的賽事和活動組織上,更通過創新方式將體育與眾多領域相結合,打造出多樣化的公益模式。通過與教育、環保、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體育+教育”、“體育+環保”、“體育+鄉村振興”等模式都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四)與多方協作推動社會公益發展
單項體育組織在推動公益活動的過程中,不僅依靠自身的資源和力量,同時積極與政府部門、企業、非營利組織、社區等多方合作,形成了公益的協同效應。通過這種多主體的合作,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技術支持,還能夠有效整合各方的資源和優勢,擴大公益行動的規模和覆蓋面。
(五)倡導社會包容與可持續發展
單項體育組織的公益實踐致力于通過體育活動促進社會各個群體的平等參與,尤其是弱勢群體、殘障人士和少數族裔的包容性參與。與此同時,單項體育組織也愈發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倡導環保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
六、單項體育組織開展公益實踐的發展建議
(一)不斷強化單項體育組織內部組織管理
加強體育協會內部組織管理,最為關鍵的就是明確組織結構與職責分工,制定清晰的組織架構圖,明確各層級、各部門及成員的職責與權限,并設立專門的公益活動籌備組,負責整體規劃、協調與執行。
(二)持續提升單項體育協會外部公信力
首先要進行透明化管理,確保所有公益活動的資金來源、使用情況及項目進展等信息公開透明,并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與查詢。其次在體育公益活動的策劃、執行及評估過程中,要遵循專業標準和行業規范。同時也要建立健全監督與問責機制,對于違規行為或不當操作,要嚴肅處理并公開通報,明確責任主體和追責程序,保障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利用科技創新提升效率與覆蓋面
單項體育協會組織應積極采用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以提高公益項目的執行效率和覆蓋面。線上線下結合的公益模式,如虛擬賽事和線上體育訓練營,也能幫助協會在特殊時期繼續推廣體育公益活動,突破地域和場地的限制,擴大公益項目的影響力。
(四)聚焦精準公益,滿足特定社會需求
單項體育組織應將公益實踐更聚焦于特定的社會群體的特征和需求,通過針對性的公益項目來提高項目的有效性。精準的公益策略不僅可以提高項目的社會效益,還能提升公眾對體育公益的認同感和支持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