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建立一份虛擬關系嗎?在關懷備至與悉心呵護中感受前所未有的慰藉。」「獲得自己的‘知心愛人’,享受完美的‘靈魂伴侶’。」登錄一些「AI伴侶」網站賬號,就可擁有你的虛擬伴侶。
這一幕對于很多80后、90后來說,是多么地似曾相識。沒錯,機器人伴侶在經歷了電子寵物、富于同理心的聊天機器人、能識別和理解人類話語的傾訴對象三個階段后,跨入了「AI伴侶」階段。
「AI伴侶」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和自主性以及社交技能的機器人或虛擬對象。它們展現出非凡的現實性、適應性和互動性,富有同情心,擅長開放式對話,能夠與客戶建立愉快且相互理解的關系。這種關系可以說是信任、兼容、相互熟悉的,用戶通常更容易向人工智能敞開心扉談論恐懼和不安全感。在互動過程中,AI會通過觀察用戶的過去經歷來嵌入其人際關系網絡,通過對話逐步進化,微調其反應以匹配用戶的興趣、需求和溝通風格,讓使用者感到安全和幸福。一些研究表明,「AI伴侶」能夠減輕個人的孤獨感。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AI伴侶」一經出現,就引起了有關道德和人類情感秩序的擔憂。「AI伴侶」可以提供個性化情感體驗和精神慰藉,但并非真實的「完美戀人」。AI的本質是數據和算法,所謂的情感共鳴,是在不斷刺激用戶對AI戀人的消費欲望和情感期待。過度依賴「AI伴侶」可能會阻礙關鍵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這些「伴侶」也有可能以不符合用戶最佳利益的方式影響用戶的思想或行為,在社會決策上做出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判斷,等等。這些隱蔽的邏輯關系,都掌握在AI開發者的手中。
「AI伴侶」的體貼和順從,讓人如沐春風的感受背后,隱藏著一種倫理危機,對現實情感關系的背離。現實親密關系的建構過程往往伴隨著羈絆、紛爭和挫敗感,這正是人機交往中所缺乏的。長期沉溺于「人機之戀」,用戶可能產生不健康的情感依賴,忽視現實世界的關系或失去處理人際交往的能力。通過這些互動收集的大量個人數據也引發了隱私問題,誰也不能保證個人秘密、圖片和視頻不會被泄露出去。甚至,如果編程出現漏洞,聊天機器人行為不當或操縱用戶的風險可能就很高。
不得不說的是,「AI伴侶」關系傾向無原則的畸形關系,忽視了人類情感中小心翼翼、羞澀保守的天性。與所有人工智能模型一樣,支持「AI伴侶」的模型接受過包含大量浪漫小說和愛情故事的數據訓練。它們會模仿這些數據做出回應,讓其對象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AI伴侶」的興起代表著技術、心理學和人類情感的迷人交匯。雖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支持,但真實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仍然具有獨特的價值。正確的選擇在于將這些數字關系視為人類互動的補充,而不是替代。通過保持這種平衡,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陪伴的好處,同時保留人際聯系不可替代的價值。人不能單純地專注于虛構的互動,仍需真正的陪伴,需要以現實為基礎的思想、情感或欲望帶來的對話空間。
因此,在人工智能影響現實生活的潛在能力上,必須劃出一條明確的界限,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禁止的。
文丨劉興亮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責編丨徐玉涵、曲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