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泡泡瑪特)
作者:經緯
編輯:308
在波譎云詭的商業戰場,絕地反擊是一個聽起來令人心潮澎湃、做起來比登天還難的事情——但在中國,有一家公司做到了。
它的名字是泡泡瑪特。
2022 年全年,泡泡瑪特陷入低谷。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泡泡瑪特在中期報告中出現了明顯的利潤下跌,當年 10 月 31 日,泡泡瑪特股價收 10.02 港元/股,較之前高點 105.2 港元/股縮水超 90%。
然而在此之后,泡泡瑪特表演了教科書般的絕地反擊:通過一系列的商業操作,在保持原有業務基本盤的同時,積極求變,成功找到了第二條增長曲線,創造了股價兩年漲幅近 700% 的奇觀。
而泡泡瑪特進行絕地反擊的關鍵詞,就是出海。
實際上,海外市場的貢獻對泡泡瑪特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前出海環境變得愈加嚴峻的當下,泡泡瑪特們正在走出一個制造業之外的新型出海之路。
出海成為必答題
2024 年 10 月 22日,泡泡瑪特發布今年第三季度業務狀況通告,國內業務整體收入同比增長預計 55% 至 60%。對于任何一個業態而言,這個增速都足夠喜人。
然而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泡泡瑪特海外業務的增長。
今年第三季度,泡泡瑪特港澳臺及海外營收同比增長 440% 至 445%。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泡泡瑪特在海外營業額達人民幣 13.5 億元,同比增長 259%。根據以往財務數據估算,第三、第四季度的海外銷售數據通常優于前兩季度,因此今年全年泡泡瑪特的海外收入可能超過 51.1 億元。
泡泡瑪特的出海并不是一蹴而就,2020 年 9 月,首家海外門店在韓國首爾落地。要知道,泡泡瑪特成立于 2010 年,而截止 2021 年底,根據泡泡瑪特財報數據顯示,泡泡瑪特在海外所有地區僅有 7 家門店和 9 家機器人店。而同期國內的數字是 288 家與 1861 臺。
接下來就是一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故事了。
自上市以來,泡泡瑪特在國內雖不缺粉絲,但也有很多不理解的聲音。市場的疑慮主要集中盲盒這種概率性銷售形式帶來的問題、以及泡泡瑪特究竟能走多遠上。
二級市場對泡泡瑪特的信心也并沒有持續多久,IPO 后兩個月,2021 年 2 月 17 日泡泡瑪特股價最高沖到歷史最高 105.2 港元/股后便陷入了長達約兩年下降周期中。
事實也證明了二級市場的擔憂。
財報數據顯示,2021 年下半年,泡泡瑪特國內總營收達 25.9 億元人民幣,全年總營收達 43.1 億元人民幣。但此后泡泡瑪特國內業務便出現下滑。2022 年下半年,泡泡瑪特國內業務總營收為人民幣 19.6 億元,同比下降約 24.4%。兩年后的 2023 年下半年,泡泡瑪特國內營收才反超 2021 年的水平。
然而就在國內市場走低的 2022 年,泡泡瑪特開始發力海外市場。
線下,2022 年 5 月,泡泡瑪特東南亞首家門店在新加坡開張。2022 年全年,泡泡瑪特在港澳臺地區及海外門店數增至 43 家,機器人商店增至 120 臺。泡泡瑪特還積極參與如 MCM Comic Con、DesignerCon 等海外知名線下漫展。
線上,泡泡瑪特入駐 Lazada、Amazon 等電商平臺,站點數增至 13 個。同時,海外電商端反饋來的銷售數據,會成為泡泡瑪特線下端拓展決策的參考。
2023 年,泡泡瑪特保持了在海外高速增長的勢頭,并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進東南亞市場中。
5 月 20 日,泡泡瑪特馬來西亞首店在吉隆坡正式開業;9 月 20 日,泡泡瑪特泰國首店開業。截至 2023 年底,泡泡瑪特海外門數量已達到 80 家,機器人商店達 159 家。
押寶出海也帶給了泡泡瑪特豐厚的回報。海外市場常年保持超 150% 的增長,2024 年上半年海外營收已接近 2022 年最艱難時刻泡泡瑪特的國內營收。如果第四季度也能保持三季度同樣的同比漲幅,泡泡瑪特今年全年的海外收入或將超過 2023 財年總收入,相當于在海外再造一個泡泡瑪特。
