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11月24日,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聯合騰訊公司共同發起的“創青春”廣東“百千萬工程”興鄉青年創業大賽復賽在惠州博羅圓滿落幕。我會青年企業家廣州藝聚成名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溫泉、廣東都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沖,受邀代表商會擔任復賽評委參與項目評審。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廣東“百千萬工程”號召下,來自廣東各地及港澳地區的創業青年們齊聚“環南昆山—羅浮山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充分展示創新創業風采。
本次大賽是廣東“百千萬工程”青年興鄉培育計劃的重要內容,也是廣東共青團主辦的首次聚焦興鄉青年創業主題的“創青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大賽共吸引超過600位興鄉青年創業者參賽,共有76個項目晉級復賽,最終15個項目進入決賽。決賽選手將赴北京錄制創業真人秀并在騰訊新聞平臺播出,他們將在項目路演中競爭500萬元創業資助額度。
<左右滑動查看項目現場路演>
興鄉青年各展其才交流創業“金點子”
興鄉創業,青年們有哪些好點子?在激烈的比拼中,哪些項目脫穎而出?
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入復賽的項目,涵蓋了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業科技、鄉村數字化等領域,均緊扣“百千萬工程”實施的任務要求。
有的項目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有的項目通過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品牌影響力;還有的項目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潮州市潮安縣歸湖鎮溪美村是“廣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來自潮州的學員陳榮珊、朱壁川和楊杭組建團隊,計劃在溪美村開設“溪美茶咖”,打造潮汕風情特色鄉村旅游品牌。
來自汕頭的學員陳曉鴻在汕頭市潮南區隴田鎮東華村打造了稻田咖啡館。此次大賽,他聯合高玉婷等同學,策劃了“稻夢空間”創新文旅項目——游客不僅可以觀賞東華村獨特的稻田風光,還能親身參與插秧體驗、稻米收割,并定期舉辦稻田文化節、豐收慶典等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復賽還有不少來自港澳青年的參賽項目。
澳門青年譚祥明踏足珠海桂山島后發現,在“百千萬工程”建設下,海島變得越來越美。他計劃在這里打造一個集休閑、娛樂和紅色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露營體驗區,舉辦草坪嘉年華、山谷燒烤、星空影院、海島音樂節以及珠港澳特色美食節、港澳特色創意集市等活動。
“我們希望吸引粵港澳青年前來休閑娛樂,也為他們提供了解內地、感受國家發展的窗口。”譚祥明說。
香港青年梁偉釗辭去在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穩定公職,回到老家江門新會區,經營起300余畝新會柑果園、700畝新會小農粘水稻基地。
借助此前在農業種植技術指導方面的豐富經驗,他計劃將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融合,構建僑鄉農產品“種植-生產-電商直營-人才培養轉化”的經營模式,并聯動高校協同創辦農村電商產業學院,培養本地復合型農村電商人才。
興鄉青年創業項目
為廣東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2014年啟動以來,“創青春”廣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已連續舉辦11年,升級為“創青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這一大賽為40周歲以下創業青年整合資源、提供服務,共推薦和選聘了國家和省市縣四級青創導師1700余人,累計服務青年創新創業項目3.5萬個,孵化成熟了一批優秀創業項目。
在廣大青年投身廣東“百千萬工程”返鄉創業的熱潮中,“創青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特別策劃舉辦“創青春”廣東“百千萬工程”興鄉青年創業大賽,提供500萬元扶持資金,單個項目最高支持50萬元,挖掘和培育一批優秀興鄉青年創業者。為加大支持青年創業力度,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設立了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興鄉青年專項扶持基金,首期規模1000萬元,支持興鄉青年創新創業,發揮青年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
“大賽引導創業項目重視社會價值,希望項目能夠帶動當地村委、農民增收,拓寬當地產品的知名度,為當地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或文旅資源。”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少參賽項目的落地實施,切切實實帶動了當地鄉村的振興發展。
“走差異化路線與細分賽道,創業者才能在未來的農產品賽道走得更遠。”茂名學員謝遠新建立了“萬草齋”供應鏈平臺,并種植了500畝番薯和百香果,正籌建百香果種苗研究及培育中心,幫助農戶解決種植中遇到的難題,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并帶動農戶差異化種植百香果,實現增收。
