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拉.吉爾伯格去世的消息最早是從在海外做女性研究的學生朋友圈看到的,后來國內做過她與蘇珊.古芭《閣樓上的瘋女人》、《依舊瘋狂》的編輯也發來消息,再后來是劉利(前書店、出版從業者,現成都在地文化活動策劃人、主持人)也提到,前段時間我們約好做《依舊瘋狂》讀書會,他籌備了2個多月:找搭檔、看書、看視頻、聽播客……我特別喜歡且欣賞為一件事做萬全準備的狀態,我發現身邊好些人包括我自己幾乎都這樣。
桑德拉.吉爾伯特
輸入后再輸出,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整理、鞏固的內化過程。所以常常有人說“你看她/他是怎么做到侃侃而談的?”沒有一蹴而就,全是功夫在看不見的地方。
《依然瘋狂》到底是本什么書?我其實不止一次用幾句話概括:
1.系統記錄美國新現代女性作家、創作者群像的入門科普書,可以先對那個迷人的第二波女性主義所在的時代整體做個概括性了解,再深入其中某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個體進行深入了解和閱讀。
2.它是一本小紅書發貼素材庫,邊寫爆款貼邊學習,很符合主流世界對工具運用的需求。這當然是我營銷書籍的話術,而很管用,這個時代需要內容更需要內容變現的流量。
先說一下這本書序言里談到的幾個可能年輕的女性主義者感興趣的點吧:
一、美國到底經歷了幾波女性主義?
這個問題,不同的女性主義者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種說法是有三波:第一波自1848年塞尼卡福爾斯會議始,到1920年第19修正案賦予女性投票權止;第二波自20世紀50年代始,到本世紀初;第三波自2014年全美范圍內對美國國內保守主義占領內閣的反抗,隨著2017年全世界范圍內的ME TOO運動,至今,被稱作“后女性主義”。
第二種說法是兩波,把上一種說法中的二三波歸納為第二波。書中兩位作者的觀點是后者。
二、現在我們經歷的時代文化環境進步了嗎?
面對“我們已經走得遠了,教授!我們打破了玻璃天花板!我們無所不能!我們在主動出擊,文化環境在改變!”類似的聲音,我們真的有思考是如此嗎?那為什么我們個體的體感依然覺得困在不同女性個體身上的桎梏依然存在?我們依然感到瘋狂呢?
當然,這里的瘋狂不是指病理學上的躁狂、癲狂行為,而是指一種存在于女性共同生命體中的憤怒,一種被激怒、感到困惑,并渴望反抗的情緒。
三、你們知道國人眼中的頂流教育——美國常春藤盟校耶魯是哪一年開始招收女性本科生的嗎?知道美國眾議院的健身房是哪一年正式對女性開放嗎?游泳池又是哪一年呢?以及美國參議院又是哪一年才有第一位沒有政治裙帶關系的女性候選人?參議院的淋浴間是哪一年向女參議院開放的?
對,你當然可以說美國的事兒與我國女性無關。不,全世界的女性都在遭遇不能說一模一樣但相似度極高的困境。我們爭取的不過是“人權也是女性權利,女性權利也是人權”。
另外,我也特別欣賞兩位女性作者對幾次美國大選的關注,她們在序言中藉由希拉里的故事,寫下“我們接受教育是為了取得成功,社會卻斥責我們的成功。我們被催著步入婚姻,婚姻卻會阻礙我們的志向。老師教我們要實現自身理想,社會卻指引我們支持丈夫的目標。我們決心要做真實的自己,不化妝也不討好這個世界,社會卻指引我們要多加粉飾,多打扮,好好打扮。經歷’性別歧視和厭女癥’時,我們只能咬緊嘴唇,克制自己的憤怒——然后競選領導崗位、競選編委會成員、競選CEO、競選美國總統。”
【以下是昨晚為讀書會寫下的文字】
這是一場遲到的讀書會。
從初春拿到《依然瘋狂》被這抹湖藍傾倒,到穿過漫長而炎熱的夏、短到幾乎沒有的秋,直到小雪的節氣都已經漫過,我終于和最合適分享它的朋友商量好:做它!
是中秋節當天定下的,我曾經無數次在店里、市集上對人推薦它:一部美國女作家的群像錄,非常適合閱讀,也是小紅書素材寶庫。
在定下讀書會具體日期的前不久,遺憾的從新聞媒體獲知了本書作者之一的桑德拉.吉爾伯特因肺病離世了。
紀念作者最好的方式當然是閱讀其作品,至少在《閣樓上的瘋女人》、《依然瘋狂》中,我們能準確無誤的體會到女作家寫作的困難重重。
“每個溫順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著一個癲狂的影子,每一位典范女性天使般的謙遜外表之下,都隱藏著無可遁形的根深蒂固的自我。西方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文學研究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學者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在《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想象》一書中,挖掘出了一種旨在顛覆的女性詩學范式:黑暗與悖反、毀滅與自我毀滅。”
桑德拉·吉爾伯特與蘇珊·古芭的學術合作一直為學界稱道。兩人是在印第安納大學的一座電梯里偶遇,不久后她們被要求開設一門關于女性作家的課程。
但沒過多久,桑德拉就轉到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任教,不過兩人仍保持遠程合作,并最終整理出了《閣樓上的瘋女人》手稿。這本書聚焦簡·奧斯汀、艾米莉·勃朗特、瑪麗·雪萊和喬治·艾略特等人的作品。在研究這些作家的作品時,桑德拉和蘇珊“對她們所發現的主題和意象的連貫性感到驚訝”。她們在該書的前言中寫道:“封閉和逃避的意象,瘋狂的替身作為溫順自我的反社會替代者的幻想,冰凍景觀和熾熱室內體現的身體不適的隱喻——這些模式在整個文學傳統中反復出現。”
在這次合作后,兩人還合作創作了其他幾部作品,包括一部關于20世紀女性寫作的里程碑式三卷本研究《無人區》(1988-1994年)、學術諷刺作品《杰作劇場》(1995年),以及關于當代女性主義寫作的《依然瘋狂》(2021年)。她們還共同編輯了《諾頓女性文學選集》(1985年),目前已是第三版,以及《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2007年)。
2012 年,她們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界頒發的伊萬·桑德羅夫終身成就獎。
而在《依然瘋狂》一書中涉及的人物更近現代,比如美國現代女權運動之母貝蒂·弗里丹;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阿德里安·里奇;美國的文化偶像蘇珊·桑塔格、瓊·狄迪恩;作家勒古恩、阿特伍德、托尼·莫里森等等。通過梳理這一時期的女性主義文學史,作者考察了相關的歷史、政治與文化,全面展示了70年來女性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歷程,以及與抗爭一同延續至今的厭女文化。
2024年11月30日下午兩點半,來樹下有幸邀請到成都新晉“青椒”Sara,前書店、出版從業者,文化活動策劃人劉利,與大家一起聊聊《依然瘋狂》。
作者:[美]桑德拉·吉爾伯特,[美]蘇珊·古芭
譯者:張艷、許敏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End-
了解更多請關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眾號: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紅書:浦睿文化 / 巨鹿村的浦女士
抖音:浦睿文化
B站:上海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館」
獲取更多新書資訊
參與浦睿福利活動
添加浦睿君個人微信(prwh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