海外市場給泡泡瑪特提供的不僅是新機遇,同樣也是安全墊。
2022 年初的財報電話會上,泡泡瑪特 CEO 王寧曾表示,希望海外收入能在未來達到整體收入的 50%。在經濟下行、消費降級等不利因素影響尚未完全暴露時,就能早在 2022 年之前就將重心放在出海上,泡泡瑪特大膽出海無疑需要獨到的戰略眼光。
而海外市場豐厚的回報對泡泡瑪特來說,也讓出海從可選題變成了必做題。
走出東南亞的「舒適區」
泡泡瑪特在東南亞,可以說是紅得發紫。
泰國頂流明星 Lisa 不止一次在社交媒體上大秀對泡泡瑪特旗下 IP Labubu 的喜愛。泰國公主思蕊梵納瓦瑞,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在隨身攜帶的包包上掛著 Labubu。
泡泡瑪特在泰國簽約的本土藝術家 Molly 曾被評為 2023 泰國 50 位最具影響力女性。她設計的 CRYBABY 在泡泡瑪特布局泰國前僅能合并在報表中的「其他藝術家 IP」 計算收入,而在進入泰國后,CRYBABY 在今年上半年就為泡泡瑪特帶來了超三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今年 7 月,泰國國家旅游局與泡泡瑪特合作,推出「 LABUBU 奇遇泰國」旅游推廣項目。泰國旅游局為 LABUBU 在機場舉辦了盛大的接機歡迎儀式, 并授予 LABUBU「神奇泰國體驗官」的榮譽稱號。泰國旅游局旨在通過 LABUBU 這一IP,推廣泰國的旅游資源和文化特色。
當然,論認知度,LABUBU 除了在泰國大火外,在老家中國內地也有為數不少的粉絲。所以泰國此舉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通過泡泡瑪特向中國內地的意向游客喊話。
官方民間齊上陣,泡泡瑪特在泰國變成了現象級產品。
然而東南亞并不能讓泡泡瑪特偏安一隅。雖然東南亞人口數量眾多,潮玩手辦類行業增速較快,但不可否認的是東南亞整體收入水平較低,市場具有明顯的天花板效應。
以泰國為例,根據 Statistia 數據顯示,2024 年泰國玩具行業總營收預計為 5.54 億美元。排除明顯與泡泡瑪特業務線不一致的桌游棋牌類、拼圖解謎類,以及兒童嬰幼兒類玩具后,剩下的市場規模約 3.78 億美元。
購買泡泡瑪特的用戶——年輕成年人,在海外被冠以 Kidults。Kidults 群體有一定經濟實力,消費意愿強,同時因年輕家庭導致的經濟壓力較小,東南亞人口增長進入拐點后這部分人群數量也在增加。但是對比其他市場,東南亞經濟基礎薄弱,且市場規模仍稍顯稚嫩。
除了東南亞市場,泡泡瑪特在歐美市場也加快了節奏。
今年 7 月 13 日,泡泡瑪特荷蘭首家永久門店在卡爾弗斯特拉特開張。泡泡瑪特國際業務總裁文德一在接受媒體時表示:「泡泡瑪特在阿姆斯特丹的開業加強了公司的國際形象,并激發了今年在荷蘭開設更多門店的計劃。」
數據顯示,2024 年荷蘭玩具行業總營收預計為 13 億美元,與泡泡瑪特業務相似的品類約為 8.78 億美元——并且荷蘭是歐盟六大經濟體中,今年玩具行業增長的唯一一個國家。
1800 萬人口的荷蘭,潛在的市場價值達到有 7200 萬人的泰國的兩倍。
然而放眼全球市場,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Cognitive Market Research 今年 9 月發布的《盲盒玩具市場報告 2024(全球版)》(Blind Box Toys Market Report 2024 (Global Edition))數據顯示,今年全球盲盒玩具總銷量預計為 142.51 億美元。
(圖片來源:Cognitive Market Research)
其中,美國銷售額預計為 44.97 億美元,占總市場的 31.56%;歐洲總和約為 42.75 億美元,占總市場的 30%;亞太地區總和預估為 32.78 億美元,其中包含中國 14.75 億美元和日韓 7.80 億美元。
泡泡瑪特當前階段出海的基本盤東南亞,根據報告顯示,在亞太除去中日韓印澳后所??備N售額為 2.32 億美元,當然這個數據也雜揉了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兩個人口大國。
所以,發達國家廣闊的市場是泡泡瑪特出海戰略不能忽視的——站在全球視角來看,東南亞反而成了它需要在出海過程中跳出的「舒適圈」。
