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棺左幫
漆棺右幫
2017年9月,北京石景山南宮地區凈德寺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一座明代石室墓葬。根據墓志銘記載,墓主人為明代內官監太監趙諒,葬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墓葬中出土一具保存相對完好的彩繪漆棺,在漆棺左右幫及蓋板上,描繪出各類人物、馬匹、轎輦、山石、樹木等圖像,繪制人物形象達317人,是目前我國考古出土漆器中人物場景最為龐大的大型漆木器,展現了明代漆藝工匠高超的髹漆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工藝研究價值。漆畫系在朱褐色底漆上,以金線勾勒出線條輪廓,其繪制技法可與明代著名漆工黃成所著《髹飾錄》中提及的“描金罩漆”工藝相對應。然而,北方“不干不濕”的地下環境,及不適于古代墓葬中漆木器的保存,漆棺出土后面臨著環境突變引起的脆化、起翹、脫落、霉變等多種緊迫性病害,保護問題顯得尤為迫切、緊急。為了妥善保護好珍貴文物,首都博物館成立了漆棺保護工作組,保護項目持續受到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以及“中央與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項目的資助,使漆棺的搶救性保護修復這一實踐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瀕危的漆棺文物得以妥善保存,成功保留了漆畫的原始資料信息。
本書便是項目組七年修復實踐的經驗總結。文物保護修復不僅是一項技藝、一次工作過程,更是一門科學;文物保護修復的成果取得,亦不僅僅體現在文物修復個案的成功,更側重于科學有效的某類文物普適性修復方法的歸納總結與推廣應用。相信本書的出版將會為國內同類出土文物的搶救性保護提供重要參考借鑒。
描金彩繪漆棺原貌
旌銘
回貼修復
棺板馬術、行樂場景線圖
棺板送葬場景線圖
漆棺展開圖
三維效果立體圖
漆棺內部
本文由鄭佐一摘編自《千文萬華待勝識:明趙諒墓出土彩繪漆棺保護研究 》。內容有刪節、調整。
(審核:孫莉)
圖書信息
萬文千華待勝識
明趙諒墓出土彩繪漆棺保護研究
首都博物館 編著
ISBN:978-7-03-077352-4
定價:428元
裝幀設計理念
本書的裝幀設計靈感來源于文物本身。色調及工藝上的運用均與棺槨自身采用的描金彩繪罩漆工藝手法相呼應,來展現漆棺上的亮朱深絳、斑斑金光。護封+ 封面整體采用紅色,從內容與材質上又有區分,護封上的人物惟妙惟肖,動感精妙,意在從空間和語境上體現畫中畫的雙重結構。纏枝蓮花暗紋線條既可近距離觀看,也能為中距離的視線所涵括,形成迤邐奢華的低調美感。瑞云仙鶴凌駕主書名之上,采用行草字體,剛勁婀娜,氣勢足,韻味濃的主書名與舒展纖細的副書名形成一動一靜的視覺效果,來呼應漆器在明清時期出現千文萬華的局面。設計理念無論是色彩還是內容上都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內容介紹
本書系首都博物館承擔石景山南宮凈德寺遺址明宦官墓出土彩繪漆棺保護修復項目的原創性研究成果。該項目基于大量科學實驗,在文獻研究、理論研究及成果應用等方面全面地對考古出土非飽水漆木器的保護方法進行了梳理探討,首次創新性地對中國北方出土典型非飽水類型彩繪漆棺進行科技保護;綜合采用多種現代儀器對漆棺制作材料和成型工藝進行科學認知;同時利用三維掃描等先進的高清數字化技術,對彩繪漆棺表面圖像、紋樣進行了全方位信息采集,在文物數字化保護領域進行了一次有益嘗試;漆棺保護工作還充分調動館內外專家學者力量,從歷史人文角度對內涵豐富的漆畫內容進行了初步解讀。本書所使用的各項實驗手段對進一步開展同類工作、建立相關標準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可供漆木器保護工作者、傳統漆藝研究人員及漆畫創作者閱讀、參考。
目 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