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戰斗機飛往珠海參加航展是上了熱搜的。
無論當下俄羅斯戰斗機在俄烏戰爭中多么拉胯,畢竟蘇-57也是俄羅斯空軍當前最先進的戰機,它露臉出席珠海航展,那絕對是給面子、抬轎子的事兒。
蘇-57第一次出國串門就來到中國,自然也引起了很多外媒的注意,日本網絡上就出現了一條關于蘇-57的驚天新聞:稱一名俄羅斯空軍飛行員駕駛一架蘇-57戰斗機成功叛逃日本北海道函館機場,還配上實地照片。該照片整個畫面均為日本NHK新聞風格,蘇-57戰斗機前面還出現了一輛日本五十鈴輕卡。
中國網絡也紛紛轉發此消息。不過這張照片很快被中國網友識破是PS的照片。因為該圖其實就是前幾天蘇-57在太原機場轉場時的照片,有人對其進行了“PS”,不僅PS成了日本NHK新聞的風格,而且還將原圖中的江鈴汽車改成了日本五十鈴,甚至還在車廂上PS上“函館空港”字樣,幾乎可以亂真,但假的畢竟就是假的。
之所以那么多人信以為真,他們的邏輯是:48年前蘇聯最先進的米格-25戰斗機叛逃到日本,就是在日本函館機場迫降的,這就是著名的“別連科叛逃”事件。
現在的蘇-57同樣是俄羅斯空軍當前最先進的戰斗機,鑒于眾所周知的俄羅斯極其糟糕的現狀,數月前在俄烏戰爭前線犧牲的戰斗機飛行員竟然有60多歲的功勛駕駛員(將軍級別),而同樣“一人一機”飛到珠海參展的飛行員博格丹同樣也是62歲,人們因此展開別連科式的聯想,并不奇怪。
“別連科叛逃”事件在冷戰時期,實在是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啊!
別連科是何人?
別連科出生于蘇聯一個軍人世家,從小就憧憬著軍旅生活。從航校畢業以后,別連科順利進入軍隊并很快展現出飛行天賦并擔任飛行教官,執教當時的新銳戰機——米格-25P。
米格-25P是當時蘇聯航空工業的掌上明珠,也是冷戰時期戰機高空高速理念的巔峰之作。米格-25P在最大飛行速度和最大飛行高度兩項關鍵數據上都處于當時美軍戰機望塵莫及的水平,分別達到了3馬赫和接近3萬米的雙三標準。
能夠執教這樣一款先進戰機,別連科認為自己已經屬于蘇聯最優秀的飛行員,于是開始向格羅莫夫試飛學院投遞簡歷,希望成為一名試飛員,但其數次申請均被格羅莫夫試飛學院拒絕。
這導致別連科性情大變,部隊指揮官認為別連科有精神病,將他送往醫院檢查。但醫生否定了別連科有精神病的可能,別連科被調往了勘察加半島的防空軍大隊,還給了個代理副大隊長的職務。
別連科新服役的遠東防空軍513團,位于一個極其偏僻的濱海小鎮,生活條件不好,別連科的妻子覺得被流放了,不愿再與他繼續生活,整天鬧著離婚。其妻是一位高官的女兒,性格強勢,從不妥協。而別連科因為性格直率、情商不高,經常與妻子產生摩擦,爭吵如同家常便飯,家庭充滿了火藥味。妻子每日喋喋不休地抱怨,對丈夫的能力更是嗤之以鼻。兩人最終分道揚鑣,前妻帶著兒子回到她父母生活的莫斯科。
別連科父母早年離異,他有25年沒有見過母親,8年沒有見過父親,如今妻離子散,為之奮斗的軍隊也排斥著自己.....日復一日的內耗折磨中,別連科的內心日益扭曲,最終他決定駕機投奔美國。
他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曾說:“我無法在現行制度下生活——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對我來說已經失去了。改變或推翻這種制度我無能為力,剩下的一條路就是逃跑。”
別連科提前用英語寫好了表明自己來意的紙條,以便在降落后與美軍人員交流,規劃了完整的叛逃路線,將目的地定在了駐日美軍基地。別連科對自己的叛逃計劃十分自信,信心中的一大半都來自于自己駕駛的米格戰機。
北約給米格-25起了個綽號叫“狐蝠”,有說法是意為它像狐貍一樣狡猾,像蝙蝠一樣靈敏。該機在埃及曾有過甩掉美國空空導彈的傲人戰績,它的超過3馬赫的驚人速度讓西方諸國為之震撼。
1976年,當時全世界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戰機的時速能匹敵米格-25的時速,這其中也包括美國。
戰機速度超過2.5馬赫后,機身與空氣摩擦將會產生極高的熱量,而當時戰機普遍使用的鋁合金材質是無法耐受這種程度的高溫的。美國最終采用了價格高昂的鈦合金才勉強將著名的黑鳥偵察機送上了天。
蘇聯米格-25P究竟是如何解決耐熱問題并大量生產的,成為了當時美國情報和軍工部門最想搞清楚的事情。但由于蘇聯高度保密,哪怕是中情局費盡心力也始終無法探明米格-25的真相。
別連科十分清楚米格-25P對美國人的價值,所以他相信美國人見到他送去的戰機,一定大喜過望。
1976年9月6日,別連科實施了他的叛逃之旅:和往常一樣,在指定時間駕駛著他的米格-25P戰機,依照指示起飛,去到了指定空域實施飛行任務。
任務完畢后他不曾如往常一樣飛回邱谷耶夫卡機場,而是盤旋了一陣,接著向著東南方向的日本飛去。
別連科很快便把戰機的高度由8千米降到了1千米,以躲開蘇聯和日本的雷達監測,這一假動作成功的哄騙到了蘇聯和日本的空管站,雙方都以為別連科遭遇了空中意外。為了不讓自己遭到日本戰機的攻擊,別連科又發出求救訊息,并切斷了所有通訊。
他的目標是美軍的千歲空軍基地。
三十分鐘后,米格-25就已經進入了北海道的日本防空識別區,在這里,他遭到日本F4EJ戰機的攔截。但F4EJ加力全開也無法追上正在低空高速飛行的米格-25,只能眼睜睜看著米格機消失在雷達上。但低空飛行消耗了更多的燃料,別連科不得不放棄前往千歲空軍基地,彼時正好看到一個適合的降落地點——函館民用機場!