海浪越大,魚越貴
當然,更大的海意味著有更大的魚。
雖然海闊天空,但對手的實力也不是可以在「新手村」能夠比較的。泡泡瑪特可以在東南亞大殺四方,但如果想要在歐美挖到金子,則尚需下一番功夫。
在東南亞,泡泡瑪特可以依托營銷手段迅速打開市場,靠國內供應量提供高質量產品、使用電商平臺反饋的信息進行輔助決策、打造新穎 IP 讓東南亞消費者買單,并借助已有的規模效應形成一定的護城河。
但這些優勢,在歐美市場就沒有那么好用。
其實,無論是供應鏈還是營銷手段,抑或是數字化商業分析,這些手段和方法論,歐美老牌文化傳播企業即使不用得出神入化,也至少是了然于胸。
由此,泡泡瑪特想要在歐美站得住腳,需要的是自身 IP 實力的提升。
因為成熟的 IP 帶來的不僅是忠實用戶擠爆線下門店,IP 改編的小說、游戲、電影或其他聯名周邊,會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無論歐美還是日韓,都有較為成熟的文化產業。脫胎于電影、漫畫、動畫、游戲等諸多被市場認可的 IP 在積累一定粉絲量后通過文創周邊實物產品,以及更多的電影、漫畫、小說等進行變現和影響力的二次傳播。更多的粉絲意味著更多的音畫產品和實物周邊,更多的衍生展品帶來了更大的曝光,吸引來新的粉絲群體。
這樣正反饋的過程存留下來的是一個個堪稱怪物級別的 IP。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世界最賺錢 IP 是日本的寶可夢系列。
從創立之初到今年年底,寶可夢 IP 預估共產生約 990 億美元的商業收益。排名第二的是迪士尼米老鼠宇宙,生命周期總收入預計 612 億美元。如果排除包括寶可夢在內的,兒童消費占比較高的 IP,星球大戰系列和哈里波特/魔法世界系列在營收分別約為 467 億美元和 346 億美元。
雖然部分 IP 創立時間較長,長期被市場追捧的 IP 擁有更多的粉絲群體和更深的護城河。并且部分 IP 被同一家公司擁有,不停推出新作品的同時,利用成熟的線上傳播體系和線下渠道不斷加深 IP 影響。
以泡泡瑪特想要對標的迪士尼為例,迪士尼旗下擁有米老鼠宇宙、星球大戰、漫威電影宇宙等眾多知名 IP。這些 IP 在迪士尼樂園中均有展示,相關周邊產品在線上線下授權店售賣。同時迪士尼也在推出老 IP 的新作品,如預計 2025 年上映的新作《美國隊長勇敢新世界》,以及新的 IP,如上海迪士尼獨立推出的玲娜貝爾。
所以,能否做好 IP,將決定泡泡瑪特究竟是文化出海的典范,還是只是一個「賣玩具的」。
在當今這個全球化解構時代,出海,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企業出海將越發困難。
當前的大環境下,制造業出海飽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高端科技企業也感覺到逆全球化的寒意——在這種情況下,玩具出海或許是一條相對平坦的道路,而泡泡瑪特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此。
但問題是,這種平坦,要建立在自身 IP 影響力足夠強大、并足以超越國界的基礎之上。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與爆火的《黑神話悟空》和悶聲發大財的武俠小說和短劇相比,泡泡瑪特作為不依托于中國傳統文化積累的原生 IP 打造者,有劣勢,也有其優勢——其劣勢在于無所依托,需要不斷從 0 到 1;而優勢在于,一旦 IP 打造成功,就很容易超越國界,贏得全球范圍內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對于年輕的泡泡瑪特來說,這并不是一條容易的路。
好在,泡泡瑪特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從長遠來看,它還需要沉下心來,多做積累,多下功夫,打造出更多穿越時間周期、穿越不同文化的 IP——而這一點,將會是決定泡泡瑪特是否能夠走向更加龐大的商業圖景的關鍵。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見 Time”,作者:經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