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山脈是越南與老撾的分界山嶺,地質(zhì)構(gòu)造復(fù)雜,原始森林茂密蔥郁,生活著一種神秘罕見的動物,名叫亞洲麒麟。
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它是麒麟神獸,且是一種祥瑞的象征。那么,亞洲麒麟與中國傳說中的麒麟神獸有關(guān)系嗎?
據(jù)《瑞應(yīng)圖》記載:麒麟長著羊頭,狼的蹄子,頭頂是圓的,身上是彩色的,高約4米。
據(jù)《說文解字》記載:麒麟身體像麝鹿,尾巴似龍尾狀,還長著龍鱗和一只角。
而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亞洲麒麟長什么樣呢?
01
身材高大威武,用舌頭洗臉,用氣味與同伴交流
亞洲麒麟像牛,像羊,也像鹿,為偶蹄目牛科中南大羚屬下的單型種。毛發(fā)為深茶色,從面孔到下頜,點綴著明顯的白斑,眼睛上方有一條白紋。
脖子粗壯,頭上還長有一對筆直的長角,尖銳且堅硬。長相獨特有個性,且充滿了神秘感,頗有神獸的氣質(zhì)。
從外觀看,亞洲麒麟與傳說中的麒麟神獸,并不一樣。但亞洲麒麟仍然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堪稱“神獸”。
它的身材高大威武,成年個體的體重約有200斤,體長150厘米左右。它的背部比肩膀高,看上去有些駝背,這樣的身形卻方便它在茂密的叢林中穿梭行走。
它的皮膚很厚,身體皮膚厚2毫米,頸部皮膚厚5毫米,在與同類打斗,或遇到天敵時,粗厚的皮膚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不會輕易被劃傷或咬傷。
它的舌頭很長,可以伸長至15厘米,平時會伸出舌頭“洗臉”,反復(fù)舔舐臉頰、眼睛、口鼻,以達(dá)到清潔的效果。
它的眼睛很大,眼睛前面有個腺體,會分泌出灰綠色的糊狀物,氣味刺激獨特。將分泌物涂抹在領(lǐng)地周圍,用來標(biāo)記領(lǐng)地,也用來與同伴交流。同類之間,通過氣味可以辨識出對方。
02
性格溫順,不會主動攻擊人
亞洲麒麟喜歡在白天活動,或覓食主要食物是龍腦香科,桑科和天南星科的植物。
采食植物時,亞洲麒麟會快速的將食物裝進嘴中,然后慢慢地咀嚼,之后吐出枝條與葉柄,只吞食嫩綠的葉子。
覓食之后,會找個僻靜的地方進行反芻。不管是覓食后,還是飲水后,或者正在反芻時,都會伸出長舌頭舔舐自己的口鼻與面孔。
當(dāng)?shù)赜幸娺^亞洲麒麟的村民,介紹說它的性格像鹿一樣,比較溫順羞怯,面對人類已經(jīng)比較溫和,不會主動攻擊人。
但當(dāng)它遇到危險時,拱起背,彎下頭,將尖尖的角指向天敵,還會發(fā)出哼叫聲。奇怪的是,就連它上頜的腺體也會有明顯的鼓起,這可能是它處于緊張狀態(tài)下的反應(yīng)。
03
數(shù)量不足200只,人工圈養(yǎng)無法存活,已多年不見蹤跡
1992年在安南山脈,首次發(fā)現(xiàn)亞洲麒麟,將其學(xué)名定為中南大羚。
在老撾語和越南傣族的語言里,中南大羚被稱為紡錘角牛,因為它的角形狀像紡錘一樣。
在原始叢林里出沒的亞洲麒麟,令人好奇、激動、向往,但剛被人類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就瀕臨滅絕,數(shù)量不足200只,被列為“極危物種”。
專家希望更深入了解亞洲麒麟,也想拯救這個可能在逐漸消失的物種,對其進行人工圈養(yǎng),也試圖進行人工繁殖,以期增加亞洲麒麟的種群數(shù)量。
然而,亞洲麒麟只能適應(yīng)森林環(huán)境,如被人工圈養(yǎng),無法存活。截至2008年,全世界至少有20只亞洲麒麟被圈養(yǎng),中途有2只放歸自然,活了下來,其余的在半年內(nèi)相繼死亡,無法存活。
在2010年,老撾的一位村民在山里捕獲一只成年雄性亞洲麒麟,帶回村子里精心喂養(yǎng),但它還是在幾天后死亡。生物學(xué)家保存了其尸體用于分析和研究,制作成標(biāo)本。
到如今,已經(jīng)多年不曾發(fā)現(xiàn)過亞洲麒麟的蹤跡,不知道它們還好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