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集團的創始人鐘睒睒,日前一番告誡消費者不要長期飲用自己出售的綠瓶水,引發輿論嘩然。
年初美國學者發表的研究報告稱,通過對美國市場銷售的多個礦泉水品牌的檢測后發現,平均每公升水中可檢測到 24 萬個塑料碎片,研究報告的作者建議人們盡量食用自來水,當然這一選擇的前提條件是自來水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與過濾,受到國家衛生機構的定期檢測。
根據中國學者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燒開自來水除了具有殺菌消毒的功能之外,還可以部分過濾自來水中越來越多的納米塑料。
納米塑料也被稱為微型塑料,或者塑料微粒,它們以微型顆粒或者微型纖維的形式出現,顆粒的大小在 5.5 到 26.4 微米之間,而纖維的平均長度為 21.4 微米。研究人員必須使用紅外光譜等技術才能夠觀察到它們的存在,即使是最先進的城市飲用水處理技術也無法過濾掉越來越多的納米塑料
這就是為什么今天納米塑料已經進入了人體幾乎所有的器官,繼人體的肺部、消化道、腎臟,肝臟,血液以及婦女的乳液之后,科學家們又在男子的生殖器官以及人體的大腦中也發現了這些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塑料微粒。
根據科學家最近對全球9個不同國家250瓶瓶裝水進行的大規模檢測發現,這些所謂名牌瓶裝水普遍含有塑料顆粒。
美國一家名叫Ormedia的調查媒體機構去年所發布的一項報告稱,我們平常飲用的自來水中,含有肉眼看不見的塑料微粒。
據悉,該機構對全球各地14個國家的自來水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平均83%的自來水樣品中都含有塑料微粒。
挪威研究小組于 2024 年初發表了一份報告,報告評估認為比微粒的存在更重要的問題是塑料中使用的 16,000 種已知具有潛在毒性的化學物質。因為塑料產品中化學添加劑的成分占將近一半。今年 9 月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這 16000 種物質中,有 3600 種已經在人體中檢測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