廣州學員吳岸發打造了“農道大叔”果品銷售平臺,果品銷售量累計突破1.8萬噸。他計劃建設“農道大叔村播學院”,培育和扶持一批銷售農特產品的農村主播,“在線上,讓越來越多年輕人發現鄉村的美好和發展前景,吸引他們回家鄉發展”,吳岸發說。
<左右滑動查看"環兩山"主題沙龍現場>
今年,省委決定規劃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下稱“環兩山”),將其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大賽復賽正是因此選擇在這里舉辦。
在舉辦賽事的同時,主辦方還特別安排了一場“環兩山”主題沙龍,組織興鄉青年們前往參觀當地的農副產品及文旅企業,并邀請“環兩山”的創業者分享創業經驗。
“創業前輩們不約而同地談到,創業方向要與政府扶持產業和政策緊密結合,這讓我感觸頗深。”學員黃嘉華是汕尾海豐縣陶河鎮陶新村的一名返鄉創業青年,正致力推動當地蓮藕產業標準化與品牌化,“我將乘著鄉村振興這股‘東風’,將陶新村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脆藕之鄉’。”
愛樹創始人謝偉添分享
浮生六季生態元董事長黃興華分享
廣東致盛空間合伙人兼設計總監羅軍分享
<左右滑動查看“環兩山”創業者分享創業經驗>
培育“百千萬”興鄉青年人才梯隊
“創青春”廣東“百千萬工程”興鄉青年創業大賽是廣東“百千萬工程”青年興鄉培育計劃的重要內容。
該培育計劃由團省委、騰訊公司和中國農業大學于2023年12月共同發起,旨在通過“政府+企業+高校”三方聯合培育,為返鄉興鄉青年提供系統性培訓和創業項目孵化支持,培養“百名興鄉典型、千名興鄉創客、萬名興鄉火種”。
自計劃開展以來,已有近5萬人參加“興鄉青年火種線上班”,1025名來自廣東21個地市的創業青年、村干部、鄉村振興志愿者及返鄉大學生青年參與“千人創客班”培訓;在千名興鄉創客中,選拔115人參與“百人典型班”,搭建起了“百千萬”興鄉青年人才梯隊。
在興鄉青年線上學堂,主辦方為興鄉青年提供了圍繞鄉村振興政策理論、鄉村數字化工具使用、鄉村農文旅融合經營為主題的30節原創線上課程,授課老師都是三農專家和一線農創客,還有不少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專家智庫顧問委員。
“我們不僅可以在線系統學習興鄉課程,還可以在線上社區提出自己在創業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同行者和前輩會主動解答,不少都讓我們豁然開朗。”來自肇慶的學員江晶晶說。
與此同時,興鄉青年的線下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為興鄉青年們的創業項目和創新產品提供舞臺。
今年2月至8月,青年興鄉培育計劃舉辦了9期培訓、10場創業沙龍、為期3個月的視頻號系列專項培育、4場興鄉青年市集,參加市集的創業青年攤位超70個。
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團省委和騰訊公司還組隊分批實地走訪了粵東西北和珠三角地區的學員項目,挖掘其痛點與潛力,幫助學員對接資源、解決問題、實現發展。
<左右滑動查看“環兩山”產業考察現場>
在走訪中,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了解到,清遠學員朱翠娟正在努力將家鄉佛岡縣湯塘鎮竹山村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竹山粉葛”推向更大的市場。她希望通過搭建起村莊云服務小程序,讓竹山粉葛更好地“走出去”。
經過騰訊團隊指導,今年10月,“湯塘竹山”小程序成功上線,它可以向游客“一站式”介紹當地的粉葛產業和相關文旅活動,推廣售賣當地特色農產品,為村民增收帶來新動能。
“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效果。”團省委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與騰訊合作,能更好借助互聯網大企業優勢,為鄉村數字化賦能,推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興鄉青年培育計劃實施11個月,為興鄉青年搭建起了互相學習、整合資源的平臺,推動了不少返鄉創業青年抱團發展,合作共贏。
有的學員選擇合伙開店——學員施杰濤和劉威聯合創辦了太乙后勤連鎖店,主營鮮肉銷售,首家店已于11月2日在汕尾落地。
有的學員選擇聯創產品——學員譚偉政采購同學方敏的油柑,打造高品質油柑美式咖啡,珠海、汕頭等地經營鄉村咖啡館的同學也紛紛下訂單。
也有的學員通過商業模式、技術加持或品牌輸出開展合作——學員葉平原長期從事鄉村數字化規劃,他與“創客班”同學、梅州興寧市水口鎮鄒洞村黨支部書記古小彬合作,幫助當地搭建了農產品集中收購和統一管理的平臺。
騰訊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興鄉青年的培育和幫扶重在探索如何在廣東“百千萬工程”的落實中,培養一支可持續的鄉村經營的青年人才隊伍。不少學員從最初的束手無策,成長到如今整合資源,聯創共創;從最開始面對鏡頭無所適從,到如今成為三農視頻博主。
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創青春”興鄉青年創業大賽,廣東“百千萬工程”青年興鄉培育計劃挖掘扶持了一批優秀的興鄉青年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為其他青年樹立榜樣和標桿,激勵更多的青年共享“百千萬工程”政策紅利,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實現人生發展。
來源:粵團發布
編輯:黃勝男
審核:歐鳳蘭
終審:陳 麗
GDYCC 丨 廣東省青年商會 - Since 2006
連接粵港澳 共建大灣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