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季期間,市教委計劃推出300余場雙選會,覆蓋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文化教育等領域,為2025屆高校畢業生提供多元豐富的就業選擇。除了場次充足,參會企業的性質也吸引了北京各高校畢業生的注意,其中,國企央企占比近70%,民企占比不到30%,并不像其他雙選會那樣,以民營企業占比較多。
《北京青年報》分析,注重“穩定”成為當下高校畢業生首要考慮的因素,一些理工科畢業生在受訪時表示,在就業方面更傾向于研發設計類的國企央企,“比如軍工、航天科工等領域的單位。”如果要在北京找一所同時符合上述就業期望的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應首屈一指。
從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北航畢業生確實相對容易得到國企央企,尤其是軍工單位的青睞,中國航天科工、中國航天科技、中航工業等單位連續多年保持在北航重點用人單位的前三名,形成了北航極富航空航天、國防科工特色的“就業主陣地”。
那么,是什么讓北航畢業生能在競爭激烈的北京市率先取得國防科工單位的重點關注呢?
這首先源于北航的辦學實力。自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后,北航也是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高校;此后又連續入選985、211及雙一流行列,穩居國內高校的“第一梯隊”。
目前,北航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諸多學科領域都“具有引領優勢”,與國防科技相關的主干學科更是“穩居國內一流水平”,形成了航空航天與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學科群。
可見,北航軍工相關學科實力相當拔尖,同時,為響應國家關于“未來人才”的規劃,北航成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未來空天技術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涉及前沿交叉學科的教學單位,鼓勵本科生不斷深造,畢業后直接與國家急需領域的崗位對接。可以說,該校雄厚的辦學實力正是北航畢業生在就業時的最大底氣。
其次,北航擁有卓越的國際視野。《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藍皮書(2023~2024)》指出,留學仍是我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40%的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大部分三甲醫院院長,都是留學回國人員,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在這方面,北航通過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集團合作,成立“中法工程師學院”,以培養高水平國際通用工程師為辦學定位,學生由中法名師共同培養,本碩貫通,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被資助出國深造或攻讀博士學位。
最后,北航還不斷深化與企業的合作,圍繞企業需求開設“大型飛機高級人才班”“航空發動機吳大觀班”等特色班級,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目標。目前,“高級人才班”已幫助1000多名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相關育人和就業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
高質量辦學保證競爭力,校企深度合作拓寬就業選擇,北航以“雙管齊下”的方式幫助畢業生在形成良好專業素養的同時,又始終不脫離業內實際需求,最終成長為既“有料”也“懂行”的全能人才。對理科成績優秀且有志于國防事業的同學而言,推薦重點關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