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完工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這座超大型交通樞紐正由藍圖變為現實。關于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大家之前可能會略有耳聞,尤其是一些標志性的標簽“亞洲最大”、“京帆”屋蓋、“連通京津冀” ……《副中心會客廳》邀請京投樞紐公司規劃設計部一級經理朱利勇、北京市政設計院集團公司設計負責人李金山、法鐵設計首席設計師姜興興做客節目,帶您一起走進這座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看看它到底有多大、多美、多方便。
本期嘉賓
投樞紐公司規劃設計部一級經理 朱利勇(右)
北京市政設計院集團公司設計負責人 李金山(左)
法鐵設計首席設計師 姜興興(中)
1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
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的位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詳規的0101地塊,是北京城市城市副中心先期建設155平方公理的中心位置,可快捷方便到達副中心的行政辦公區、環球影城等文旅區、張家灣涉及小鎮、宋莊小鎮等地方,副中心站樞紐本身位于運河商務區和運河文化風景帶,因此在北京副中心內部交通中,其交通位置、通達條件十分便利。副中心站樞紐建成后,其還通過城際鐵路、國鐵干線、城市軌道、市郊鐵路和公交接駁線,以及綠色高效慢行系統,實現高效輻射京津冀、快速連接中心城、有效服務副中心的現代化交通中心功能。
2
解決城市副中心站交通中心
運河商務區的高質量建設發展
副中心站樞紐區域在規劃建設之前,是北京市的新興發展區域,只有國鐵京哈線,市政道路芙蓉東路、玉帶河大街、東六環西側路以及北運河圍合的一個交通孤島,地鐵六號線從楊坨村西南側穿過,該區域交通狀況并不理想,無法滿足發展步伐,存在以下問題:
1.交通擁堵,隨著人口和經濟活動的增加,道路擁堵情況日益嚴重,特別是在高峰時段,交通壓力大;
2.交通線路規劃建設與功能區域極不相乘,極度缺乏足夠公共交通線路,特別是地鐵和公交線路,無法滿足居民及通勤者公共交通出行;
3.停車難,隨著城市功能興起,停車需求暴增,停車位供不應求,也是交通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根本解決這些區域內交通問題,更大的是解決城市副中心站交通中心、商務中心的高質量建設發展問題。
3
“四網融合”和“七線交匯”
“四網融合”意味著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張網的深度融合。這樣的融合將極大提高交通的連貫性和便捷性,使得乘客能夠無縫換乘不同的交通方式,從而大大節省出行時間,并提高出行效率。
“七線交匯”則是指七條重要交通線路在副中心站交匯,包括京唐城際、城際聯絡線、M6、M101、M22(平谷線)、市郊鐵路副中心線S1及S6線等,還有規劃中的航空值機站、運河游船碼頭。這將使得副中心站樞紐成為一個交通種類多樣的綜合交通樞紐,能夠連接京津冀區域重要城市、北京各區域以城市副中心各板塊,增強了交通通達性、快捷性。
相較于現有綜合樞紐較為普遍的復雜換乘方式,副中心站樞紐建成后,乘客換乘將非常便捷高效,時間也被盡可能縮短。根據規劃設計,換乘距離最近兩條軌道線路最快約1分鐘,80%的乘客換乘基本可在約3分鐘內完成,這將為乘客提供極為友好的換乘體驗。與北京既有大型鐵路樞紐相比,副中心站樞紐建成后,一體化范圍內市民抵達軌道站點的平均時間將縮短近40%;換乘空間內商業界面覆蓋率達到74%,均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屆時,市民依托京唐城際鐵路和城際鐵路聯絡線(本站共線S6線)可實現15分鐘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河北唐山市,1小時內直達雄安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依托地鐵M6、M22、M101以及15條公交接駁線等,乘客還能實現快速連通北京中心城區及副中心周邊區域,形成對外交通與內部交通的高效銜接,真正實現高效輻射“京津冀”、快速銜接“中心城”、便捷服務“副中心”。
4
2024年年底,10片“京帆”屋蓋將全部亮相
到2024年底,總共10片“京帆”屋蓋將全部亮相。“京帆”屋蓋配合采光孔可將自然光直接引入地下三層,直達軌道站臺,打造名副其實的“陽光樞紐”。白天的時候,地下32米站臺有陽光,不需要開燈,起到節能的作用。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樞紐工程的“京帆”屋蓋外觀設計,融合了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呈現出獨特的美學效果。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大運河的帆船,通過抽象和提煉,形成了具有標識性的建筑形態。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北京作為歷史悠久的運河城市的文脈傳承,也寓意著揚帆遠航的美好未來。
在外觀設計上,“京帆”屋蓋采用了曲面造型,起伏連綿的屋面將創造豐富的城市共享空間,使車站產生了“公園”的體驗感。同時,為了提高車站下部空間的保溫效率,“京帆”的幕墻和上部屋面被巧妙地切分開來,這樣的設計既實用又富有創意。
另外,“京帆”的屋面上部采用了鏤空造型的“帆”,下部則是透明“膜”的設計,這種設計不僅保證了自然光可以透過屋面照射到地下車站,實現了采光、保溫、節能等多種功能,還為車站增添了現代感和藝術氣息。而且,在夜晚,當燈光亮起時,“京帆”屋蓋更是熠熠生輝,成為城市副中心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5
地上和地下兩部分 滿足六種交通功能于一體
副中心交通樞紐是集鐵路、城際鐵路、軌道交通、道路交通、機場以及碼頭這六種交通功能于一體的交通站城合。該交通樞紐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下建筑規模達128萬平方米,地上預留了約139萬平方米的城市開發空間。地下部分,京唐城際、城際聯絡線、地鐵6號線、M22平谷線、M101、M104支線等將在這里匯集。其中,平面換乘距離僅70米,換乘時間1分鐘,最遠的換乘距離為680米,換乘時間約7到8分鐘。地上部分包括辦公、商業、酒店、住宅公寓等,在地鐵上方將建設240米的通州第二高樓,在“京帆”屋蓋旁將建設接近5, 000 平米的京帆廣場,供商業活動舉辦或居民休閑娛樂。這座亞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樞紐,打造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交通樞紐高質量發展樣板,還創造多個“第一”和“首次”,包括:全國大型交通樞紐項目中率先在鐵路場站上方進行綜合開發;國內第一次基于“站城融合”體系的地下空間環境設計創新,將自然光引入地下樞紐站臺,實現地下車站地面化;北京第一個位于非中心城區的超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
微信編輯:李瑤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