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你有孩子嗎?有沒有上學讀書?正文開始之前,咱們先做一個匿名小調查:
1、孩子上學后,你私下給老師送過東西嗎?
2、如果老師收了你的東西(錢、禮物、卡等等),你覺得他會特殊對待你的孩子嗎?
心里默默想一個答案就好,看文章之前,我們先確定自己的立場。因為今天的故事,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02
最近,杭州一檔熱門節目,曝光了一起家長和老師的糾紛。這個糾紛,不是家校矛盾,而是一場債務討伐。
張女士的兒子,之前在上城區一所小學就讀,現在已經是一名初中生。四年級時,很多家長對語文老師有意見,所以,到了五年級,學校就給他們班安排了一名新老師。
剛來兩個月,這個李老師就以買房子的名義,張口向幾個家長借錢。
據說借錢給老師的家長,一共有6個人,出面的張女士,借的最多,一共借了30萬。后期在她的一次次催促下,李老師還了十來萬。
其他家長借出去的錢,有的20萬,有的10萬,有的6萬,總共66萬,還真不是一筆小數目。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么大一筆錢借出去了,這些家長居然沒讓李老師寫借條。
錢是2023年5月借出去的,約定6個月后還錢。結果到了11月,李老師沒還錢,家長才讓學校當見證人,補寫了這張借條。上面赫然寫著:如果不按規定時間還款,本人愿意承擔所有后果。
是家長心太大?還是太信任老師?又或者是有其他小算盤?親兄弟還明算賬呢,何況對方只是孩子的老師。
03
眼看過了還錢日期,李老師遲遲拿不出錢,這幾個家長就急了。
他們用電話、微信多次聯系李老師,剛開始,對方還回應,但表示真沒錢,現在還不了。也提到了想賣房子還債,但目前行情不好,一直沒出手。
后來,家長再找他時,這個李老師直接隱身,不回復任何消息,就連幫忙調解記者的留言,也裝作看不見。
無奈之下,借錢的家長就鬧到了學校。可學校表示,自己也盡力了,也很無奈。
一直以來,學校都嚴禁老師向家長借錢,當時,這幾個家長借錢給李老師,他們根本不知情。后來,知道這件事后,找李老師談了好幾次,也催促他盡快還錢。
可是,到了7月份,李老師覺得學校的工資太低,還錢壓力太大,想到外面的培訓機構碰碰運氣,所以,就辭職了。
辭職后,學校也幫他們聯系和督導過這位老師。但對方已經離職了,他們也沒辦法對他做什么處罰。
可家長認為,學校明知道李老師還欠他們的錢,就不應該放他走,現在錢要不回來,學校也有責任。
家長還說,他們為什么不把錢借給馬路上的陌生人,而是借給李老師,就是因為有小孩在學校讀書,孩子是弱勢群體。
看到這里,我真的氣笑了。
如果借錢這事,學校一開始就知情,還做了擔保,后面故意放走人,那肯定是學校的不對。
李老師借了家長錢,家長又是自愿,所以這種行為不犯法。老賴欠錢不還,還能自由出門呢,學校更沒資格限制老師的人身自由吧。
老師離職后,學校還愿意幫忙追討、協商,已經做得很不錯了。現在,如果把所有責任都扣在學校頭上,我覺得不公平。
04
網上也曝光了借錢的經過,看完后,更沒辦法同情這幾位家長。
剛開始,家長主動詢問老師有沒有買房,得知老師用錢困難后,主動提出愿意借錢。
按照家長的說法,他們愿意借錢給老師,也不是人傻錢多。
孩子讀的是寄宿制學校,年齡還小,出于對孩子的擔心,想著讓老師多照顧一下,所以,才有了這次借錢的糾紛。
小學時,孩子就住校,家長不放心,這個可以理解。
但如果學費、生活費等,該交的錢,一分沒少;該家長配合的合作義務,一次沒落;從來不故意給學校、老師出難題,每位家長的孩子,應該都能平安健康地在學校生活和學習。尤其是公辦學校,更不會亂來。
擔心孩子,可以隨時和老師、學校溝通,這是他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發現不對的苗頭,上面還有教育局撐腰,真的犯不著用錢幫孩子打點。
當然,不是說不能給老師幫忙,老師也是凡人,也會遇到各種難處。如果是學校出面搞的公益捐款,有愛心的家長,都可以伸一把援手。但如果是某位老師私下向家長要錢,或者借錢,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我都不建議幫忙。
老師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有難題了,可以求助的人很多。介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不應該和家長有太密切的私下互動。
如果你身邊有老師,開口和家長提到了錢,這樣的人,十有八九不是合格的老師。在他眼里,孩子的學習不重要,家長的心意更重要。這樣的老師,我打心眼里看不起。
05
看了這幾個家長的遭遇后,很多人吐槽:雖然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這筆錢要不回來,也是這些家長活該。
他們拿錢的那一刻,不就是圖能和老師建立好關系嗎?不是想讓孩子在學校被好好關照嗎?
自己心懷不軌,才會有今天的結局。他們用錢收買人心,剝奪其他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權的時候,怎么沒想到這一天?
這些話雖然難聽,但說得一點沒錯。
自己心里有貪念,才會引來現在的因果,這件事,真的怨不到任何人。
從這幾個家長刻意巴結、阿諛奉承、用錢逢迎的那一刻,就已經錯了。
教育,是不同階層的孩子,能接觸到的唯一公平競爭路徑。知識面前,不分貧富,只要孩子足夠優秀,他就有可能獲得應有的榮譽和機會。
可是,很多“顯眼包”家長,非要用物質、金錢去打破這種平衡,這種行為真的挺招人煩。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得一點沒錯。愿意收下禮物、接走各種卡的那批人,本質上也是貪婪的人。
在你拿出籌碼的那一刻,就已經押上了未知的賭注,就像這幾位借錢給老師的家長。只是,他們也沒預料到會是這種結局。
有了貪心,只會更貪,或者貪上耍無賴。不見光的交易,注定藏著各種危險。
有些麻煩,不會主動找上你;能給自己惹來這種難堪麻煩的人,說到底,還是私心太重。
他們以為,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錢擺平,殊不知,被反噬的也是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