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輕喜劇電影《好東西》掀起了一股熱潮,影片獲得了廣泛好評,甚至在公映前豆瓣便開出了9.1的高分。
《好東西》是邵藝輝導演繼《愛情神話》后的第二部作品,聚焦于單親媽媽王鐵梅、女兒王茉莉、鄰居小葉三位女性的生活與思考,影片一如既往地展現出濃郁的文本屬性與文藝氣質。令人驚喜的是,在《好東西》中有著更為密集的對白和深刻的觀點傳遞,以及更為直觀的女性視角表達。
如果觀看過影片,相信大家一定對那段聲音蒙太奇感到訝異,女兒茉莉聽著鄰居小葉耳機里的各種擬聲音效,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聲音。在茉莉的耳中,它們是下暴雨、龍卷風、熊貓吃竹子、河馬在喝水……
但實際上,它們是媽媽鐵梅做家務時發出的聲音:下暴雨其實是炒菜,龍卷風其實是吸塵器,熊貓吃竹子其實是在摘菜,而河馬喝水其實是媽媽累到倚靠在沙發上打呼嚕,這段巧妙地表達隱喻了女性在家庭中承擔的隱形家務勞動,而隱形的勞動又何止家務。
雖然人們的社會環境、教育背景、經濟狀況和種族國籍各不相同,但大多數女性有著同樣的感受:
“就像身上連了條臍帶,但它是單向輸送營養——向外輸送。”
心理治療師南希·科利爾在新書《情緒疲憊的你》中告訴大家,如果你像大部分女性一樣,總是感到情緒疲憊,總是處于焦慮和沮喪中,總是覺得自己應該做好所有的事情……那么,是時候大聲說出你的需求了!請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真正地關心、照顧自己,過一種真實的生活!
摘編自《情緒疲憊的你》,有刪減
文 | [美] 南希·科利爾
圖 | 源自網絡,侵刪
HERSTORY
如果能讓你開心,
那就是好東西
“關注自己的需求?那就是說,我配得上……任何東西。”
“這意味著,我值得別人的關心,有權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可我真的值得嗎?我不知道。”
“我不配擁有好東西”。
事實上,這是我們所有核心信念中最普遍、最具破壞性,也是最難甩掉的信念。也許你并不完全贊同,或者壓根不贊同“你很重要,你值得被關心”這個說法,甚至覺得情況剛好相反。“我又沒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兒,哪里配得上?”也許你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許多女性跟你有同樣的想法。你也許很難接受這樣的觀點:你關心自己是因為你本來就很重要,而不是因為你為別人做了什么,給了別人什么。
不過我們很聰明,想出了一個間接方案來解決自己“配不上”的問題,這樣起碼能得到一點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們巧妙地編造出了這么一套說辭:為了照顧別人的需要,我們必須先照顧自己的需要;要想讓別人高興,我們得先讓自己高興。所以我們就有責任照顧好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為別人服務,這給了我們一個合理照顧自己的理由,雖然我們仍然為此感到內疚,但至少可以接受。有了這個理由,你就可以打著“我是為了好好照顧別人”的幌子去關注自己的需求。你應當照顧好自己,只是因為這樣你才能更好地照顧別人。
雖然這套“先讓自己高興”的說辭有用,陳述的也是事實,但它與真正意義上的照顧、關心自己是兩回事,因為你本來就有價值,因為你值得被照顧和關心——而不是因為別的。
HERSTORY
女孩應該怎么打鼓?
影片中,茉莉問小葉:“女孩應該怎么打鼓?”,小葉回答道:“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很多觀眾都在那一瞬間深深共情,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充斥著各種社會規訓,有太多人來告訴你女孩應該怎么做,但是,應該有那么多“應該”嗎?
作為女性意味著什么?父權文化會越俎代庖地回答這個問題——女性看起來應該是什么樣,應該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應該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以及我們被允許占據多少空間——在不影響女性的歸屬感與受歡迎程度的前提下。
歸根結底,文化教導了女性如何做女性。但在學習如何做女性的同時,我們也在學習女性不能做哪些事,而這往往才是更強有力的信息,也是真正能被女性記住的信息。雖然沒有明令指出女性哪些行為“能做”,哪些“不能做”,但無論是女孩還是女人都能很快弄清楚,女性不應該做什么,以及什么會讓我們失去歸屬感或認可。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雖然我們社會的本質是父權制,而且在我舉的一些例子中,男性似乎是做錯事的一方,但男性不應該為女性的情緒疲憊負責。事實上,男性也深受現行社會制度的壓迫。這個制度鼓勵女性無私奉獻、迎合討好,并批評有需求的女性。認識到女性的感受,認識到女性是生活在社會樊籠中的事實,不僅能讓男性在親密關系中得到解放,也能讓兩性關系更平等、更和諧。為什么要察覺到這些隱秘的和不那么隱秘的信息呢?目的是擺脫它們的控制。把這些信息公之于眾,它們就會失去效力——也就無法再支配我們的行為了。
一旦你能看清楚你相信什么、恐懼什么,為什么會這樣,你是如何委屈自己、控制自己以減輕恐懼并讓別人喜歡你,你最終就能做到不被別人的看法牽著鼻子走,你就可以從這個牢籠中掙脫出來。當你看得越發清楚,也就沒有恐懼再阻攔你,那么你就可以無視社會對你的期待,停止一味討好別人的生活。你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必總是壓抑自己的需求,約束自己;你可以做你自己,而不是做你應該做的。
HERSTORY
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誰是裁判?