降落中,米格-25P險些撞上一架正在起飛的波音客機,好在別連科操作及時,堪堪避過客機,以極高的速度強行降落并最終完好無損地停了下來。
很快就有人朝飛機跑過來,別連科迅速離開機艙站在機翼上朝天鳴槍示警。日本情報部門迅速到場與他取得聯系,直到此時,日本人還認為別連科是遭遇意外不得已迫降日本的。
別連科直接掏出一張英文紙條遞給日方人員,上面表達了他“想要投奔自由世界,希望面見美國駐日本最高級別情報長官,并得到美日庇護”的想法。
別連科特別要求日方保護好戰機。
此時正是蘇美冷戰的白熱化階段,日方自然無法做主,而美方在聽到蘇聯飛行員攜米格-25戰機投誠的消息后,震驚之余欣喜若狂,相關人員樂得嘴巴幾乎咧開到耳后跟,這真是剛準備睡下,就有人遞上枕頭啊!
米格戰機飛行員叛逃日本的消息隨即被引爆。
別連科在嚴密的安保下被轉移至東京的海軍基地大樓,在那里,別連科的庇護請求得到了美國總統的許可。蘇聯方面終于透過媒體得知了別連科叛逃的事情,開始不斷向美日方面提出遣返要求。
為了挽回顏面和降低損失,莫斯科迅速編造稱飛行員在例行飛行訓練過程中因為燃油不足,迷失方向,不得不迫降日本,現在正被日本政府非法扣留。
蘇聯政府向日本軟硬兼施,要求日方歸還戰機和飛行員。當時蘇聯戰機云集在日本海上空,頻頻施壓。
美國總統福特召開新聞發布會,證實從蘇聯叛逃的飛行員別連科將得到美國的庇護。
蘇聯政府見已經無法隱瞞事實,通過塔斯社發表聲明:“日本當局對蘇聯飛機和飛行員做出的行為對蘇聯政府是十分不友好,是藐視國際法基本準則和踐踏鄰國關系的做法。”
美方隨即將別連科接去了美國,給他發了一筆數額巨大的獎金,給他改變身份居住在環境優美的某農場里,滿足了別連科的所有要求。
作為利益的交換,別連科出賣了自己所知的所有蘇聯空軍機密情報,以及不少的蘇聯空軍內幕。
而那一架被別連科駕駛出來的米格-25,經美日兩國的技術專家,進行了詳細地拆解與研究后,發現該機并非如他們所想象的那般厲害,是蘇方刻意的神秘宣傳,導致外界產生米格-25無敵的錯誤認知。
原來,米格-25除了速度一騎絕塵之外,其他的相應配備都堪稱簡陋:雷達系統僅僅與美國的F-4戰機相當,可彼時美國已經發展到了F-15;在機載導彈方面,還是十多年前的AA-6、AA-7、AA-8導彈,所采用的制導方式還是傳統的紅外制導、飛機外皮整個一不銹鋼外皮!以此看來米格-25,完全就不是1974年開始服役的F-15的對手,除了飛得高飛得快,其他方面只能被F-15壓著打。
當然,米格-25絕非一無是處,蘇聯人用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空間,最終架構出這樣一架運量大、速度快的戰機,也是極其可貴的。
通過拆解與研究,美國專家從中獲得了不少設計經驗,這也為此后美國設計更實用的戰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可笑的是:寄送回蘇聯的30箱戰機部件上還有許多沒有涂掉的“好”、“非常好”的英文標注。
米格-25的神秘面紗不在,蘇聯與美國在空中對抗中再次處于劣勢。
其次,通過別連科以及那架完好無損的米格-25,美方可謂確切地了解到:蘇聯戰機的核心設備之運行、蘇聯空軍內部的思想動態、蘇聯飛行員的個人素養等。
蘇方為應對此危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光單純更換泄密之后的設備、程序、通訊等,便讓蘇聯投入了40億美元;其次,一大批人被停職并嚴格審查。
別連科從此在美國定居,1980年他成為一名航空航天工程顧問,同年還出版了名為《米格飛行員》的自傳。他之后的人生都在異國他鄉度過。
2006年,俄羅斯媒體曾有過這樣一個報道,題為《暗淡的紅星》,講述的是:30年前,飛行員別連科駕駛米格-25戰斗機叛逃日本,給蘇聯空軍戰斗體系造就了約為40億美元的損失,成為了蘇美對抗時期震驚全世界的蘇軍三大叛逃事件之一。
-----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