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大家評評理:憑什么京劇中的母親形象要比父親高得多?
昨天一整天,母親節的信息鋪天蓋地。在感念偉大母恩的同時,不由心中盤點起京劇中的母親和父親的形象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越想越心驚。京劇中母親的形象要比父親高得多得多。京劇中的母親形象有著各種類型,但無一例外都是正面形象。有為國操勞的三軍統帥(《楊門女將》《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有深明大義、憂國憂民的愛國女性(《岳母刺字》中的岳母、《徐母罵曹》中的徐母),有疼愛子女的善良母親(《探寒窯》中的王夫人、《鎖麟囊》中的薛夫人),甚至連不是親娘的三娘都能肩負起教養子女上進的責任(《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而母親的反面形象幾乎全是另外兩種人,一種是婆婆,例如《劉蘭芝》;一種是繼母,例如《春秋配》。只有《西廂記》中崔老夫人不守誠信,但在最后還是留給了張拱一個機會,沒有將事做絕。
反觀父親的角色形象,則有些慘不忍睹。劇中主角要不就沒有父親,只要有了父親,這個父親的形象肯定不是那么高大。比方說,《三擊掌》中的王允,是一個嫌貧愛富、沒有眼光的父親;《宇宙鋒》中的趙高,是一個為了自己的權勢連女兒幸福都能犧牲的父親;《秦香蓮》中的陳世美,是一個殺妻滅子的禽獸父親……當然,《鳳還巢》中的程雪娥的父親并不壞,但是他也有督家不嚴,對女兒關心不夠的錯誤。
還有一個問題,但凡京劇中的好父親,都會受盡磨難,命運多舛。《李陵碑》里的楊繼業要承受八個子把四子喪了的痛苦,最后還要碰死在李陵碑前;《金女奴》中的金松為了女兒的幸福不辭辛勞、忍辱負重,還是要讓女婿推進江里,險些淹死。京劇中的父親,絕對沒有《大登殿》中王夫人那種“養老宮中王去問安”的榮耀。
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嚴父慈母”,父親的形象大多嚴厲,不盡人情。但是也不至于和母親的形象相差如此之大。母親節過完了,還要過父親節。大家也找一找,看看有沒有給父親揚眉吐氣的好戲。
我們也要呼吁一下京劇的編劇,給我們全國的京劇觀眾,樹立起一個光輝高大的父親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