即使是看似堅不可摧的王鐵梅,也有她脆弱的一面。在天臺上與小葉的對話中,鐵梅質疑自己,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小葉反問:“什么是好?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誰是裁判?”
要想治愈情緒疲憊的問題,我們就必須改變我們行為的根本依據。在我們的社會中,追求更好確實備受推崇,但事實上這么做會適得其反,讓人喪失能量。追求更好實際上加深了這樣一種信念:我們現在不夠好。所以我們永遠也無法接納自己,永遠停不下努力的腳步。我們總是在追逐不一樣的自己、更好的自己,總想成為另一個人,這個人想必足夠好,想必能看到自己的優點。我們覺得身心俱疲,因為我們總想成為別人。
請記住,停止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并不代表你認為自己非常完美。你永遠也做不到這一點;事實上,沒人可以。如果把自我提升看作人生第一要務,那它反而會阻礙你進步。追求自我提升聽起來是很崇高的追求,你也會因此收獲很多好感,但追求自我提升實際上就是在自我糾正。把自我提升、自我糾正作為你的驅動力,你就仍然是破碎和不完美的,實際上你是被剝奪了接納當下的自己的權力,更諷刺的是,只有當下的自己才能真正地讓你變得更好。現實情況是,不管你喜歡與否,生活會繼續把你需要學習的東西和成長方式塞給你;即使你不說,生活也會主動為你做好這些事。
因此,只有你接受了這個事實,放松下來,你的情緒疲憊問題才有可能緩解。把自己看作一項需要不斷完善的項目,這不僅會讓你無法專注于當下,還會讓你覺得更不自信,從而加劇你的疲憊。如果你能放棄把自我提升作為人生的首要目標,你就可以真正了解自己。沒了不斷進步的壓力,你會對現在的你和你的狀態產生興趣,而不是只對將來的你、想象出的你感興趣。
這種轉變,從關注你需要成為誰……到關注你實際上是誰,是你與自己建立親密友好關系的關鍵——因此,這也是真正的自我照顧的關鍵。我向你保證,就算你放下自我提升的執念,你也不會停止成長、變得自負,或是得不到充分發展。事實上,放下成為別人的希望(和需要),是回歸真實的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HERSTORY
你的眼睛很美很亮
在一次情感爆發中,小葉向茉莉透露了她畸形的原生家庭,父親的暴力與母親的怨恨,讓她的一雙大眼睛被看作是挑釁的象征。小葉的淚水過后,茉莉給予了她真摯的贊美:“你的眼睛很美很亮,我喜歡你看我。”
在典型的東亞家庭里,父母對愛的表達太隱晦,對贊美又總是吝嗇。就像小葉驚慌失措地困在低配德感的世界里,總是害怕失去,習慣性地小心翼翼,習慣性地退讓和貶低自己。
要想治愈情緒疲憊,需要打破習慣性的自我貶低和自我隱身的模式;雖然這個模式本來是為了保護我們,為了讓別人喜歡我們,但現在它讓我們心力交瘁。能夠自信、有自尊地去談論自己,這很重要,無論其結果如何。
我所說的自我褒獎與自負或好大喜功毫無關系。從自我照顧的角度來看,夸獎自己實際上說明,你愿意認可那些需要你認可的內心需求,愿意尊重自己、關心自己,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也可能沒有原因——就是因為想這么做。
越是深入研究情緒疲憊問題,我就越想知道,我們花了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去改變自己,卻從來沒真正喜歡過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是不是要一直不停地尋找,但永遠不會到達目的地,永遠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擺脫這種文化模式的唯一方法是認識它們,挑戰它們,并用實際行動打破舊的模式。
夸獎自己并承認你喜歡自己會增強一種信念——你很重要。這同時也表明,女性想要被看到、被欣賞是很正常的需求。你越是在內心和外部認可自己,你就越會相信,你確實值得被認可。說出并告訴別人你的價值,同時拒絕相信那些關于完美女性的神話,你要知道這樣做是為了給自己賦權,為了滋養自己。
希望你能從今天開始就這么做,無論你是否做好準備。
《情緒疲憊的你》
作者[美] 南希·科利爾
譯者薛瑋
出版日期 2024.07
當當購書鏈接
博庫購書鏈接
京東購書鏈接
編輯推薦
◎ 不完美即是失敗?你不是脆弱,而是總被挑剔
◎ 每條傳統規訓下都活著無數努力卻“精疲力盡”的女性
◎ 撕碎“完美女性”的謊言,揭示女性群體疲憊的真相
◎ 用心理學的方法,療愈枯竭的內心,尋回你本來的力量
◎ 讀懂這本書,也就讀懂了自己、媽媽、妻子和所有女性
[美] 南希·科利爾(Nancy Colier )心理治療師、作家。長期致力于正念、當代幸福生活方面的研究。《今日心理學》《赫芬頓郵報》的專欄作家。著有《不要停止思考》《關閉的力量》《邀請猴子喝茶》和《擺脫自己的方式》等書。
薛瑋,南京大學碩士,現執教于南京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已出版譯著十余本,譯有《契科夫短篇小說選》《人性的枷鎖》《父母藝術力》等。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