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延英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掛牌成立
1948年底的一個晚上,在我工作的北海銀行有個女孩跑過來告訴我們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晚上吃面條!”大家聽到吃面條,都高興極了——在當時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面條就是美食,不是節假日或者重大的慶祝活動是吃不到面條的。
后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碗人民銀行的慶生面。
1948年下半年,我被分配到山東省臨朐縣南柳村里的北海銀行發行處印鈔三廠,安排在凸股車間工作,做練習生,開始了一個作為印鈔廠小學徒的生涯。我所在的車間一共有十臺印鈔機,每臺機器配備一名技師,當時稱作機長。十幾歲的我沒有接觸過印鈔,廠長就安排我負責為印鈔師傅提供后勤服務。每天我都比師傅們提前2小時起床,在每個機器配備的單子上填好印鈔紙、油墨等的用量,然后去庫房領取,回到印鈔間擺放好,并為師傅們提前燒好開水,等著他們來上班。對于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工作很累,但我咬住牙關堅持下來了。
印刷廠車間
印刷廠里沒有電,我們的機器只能靠自己用柴油機發電。機器開動,叮鐺叮鐺響過,一張張嶄新的鈔票就從機器里吐了出來,印的是人民銀行的一分、兩分、五分的紙幣。
每每看到紙幣上的“人民銀行”字樣我就很疑惑,我們是北海銀行,怎么會印人民銀行的鈔票呢?有工友悄悄告訴我說:“人民銀行就快成立了,我們是為人民銀行印鈔呢!”
入行沒多久,就趕上了吃面條的那一晚——沒有餐桌,大家就坐在空地外的茅草堆上用大碗吃。這時股長走過來,站在空地的土堆上,高聲說道:“我宣布一個好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明天,我們廠門口就要換上中國人民銀行的牌子,在場的各位都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創始職工了!”我們所有人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就這樣,用一碗面條慶祝了中國人民銀行成立。
人民銀行成立后,大家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地工作。轉眼到了1949年的春天,我被派到濟南參加培訓學習,為上海解放后籌建人民銀行做準備。自此結束了北海銀行的工作。那碗面條,也成為了我一輩子的記憶。
背景
1947年春夏之交,華北解放區召開財經工作會議,提出要逐步達到各解放區財經工作的進一步統一,決定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華北財經辦事處按照統一領導、分散經營的方針,負責有步驟地統一各解放區的財政,積極籌備統一貨幣的工作。10月8日,中共中央指示華北財經辦事處,準備建立統一的中國人民銀行。經過籌備,1948年12月1日,由原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而成的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宣告成立,并從即日起發行人民幣,以此統一各解放區的貨幣,并作為新中國的本位幣。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