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書法研究》雜志起步于1979年,創刊至今,一直堅持發表純學術研究文章,以嚴謹專業的治學態度和高質量高格調見重于學界,大大推動和見證了當代書法研究的發展。四十多年來,各種學術課題、學術動態、學術思潮都在雜志里留下了清晰的痕跡。四十多年來,我們風雨兼程,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打造以“獨立思想,開放視野,嚴格學風,昌明書學”為宗旨的交流平臺,及時反映或啟發引領了許多學術熱點和學術爭鳴。許多作者都是當代大家,更多的作者則從這里步入了書法研究的學術生涯,他們留下了諸多產生重要影響的篇章。
為此,編輯部官微推出“佳作新讀”欄目,精選往期優秀論文,以承前啟后,回溯歷程,激發今天書法學術研究的新思考。欄目甫一推出,便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并得到多家公眾號的轉載。為方便讀者、書法研究者閱讀,現將老文佳作按史論研究、技法探賾、碑帖研究、印學研究、書家印人、書法與文化、書法美學、批評與爭鳴、書法教育、海外書學等分門別類加以推送,期望這一批珍貴的書學文獻發揮更大的價值。
書法史論
書法創新的個性不能脫離傳統法度
趙冷月
刊于《書法研究》1990年第 4 期
當代中國書法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中是否有退化現象?當代書家在書法創作中是否有游離傳統法度基本要求的現象?我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當代中國有不少書家乃至政治家、文學家的書法作品有很高的水準,具有獨特風格,并能反映時代風貌。凡無愧于書法家這個稱謂的,在創作中必能遵循傳統書法法度的基本要求。
書法在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風貌,書法既是一門傳統藝術,又是一門時代感很強烈的藝術,我們縱觀中國書法史,每個時代的名家作品無不具有能夠反映當時社會風情或由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而產生的藝術特征。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書法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從一個書家的作品中,我們常常不難看出他對各方面藝術的敏感性和所具備的觀點,不難看出他的文化修養和對歷史的態度等等。更重要的是,書法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個性,它往往能把一個書家各方面的知識修養隱約地反映出來。譬如唐代中期的顏真卿,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杰出的大書家之一,也是唐代最有特色的書法家,然而,他又是當時一位杰出的,很有骨氣的政治家。他曾任殿中侍御史,因受楊國忠排擠而任平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個郡起而響應,他被推為盟主,集合二十萬兵力,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后來他到京都,官位直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至唐德宗時,因李希烈叛亂,他被派往叛軍軍營中勸諭,因其耿直不阿,不畏淫威而被吊死。我們從顏書中不難看出作者剛直的個性和對時代問題的主見。顏書是別具一格的,它在風格上既不同于漢隸北碑,也不同于鐘、張、“二王”,它以端莊雄偉的態勢和驟雨旋風般的變化,既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又反映出有唐一代由興盛走向衰弱的政治上激烈變化的特征。顏、柳書法與初唐歐、虞、褚、薛四大家的作品幾乎可以代表整個唐代書法的基本特征,使唐代書法在風格上迥然不同于其他各個時代。
顏真卿《勤禮碑》(局部)
中國書法在唐以前各時代和唐以后的宋、元、明、清都有其時代特色,有自己杰出的書家及其代表作品,這些書家的作品就構成一時代的書法風貌,我們在這里也不必一一贅述。關鍵是各時代的大書家相互間是否有某種維系,這回答當然是肯定的,每一個時代取得成功的大書家無不首先具備對前代書法繼承的一面,尤其是對傳統法度的繼承,這構成了一個書家是否站得住腳的基點。所以,我們首先可以肯定,如果一個作者不能繼承傳統書法的基本法度,是斷不能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在所有古代、近代和當代書家的作品中,都不難看出他們的嚴格遵循傳統書法基本法度的一面。
書法的基本法度所包括的范圍較廣,包括書法對運筆中的輕重緩急、偏正曲直等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對結字上疏密有致、虛實相間的要求,每一件書法精品往往都具備骨力和妍妙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首先取決于書法的基本法度,如姜夔《續書譜》所說:“筆欲鋒長勁而圓,長則含墨,可以運動,勁則有力,圓則妍妙。”書法藝術要求點畫既要剛勁,又要遒媚,稱為鐵畫銀鉤。如歐陽詢《用筆論》所說:“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在中國書法史上還有“折釵股”“屋漏痕”的說法。所謂“折釵股”即書法上對轉折的筆畫,要求筆毫平鋪而鋒正圓不扭戾,如釵股雖經曲折而其體仍圓,亦如姜夔所說:“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圓而有力。”“屋漏痕”者,乃以寫豎畫為比喻,要求行筆時不可一瀉直下,須手腕時左時右,頓挫行筆,如屋漏之蜿蜓下注,則筆畫圓而生動。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局部)
在當今上海書法愛好者中,因急于求成,忽視臨池與創作不可或廢的密切關系,乖離傳統法度的基本要求的大有人在。有一些中青年作者所創作的作品只求形態上的大膽飛舞乃至形狀怪異,他們的作品看似“氣勢洶涌”,其實運筆飄蕩不穩,看似行筆“堅挺”,其實筆中木僵無力。探究下去,這是何以產生的呢?主要還是沒有重視長期堅持對古代名碑法帖臨寫和揣摹的功效,沒有吸取古代名家作品的精髓,沒有遵循傳統書法基本法度的要求。他們把書法當作一門廉價的藝術,以為就那么幾根線條的變化,可以任意為之,只要所謂的事實上連自己也難以名狀的個性化得以發揮,即可輕而易舉取得成功,這就完全錯了。對書法藝術的愛好不能急于求成,必須有一個長久學習探討和摸索的過程;對傳統法度,不能因“創新”而廢之,須知繼承與創新是互為依承、不可偏廢的,要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有全新風貌的作品,必須以傳統書法的基本法度為重要立足點。新時代的書法代表作品仍需要有遒勁和妍妙,需要鐵畫銀鉤,需要有“折釵股”和“屋漏痕”的功效。
?? 相關閱讀??
歡迎訂購《書法研究》
編輯部電話:021-53203889
郵購部電話:021-53203939
中國郵政服務熱線:11185
郵發代號:4-914
郵箱:shufayanjiu2015@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