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駕行業中,一直都有“地大華魔”的說法。
其中,大疆車載(現更名為卓馭)、華為的背后都有強大的母公司。
地平線已于港股上市,在其IPO首日,股價更是飆漲30%,募資約54億港元,成為港股今年最大的科技IPO。
而Momenta(魔門塔)在拿下多個車企量產合作項目的同時,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IPO上市。
在進入高階智駕的“修羅場”后,市場上又出現“華元魔”的新組合之聲。
因為在今年上半年的北京車展,華為、元戎、Momenta不約而同地推出了端到端的量產智駕方案。要知道,那個時候,就連“端到端”三個字都在一個初級科普的階段。
這三家搶占了一定的輿論身位,擰成一個“新組合”,儼然也不奇怪。
而坊間更有傳聞,此前華為就和元戎在無圖方案上有過接觸,甚至越傳越邪乎,說是問界就使用了元戎的無圖方案。
真真假假,不去爭辯,但管中窺豹,也可以推斷出元戎的實力不可小覷。
今年11月初,元戎啟行宣布完成1億美元C1輪戰略融資,并且由國內頭部主機廠獨家投資(長城汽車集團)。
對此,元戎啟行CEO周光表示:“本輪融資的完成,代表我們的技術實力和工程化能力已經得到汽車產業鏈的深度認可。下一步,元戎啟行將結合投資方及合作伙伴的資源優勢,通過智能駕駛賦予AI類人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最終實現通用人工智能。我相信通用人工智能時代,AI會成為基礎設施,也堅信元戎啟行會是AI 3.0時代的主要參與者。”
根據官方說法,元戎啟行目前已與多家主流車企展開合作,共同推進十余款車型量產,涵蓋了轎車、SUV、MPV等各種車型。
目前,已經有超2萬臺量產車進入消費者市場,預計明年這個數據將達到現在的10倍。
有句話叫,打鐵還需自身硬。能拿下這么多量產定點項目,云戎啟行也是下了苦功夫。
2023年,元戎啟行推出了國內首款不依賴高精度地圖、可實現全域點到點功能的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DeepRoute-Driver 3.0。
這套系統擁有更精準的感知能力,可以識別出精細劃分的道路信息,比如車道線、交通信號燈、路標、提示牌等。也就是說,不必由高精地圖提前“灌入信息”,臨時建模建圖,它同樣手拿把掐。
另外,Driver 3.0還能實時定位車輛位置,精準判斷車輛所在的車道以及與旁邊車道線的距離。
自此,在Driver 3.0的支持下,智能駕駛汽車可以換上性價比更高的普通導航地圖,同樣可以帶來安全、可靠、自由、連貫的智駕體驗。
甚至,為了讓別人相信“無圖且可用”,元戎啟行還推出了“板車試驗”。
什么是“板車試驗”?就是由客戶指定地點,將板車拉著測試車抵達該地點后立刻開測,從而驗證能力,所測試的場景覆蓋縣城、小巷子、內部道路等。
還真別說,這樣的測試效果非常不錯,元戎智行得到了主機廠客戶們的認可,也悄悄地沖擊著“智駕三強”的名銜。
對此,元戎啟行CEO周光也表達過,在經過多項能力的比拼后,元戎和M廠、H廠已成為“高階城市NOA三強”,比后面三家“遙遙領先”。
這個有點隱性的說法,歡迎大家對號入座。
當然,智駕之路非坦途(參數丨圖片),元戎啟行的野心豈止于“拋棄高精地圖”?
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技術永遠為王,因為技術代表了公司的未來。
元戎啟行,當然也不例外,在研究“無圖”方案的同時,早就在積極布局端到端技術了。
元戎的思考很直接,他們認為,只有“端到端”,才是徹底化的“無圖”。
我們之前給大家科普過,端到端模型,是將感知、規劃,乃至控制等模塊集成到一個神經網絡中,即從一端到另外一端,代表了信息的無損傳遞,能夠實現自動駕駛系統的全局優化。
所以,元戎這個說法也沒錯,如果不能實現“端到端”的智駕技術路線,而只盯著無圖,并僅僅依靠規則算法,那么,當遇見corner case場景時,一定會束手無策。
實際上,2023年8月,元戎啟行就運用端到端模型完成了道路測試。
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元戎啟行對外展示了高階智駕平臺DeepRoute IO,使用了導航地圖,應用了端到端模型。在導航地圖覆蓋范圍內,該平臺可以及時、準確、穩定地識別紅綠燈、施工場景、緩慢行駛或臨停的車輛。
據官方所述,在復雜路況下,DeepRoute IO平臺的路口通行成功率近98%,特殊路口轉向成功率近90%。
同時,元戎啟行還展示了首款基于DeepRoute IO平臺的智駕解決方案,大聲地喊出了“真無圖”,強調一二三線城市都能開,以及比較早地引入了“端到端”的技術解釋,更沒有貿然丟掉安全兜底策略,在“真安全”上又表明了鮮明的態度。
還真別說,基于這一套智駕解決方案,元戎啟行真的拿回了不少訂單。
在11月初這輪融資之后,士氣更是大漲,元戎啟行下一步的技術路線,還將跨入VLA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視覺-語言-動作模型)的研發,預計將于2025年正式推出。
在端到端的基礎上,借助VLA模型,智能駕駛系統將擁有更高階的思考能力,能夠理解交通場景中復雜的交互事件、隱藏的語義信息,并進行邏輯推理。
而對于VLA模型,大家可以視為多模態模型,就是說,除了真實世界的物理規則、人類制定的交通法則,車輛還需要有更廣泛的理解能力。比如說,遇見交通管制時,能看懂交警的手勢等,這將進一步提升汽車的智駕水平。
其實,這也就是行業里一直在提的“擬人化”。
殊途同歸,大道共識,智駕路線在不斷的探索中,也越來越清晰了。
相比過去幾年,智駕公司的熱度已經下降了很多,在融資方面,也沒有那么順利。
即便是今年,端到端、大模型為智駕公司重新找回了存在感,但也重新洗了一波“人才牌”、“生態牌”,諸如AI大模型賽道、具身智能賽道,也分流了智駕的關注度。
就像元戎啟行也曾有過“沒錢發工資”的苦日子。但市場不會虧待奉行“技術為王”的人,只要技術過硬,即使寒冬,也不再寒冷。
況且,智駕的技術底座變成了AI技術,一通百通,其賦能的潛力不可低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