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共同社的最新報道,美日正在制定一份針對臺海危機的聯合軍事計劃,其核心內容包括在日本南西諸島和菲律賓部署導彈系統。表面上看,這是以海馬斯系統為主的戰術部署,但實際上暴露了美日在臺海問題上更深層的戰略意圖。
從軍事角度看,海馬斯在臺海環境下的作用確實有限。正如中國軍事專家傅前哨指出的,島嶼地形復雜,機動空間受限,這種系統很容易成為精確打擊的目標。而且與俄烏戰場不同,臺海戰區的特點是:一旦開戰,解放軍可以從大陸縱深發起打擊,而島鏈上的美軍裝備將面臨防御縱深不足的致命問題。
然而,海馬斯部署只是美日聯合計劃的表象。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軍還計劃在菲律賓部署多域任務部隊(MDTF)的遠程火力單位。這支部隊不僅具備遠程打擊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太空、網絡、電磁等多個領域展開行動。這意味著美軍正在構建一個覆蓋第一島鏈的全方位作戰體系。
日本的角色也不容忽視。根據計劃,自衛隊將主要負責為美軍提供燃料和彈藥補給等后勤支持。這種分工雖然表面上顯得"溫和",但實際上意味著日本正在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逐步擴大其在可能的臺海沖突中的軍事角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應很有針對性:"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但更重要的是后半句:"堅決反對有關國家以臺灣問題為借口加強地區軍事部署,制造緊張對抗。"這表明北京已經清楚認識到,美日的部署計劃遠不止表面上的戰術調整。
美日部署的不僅是海馬斯,未來可能更重要的戰略武器是堤豐導彈系統。這種部署將臺海軍事態勢:
堤豐系統可以發射兩種關鍵導彈:射程240公里的標準-6導彈和射程25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從沖繩部署,這些導彈不僅覆蓋整個臺海地區,更能打擊中國大陸縱深目標。特別是戰斧導彈,其打擊范圍深入到中國內陸,可以威脅軍事基地、指揮中心等戰略目標。
標準-6導彈具備先進的反艦能力,這意味著從琉球群島到菲律賓北部形成了一道完整的反艦火力網。解放軍航母編隊在臺海周邊的活動將面臨嚴重威脅。更關鍵的是,這種部署可以切斷解放軍從東海進入西太平洋的通道。
堤豐系統采用車載發射方式,可以快速改變部署位置。這種機動能力使其具備"打完就跑"的特性,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這迫使解放軍必須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情報偵察和防御準備。
令人警惕的是,美國不僅在日本部署這一系統,更在菲律賓北部的拉瓦格也部署了堤豐系統。一位菲律賓高級官員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要讓他們(中國)睡不著覺。"這種雙向布局實際上正在構建一個覆蓋臺海的完整打擊網絡。從軍事角度看,這種部署遠比海馬斯系統對解放軍構成更大威脅。
美日堤豐導彈的部署實際上正將日本推向一個危險的戰略陷阱。一旦這些部署在臺海沖突中用于攻擊中國大陸目標,將徹底改變沖突的性質和規模,使日本本土不可避免地成為解放軍的打擊目標。這種局面對日本而言,代價遠超其可承受范圍。
琉球群島距離中國東南沿海僅數百公里,這種近距離雖然讓堤豐導彈具備打擊中國的能力,但同時也讓這些部署點完全暴露在解放軍的打擊范圍之內。中國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鷹擊系列反艦導彈都可以輕易覆蓋這些區域。一旦開戰,這些導彈陣地將在第一時間成為解放軍的重點打擊目標。
如果日本領土被用作對中國大陸的打擊基地,解放軍的反擊必然不會局限于導彈部署點,而是會擴大到日本的軍事基地、港口、機場等戰略目標。這意味著沖突將從臺海快速蔓延到整個西太平洋地區。對日本這樣的島國來說,一旦關鍵基礎設施遭到打擊,其經濟和社會體系將面臨崩潰風險。
實質上,美國正在利用日本的地理位置構建對中國的威懾,但承擔戰略風險的主體卻是日本。這種"以日本安全換取美國戰略利益"的做法,顯然違背了日本的根本利益。東京需要認真評估:為了協助美國在臺海問題上對抗中國,是否值得將日本本土暴露在如此嚴重的戰爭風險之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