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是優步或Lyft的司機,他們實際上可以管理一個車隊,比如管理10到20輛車,就像牧羊人照顧羊群一樣。”
這是馬斯克在10月10日“WE,ROBOT”發布會上為其自研Robotaxi車型Cybercab設想的商業模式。
如果按照2016年Waymo從Google獨立,國內自動駕駛公司相繼成立開始算起,全球車企在Robotaxi產業上持續高成本投入了將近10年之久。但是Robotaxi到底何時才能到來,一直到今天行業都沒有一個基本共識。
隨著特斯拉Cybercab的發布,馬斯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26年。特斯拉計劃明年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Cybercab計劃在2026年或者2027年前大規模量產。
2026年,一個平平無奇的年份隨著特斯拉的加入開始變得緊張起來。特斯拉更像是一個沖鋒號,所有Robotaxi玩家開始聞風而動。
就在特斯拉發布Cybercab的同一天,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也表示,目前正在加快小鵬Robotaxi業務步伐,明年下半年將在量產車上實現對標海外一流Robotaxi的軟件使用體驗,計劃2026年正式推出Robotaxi。并稱“隨著L4智駕能力逐漸成熟,政策法規持續完善,Robotaxi的座艙可以設計成任何場景”。
11月22日,滴滴CTO張博卸任,未來將專注到自動駕駛業務中,全力沖刺Robotaxi。
10月12日,極越在AI智駕分享會上宣布,將與百度Apollo合作,在2026-2027年期間共同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
10月14日,吉利旗下出行平臺曹操出行CEO龔昕透露了曹操出行未來五年的Robotaxi戰略規劃:在兩年內推出完全定制化Robotaxi車型。曹操出行將構建覆蓋全場景的自動化運營系統,應用將于2025年上線,2026年正式開放。
10月15日,文遠知行正式發布旗下新一代量產Robotaxi —— GXR,首創取消副駕駛位,是迄今全球最具空間體驗感的量產Robotaxi車型。為沖刺2026提前做準備。
廣汽旗下的如祺出行也在招股書里表示:預期Robotaxi將于2026年左右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預計Robotaxi的單公里成本將低于有人駕駛網約車服務,目標群體為目前使用私家車或公共交通工具的個人。
T3出行將于2026年在南京全域開展自動駕駛服務。此前,并公布到2026年年末L4級自動駕駛車輛商業運營1000輛的目標。
如果我們要在以上新聞中找到一些共性,不難發現2026這個高頻的詞。在主流玩家的規劃里,2026是Robotaxi大戰的爆點。但是,這一切是否已經準備就緒了呢。
如祺出行副總裁孫雷在十月份的“2024車路云50人年度發展論壇”上曾指出Robotaxi商業化目前仍然面臨監管、技術、成本、服務(運營)和市場五大挑戰,且背后存在安全性、ODD(設計運行域)和經濟性的“不可能三角”的底層邏輯,即單一Robotaxi服務目前很難同時實現足夠安全、運行區域足夠大和經濟性足夠高三個目標。
我們也聊了不少頭部Robotaxi人員,大家聊得最多的也基本都是這幾個問題,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監管
首先是監管。先說大邏輯,目前全球都在爭奪自動駕駛高地,不管中央還是地方政府對自動駕駛的態度都非常積極,按照很多企業的反饋,只要技術過硬,政策上基本都不會設置太大的障礙。
政策對于Robotaxi企業的監管主要包含幾個方面:投放數量、是否有安全員、運行區域、運行時間、是否可商業化運營。這些都沒有規律可言,不同地方領導班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制定政策。
這里我們以武漢和百度蘿卜快跑為例,目前百度在武漢投入了400+蘿卜快跑車輛(百度計劃年底干到1000+),武漢允許百度蘿卜快跑在武漢全區域開放(除了一些敏感區域)。而且都是可收費的全無人車輛。只能用2個字來形容:激進。
北京市政府對待安全員的問題是每5000km不出現車輛發生主責的情況下,按照“主駕安全員—副駕安全員—無安全員”的邏輯推進。不出現車輛主責的意思是“發生事故時,自動駕駛車輛不負主要責任”的情況。企業在試運營期間基本上5000km不出現自動駕車輛主責的事故提升一級,如果出事所有里程積累里程清零,重新開始。包括增加ODD(運行區域)所有的流程都需要重新走一遍。
從這些實際案例能看出來兩點:首先,政策對Robotaxi產業絕對支持;其次,政策也非常謹慎,每一個細節都會反復驗證,而且整個節奏拉的比較長,但并非裹足不前。
8月27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稱,正在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訂,其中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道路測試、上路通行、交通違法和事故處理相關責任追究等方面,都作出了詳細規定。
目前可查的信息顯示,國內已有北京、上海、深圳、無錫、蘇州等十余個城市取得地方立法的實質性進展和結果。
Robotaxi的大規模商業化涉及到安全標準與責任認定、運營管理、數據管理、隱私保護、技術標準等一系列流程建制。目前,國家引領,地方先行是最適合我國國情的立法方式,但是從長遠來看,配套的政策和法規是Robotaxi大規模發展的必要條件,地方層面立法遠遠不夠,亟需一部國家層面的政策法規出臺。
