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印度又在邊界蹦跶個不停,我們有義務幫他們回憶下那段在邊界被打得抱頭鼠竄的經歷。1962年中印邊界上爆發了一場短促的遭遇戰,雙方基本上是剛剛接觸,戰爭便結束。印度是沒有想到中國真敢打,而中國是沒有想到印度這么不能打。這場大戰之后,邊界的和平一直維持到現在。邊界沖突從何而起,戰爭因何爆發,勝利者為何又選擇主動撤退,說來話長,卻值得好好談談。
邊界沖突的始作俑者
可以說是現在世界大多數分裂的麻煩都是英國人搞出來的,包括英國國內的愛爾蘭和蘇格蘭獨立,可謂是自作自受。
印度在近代被英國簡簡單單地拿下,很多人可能會驚嘆,為何印度這么不經打。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印度一直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統一國家。印度就像是一盤散沙,還可以內部分化斗爭,印度被英國拿下那還不是簡簡單單。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之后,因為其優良的自然環境和龐大的領土,英國人極為重視,印度為英國成為世界霸主做出了巨大貢獻。印度在英國眼里就是可以源源不斷擠奶的奶牛。印度為英國提供工業原料、兵源和市場,英國人想要的印度人都有。而且在統治的時期里,印度還安分守己,沒有發生過什么大的反抗。
印度對英國如此重要,英國當然要好好保護自家的牲口。英國為印度設立了四個緩沖區,其中就包括西藏緩沖區。在這個背景下,英國開始向西藏擴張,連打帶哄,準備把整個西藏拿下。
1903年英(印)軍入侵西藏
而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的清朝政府已經腐朽的不行了,本來西藏還在積極防守等待中央的援助,然而沒想到鴉片戰爭清政府打輸了,這徹底動搖了西藏當權者的內心。越來越多的親英國派上臺,和英國聯合起來向中央政府施壓。1914年袁世凱上臺,英國要求袁世凱割讓西藏作為殖民地。
袁世凱哪里敢同意,西藏一丟中國的安全何在?更不用說就連腐朽的清政府都盡可能去守護西藏和新疆,這種遺臭萬年的決策袁世凱斷然拒絕。
然而拒絕歸拒絕,英國侵略西藏的計劃卻從沒停止,當時西藏的當權者被在英國的威逼利誘下繞過中央政府簽訂所謂的秘密條約,里面便有后來引起領土爭端的“麥克馬洪線”。
所謂的麥克馬洪線
然而這條所謂的邊界線并沒有得到任何一屆中央政府的承認,可以說這所謂的秘密條約不具有任何合法性,然而英國和印度人卻不管,他們認為西藏人簽的就是中國人簽的,呵呵,真是赤裸裸的強盜邏輯。這便為中印邊界矛盾埋下了伏筆,然而之后中國一直在打仗的路上,便沒有時間理他們。
沖突和戰爭
印度1947年建國,比中國早兩年,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打得熱火朝天。然而獨立的印度在尼赫魯的帶領下搞起小動作。尼赫魯每每看到中印邊界的地圖便頭大不已,喜馬拉雅的一眾大山即是中國的天然屏障,而中國在喜馬拉雅山下的領土之后就是印度的一馬平川,印度的安全十分被動。這當然都建立在中國侵略的基礎上。
尼赫魯
尼赫魯便趁火打劫,下令軍隊一步步強占藏南地區。然而當時面臨朝鮮戰爭的中國難以他顧,也不宜樹立敵人。當時中國的實力也不允許中國在西藏打來打去,中國姑且讓印度先占著。有趣的是,在美國譴責中國入侵韓國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發表反對意見的居然是印度。朝鮮戰爭結束之后,中印關系還處得不錯。究其原因,中國沒有連接西藏的鐵路運輸線,對印度難以造成實際的威脅。
天真的印度一直認為中國對印度行為的不管不顧是承認所謂的“麥克馬洪線”,1959年中國把新藏鐵路修到了阿克賽欽,并且派遣建設兵團到阿克賽欽種地去了。
這下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分子不滿,你們中國人是打算不走了啊,中國人也納悶,我在自己家里修鐵路、種地,管你印度什么事。沖突一觸即發,1959年8月25日,中印之間爆發第一次沖突。印度的入侵部隊突然開火,中國軍隊被迫反擊。
當時印度總理尼赫魯其實傾向和平地解決問題,然而尼赫魯自身難保,因為在中印邊界的傾向問題,尼赫魯被打上了賣國賊的標簽,尼赫魯的支持率也急速下降。尼赫魯迫于無奈,為了重整支持率,在外交上越發強硬多次拒絕中方和平解決的提議。隨后中國和印度在邊界頻繁爆發沖突,中國也盡力控制事態的發展。
中印領土爭端圖
然而奇葩的是在國際上中國還成為被譴責的對象,無論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還是資本主義陣營的美國都認為是中國欺負蘇聯。中國也不是愿打愿挨的軟柿子,談也談不妥,還要挨罵,中國決定一次性解決問題。
抱頭鼠竄的印度軍隊
周恩來回國之后,戰爭解決的方案被擺上了臺面,基于“一場戰爭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略構想,中國絕對徹底把印度打疼,打怕,打的他們不敢再上躥下跳。
決定之后,中國開始從各地籌措物資和人員到西藏。然而何時開戰是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畢竟印度是主場作戰,而且可能會得到國外的支援。1962年10月20日前后美國被籠罩在古巴導彈的核威脅下,美蘇都高度緊張進行著談判。中國覺得這個時候教訓日益囂張的印度是時候。
中國緊急調取四川130師和西寧55師奔赴西藏前線,開戰很倉促,但是結果很愉快。中國軍隊基本在沒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況下,到達中國固有領土的界限。一個月內,印度整個戰線全線崩潰。
中國人打過來的消息在新德里瘋傳,印度人徹底慌了。連尼赫魯也慌不擇路,試圖通過電報聯系中國,然而電報通訊員卻早已當了逃兵。不過好在,不久中國便撤離并歸還了俘虜和物資。
中印邊界戰爭開始的突然,結束得更突然,那場戰爭之后印度被徹底打疼,1962年之后中印邊界沒有再發生特別大規模的沖突,達到了戰略目的。
為何主動撤離
很多人不解中國為何不收復失地?藏南掌握在中國手里的話,中國就有了隨時向印度發難的能力。印度人絕對寢食難安,這必然使得中印之間的沖突難以解決,這無疑違背了發動戰爭的初衷。全國當時的補給能力也難以支持中國在西藏南部發動大規模持續的戰爭,所以選擇主動撤離是無奈但是又合乎最大利益的選擇。
藏南在第一天,印度就必須花費大量的金錢加強軍事布置,而這對于經濟實力一般的印度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消耗。
疫情加上經濟問題,印度最近在邊界又想搞事情,試圖轉移國內矛盾,當時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1962年的中國,可以像曾經一樣打爆你,但是并不代表會輕易放過你。印度,別跳了,看看1962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