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孔子的形象成了端坐圣廟,不茍言笑,古板無趣的形象了。其實小君想說,迂腐古板的孔子絕不是真孔子,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不過是死讀書而不知甚解的腐儒罷了。
而歷史上真實的孔子,或許是個率直磊落,有著真性情的可愛長者。他絕不會叨念著“冤冤相報何時了”來和稀泥,反而會霸氣的支持你“以直報怨”。在《論語·憲問》中,有人問:“‘以德報怨’可以么?”耿直的孔子直接霸氣的回答道:“既然‘以德報怨’了,那么以什么來報德呢?”因此,孔子心目中的公平必須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不過后世對于何謂“以直報怨”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最典型的解讀就是你給我一拳,那么我便給你一腳;你扇我的左臉,那么我就揍你的好右臉。于是結果就是兩人打成一團,結果警察一來,以互毆論斷,最終誰都占不到便宜?那么這真是孔子心目中的“以直報怨”么?不,小君覺得,這應該算是“以怨報怨”。
在宗教界,基督教素來奉行的是“以德報怨”,《圣經·馬太福音》中便有:“耶穌教導門徒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連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不可推辭。 ”
但是這世上畢竟還是有秉性邪惡,不可教誨的人,“以德報怨”不過是給了惡人占善良人便宜的借口罷了。對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惡人,我們的善良反而成為他們為惡的資本,從而提高了善良的成本,最終導致善良的人不敢行善,進而世風日下。
而伊斯蘭教信奉的則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怨報怨”的處事原則。這是來自于《漢謨拉比法典》的教條,然而世易時移,這種簡單粗暴的以暴制暴早已不適應現代的法治社會。“以怨報德”,以暴力來消滅暴力,只會讓文明法治崩潰。由此可見不管是,“以德報怨”或是“以怨抱怨”都是有失偏頗,并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那么,怎么做才算是“以直報怨”呢?小君的看法是,以正道的方式,對等反擊,當然這一切是以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而為的。當然,以孔老夫子的標準,還需要告知對方錯在哪里,并要求對方認錯改過。若是對方不肯悔改,那么對不起那么我將以各種正當的手段讓你悔不當初。
打個比方,我們購物遇上宰客怎么辦?小君或許會選擇取證,留存證據,然后指出商家的問題,要求對方退款。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一般到了這步,膽子肥的商家都不會放心上的,那么接下來我們所要做的才是真正有震懾力的“以直報怨”,那就就是帶著證據提交相關部門,并予以曝光揭露。或許還會有朋友說,這么做還不一定能震懾到強硬固執的商家,其實對于小君來說,手段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在自保的前提下,以合法合規的方式讓作惡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相信這么說的話,聰明的朋友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思路了對不。
其實在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中,我們也是秉持著“以直報怨”的對等態度,“人不犯我,我不煩人;人若煩我,我必犯人”,且操作起來必須“有理、有利、有節”,有時候甚至還很有創意。主打的就是讓壞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且挑不出任何執行上的毛病。
果然,還是咱媽最懂“以直報怨”,大家何不多學著點呢,這樣也就不需稍有風吹草動就跳車求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