技術
再就是技術。目前整個行業在Robotaxi技術上大致分為2個流派。一個是通過輔助駕駛的技術路線不斷“升級打怪”,代表企業是特斯拉和元戎啟行。他們的設想是通過一套技術架構覆蓋L2輔助駕駛和L4;另一種是堅持用L4的思路做Robotaxi,代表企業是Waymo,文遠知行,小馬,百度等企業。
雖然大家對技術路線的選擇不同,但總體估計都比較樂觀,特斯拉計劃2025年在加州推出完全自動駕駛系統。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也提到為Robotaxi的大規模商業化做好了準備,小馬智行CTO樓天城也認為,當下自動駕駛已經沒有了技術阻礙,技術進程已經過半,技術的商業化是另一項重要工作。對于Robotaxi的大規模落地,他表示在2026年的時間節點,公司可以做到單車盈利轉正,這將讓公司進入良性的正反饋之中。
成本
再來看成本,技術路線的不同導致成本上也存在巨大差異。
目前整個行業在Robotaxi的傳感器選擇基本是3個思路,一種是特斯拉為首的極簡主義者,依靠純視覺來完成,這種成本也最低;另一種是Waymo為代表的“保守派”,盡可能足夠多的“堆料”來保證安全,這個成本自然也最高;另一個就是國內百度,文遠,小馬等大部分玩家采取的折中方案,既要保證一定的安全體驗,但也沒有完全忽略商業上的可行性。
目前所有Robotaxi玩家里只有百度和特斯拉公布了成本數據。馬斯克表示Cybercab的成本會控制在3萬美元。折算下來差不多是21萬人民幣。這個對整個行業能夠產生顛覆性影響的數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特斯拉去掉了昂貴的激光雷達,在Cybercab上采用了成本更低的純視覺方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前不久的互聯網大會上說RT6的成本已經降到了25萬。
其實降成本的辦法非常簡單,就是采用更少的傳感器,而目前整個行業面臨的一個突出矛盾是,傳感器的種類和數量下降了以后,系統是否能安全運行。
關于這個問題,不同派系之間大佬還有過激烈爭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看我們之前的內容。
特斯拉指出激光雷達重大“缺陷”,L4技術人員激烈反駁
市場
最后來聊聊市場的問題。這里主要是包含兩個:一個是市場規模;另一個是用戶接受度。
市場規模方面,今年Robotaxi最大的一盆冷水來自蔚來汽車CEO李斌,他在8月份科技日的媒體采訪環節表示蔚來并不看好Robotaxi產業,理由是Robotaxi的產業規模不大,每個城市能夠投放的數量有限,就像共享單車一樣,但他同時表示Robotaxi技術一定會取得重大突破(遠高于人類安全水平),
來看看全球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按 GTV(交易額)計算,全球移動出行市場規模在2025 年將達到 4.5 萬億美元,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7萬億美元。預計2030年前后,Robotaxi服務將進入成熟商業化階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區部署。中國預計將成為最大的Robotaxi服務市場,預計2030年將達到390億美元,約占全球Robotaxi服務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需要強調一個小細節,沙利文同樣強化了2026的時間節點。在技術進步、扶持政策和硬件成本下降的推動下,Robotaxi服務有望在2026年左右實現商業化。
再來看用戶接受度,我們直接上幾個數據:文遠,百度和小馬。
文遠是當前全球唯一在兩個國家同時公開運營Robotaxi的公司。2019年11月,文遠知行推出了中國首個收費運營的Robotaxi服務,覆蓋廣州市黃埔區全域,迄今累積了超1800天的公開運營經驗。2021年11月,文遠知行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開啟了公開運營的Robotaxi服務,運營著中東最大的Robotaxi車隊。
小馬智行擁有超250輛Robotaxi車輛。截至目前,Robotaxi已累積超3350萬公里自動駕駛路測里程,其中包括近400萬公里無人駕駛路測里程。
截至2024年6月底,小馬智行PonyPilot移動App的注冊用戶數量超22萬。截至 2024年8月底,約 70% 的注冊用戶會多次使用。2024年上半年,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15單。
再來看百度,截?2024年9?30?,百度Apollo累計訂單量突破800萬單,2024年三季度?均訂單數突破1萬。百度Apollo預計其將在2024年底實現盈虧平衡,并在2025年全?進?盈利期(以上計劃僅限于武漢地區),但這個說法遭到了何小鵬的反對。
這些企業都認為用戶接受度并不是問題,技術安全性高,價格還便宜,用戶沒有理由不選擇。
綜合以上所有的分析來看,2026年對Robotaxi確實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時間點,說大規模爆發有點夸張,但對于發展了10年的Robotaxi來說,確實是整個行業實現斷層式躍進的新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