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太妃到賈府來,是在書中第七十一回,當時賈母舉辦八十歲的壽宴。南安太妃到來,一為賈母慶壽,二卻是為了相看賈府的姑娘。
她為何要看賈府的姑娘呢?從后面探春遠嫁三千里水路之外的地方可知,南安太妃是為了選擇和親的人選。
能和親的人一般都是公主或郡主的身份,普通人家的女子不行。但皇家貴胄,哪里舍得讓她們不遠千里去和親?因此多半都是都是從臣子的家中選擇適齡的姑娘,拜認為公主或郡主,讓她們代替真正的公主郡主出嫁。
南安太妃此行的目的正是如此。她的女兒被選中和親,她因為不舍,所以要到賈府找一個女子認為義女代嫁。其實也正常,否則以探春的身份并不適合和親。
南安太妃的打算,估計賈母心中也早已清楚,所以當南安太妃提出要見賈府的姑娘時,賈母一開始是盡量婉拒了的。
賈母笑道:“他們姊妹們病的病,弱的弱,見人靦腆,所以叫他們給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戲子,傳了一班在那邊廳上陪著他姨娘家姊妹們也看戲呢。”南安太妃笑道:“既這樣,叫人請來。”
但南安太妃執意要見,賈母推辭不得,便命鳳姐兒去把史,薛,林帶來,“再只叫你三妹妹陪著來罷。”
只叫探春而不叫迎春惜春,自然是賈母深知她們三人,只有探春拿得出手,迎春惜春的情商和交際能力委實欠缺。
寶釵寶琴、湘云、黛玉、探春,既然這五位姑娘一起出來拜見了南安太妃,那南安太妃為何只選中了探春呢?其他四位不夠優秀嗎?
當然不是史、薛、林不優秀,而是南安太妃在來此之前,心中早已做了決定,那就是選一個賈府的姑娘去和親。不然她就不會到賈府來相看,既然到了賈府,選的自然必是賈府的姑娘了。
元春是宮中的妃子,賈府的姑娘是國公之孫,皇妃之妹,這是很合適的身份。元春入宮本就有當人質的意味,如今她的地位升高了,為了防范賈府生出不該有之心,再找一個賈府的女子來牽制賈府和元春也很正常。
可見這個要找的人選,早就定下了是賈府的姑娘,不會是別人。
湘云是史家的姑娘,史侯與南安郡王關系較深,估計是世交之情,不然湘云不會和南安太妃那么熟悉。這個書中有說:
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這里,聽見我來了還不出來,還只等請去。我明兒和你叔叔算帳。”
以史家與南安郡王的交情,要湘云去和親自然不太合適。
而薛家呢,雖然有寶釵寶琴兩位姑娘,但一來寶琴已許給梅翰林家;二來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薛家的地位太低,商家出身,讓她們來代替皇家的人出嫁,絕對不適合。
再看黛玉,林如海之女,皇上受寵的臣子之后,且是孤女,同樣不合適。若選了她去和親,估計其他在朝為官的同僚看到會寒了心。
況且黛玉的身體不好,也不合適出去,和親之路山長水遠,黛玉要是在途中出了什么事,對內對外都不好交代。
因此史、薛、林的姑娘都不會被選中,能選擇的只會是賈府的姑娘。
賈府有三春,探春最優秀,她精明大方又敏睿,她出去才能應付得了里里外外的事情,包括保全自己。
若派迎春去和親,以她怯懦的性格,很有可能會把事情搞砸,她也處理不了個中的復雜關系,這親到時白和了。
至于惜春,她還小呢,而且她的性子孤僻,冷冷清清的,照樣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也無半點柔情之感。這也是賈母根本不叫迎春、惜春出來見南安太妃的原因。
只有探春是最好的人選,她是賈府最聰慧最能干的姑娘,加上是庶出,和親當妾也無不妥。湘云黛玉都是嫡女,讓她們去給外邦之人當妾,估計大臣們都得抗議呢。
所以南安太妃選中探春,是沒有什么懸念的。這就是最優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