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AI虛擬人,是怎么讓一位少年開槍自殺的?
報道來自外媒,新聞中的主人公也是外國人。雖然這起案件沒發生在國內,但也引發了一眾關注。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住在佛羅里達州的14歲少年塞維爾,接觸到了一款名為Character.AI的產品,這款聊天機器人主打“個性化陪伴”,事發前是可以無禁忌交流。
在當事人家長起訴開發這款產品的公司后,應該會做出一些調整。
那么,和AI“談戀愛”,真的有可能嗎?
1.和AI“談情說愛”的背后
我們先來看看一段聊天對話,如圖所示:
對成年人來說,看完覺得情緒波動不大;但要是對感知力不足的未成年人來說,滑向深淵也是可能的。
就好比,青春期的孩子沉迷任意一件事情那樣,就是沉溺,無法自拔。
而這個自殺的男孩,還有些心理問題,能和AI版“丹妮莉絲”聊上好久,就是這個角色的“AI”版:
(圖源網絡,侵刪)
一時之間,在死亡這個話題之外,最后的問題還是落在了:到底誰來負這個責?
讓網友來評,有說公司責任更大的,也有說家長管教寬松,沒有給孩子足夠關注的。
其實,不管是哪種觀點,我覺得這都是成人思維下的“孩子視角”。
當我們不能和那些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時,其實很多東西未必就是對的,只能說它可能剛好適合某種評判標準而已。
以我玩乙游的經驗來看,對于不玩乙游的人來說,大多是覺得這就是和紙片人談戀愛。
但事實上,每個玩家的心理是不一樣的。
像我玩《戀與制作人》,最初是在大學,就是覺得里面的人設很有吸引力,有些支線,都是選的“李澤言”這個角色。
因為玩家本人在里面就是開影視公司的。
當時,我就是覺得肯定要選風格差不多的角色。
至于里面的感情線,其實也不是很像談戀愛,主要是你如果對現實生活的感情理解比較深刻,其實還是能區分虛擬和現實的。
乙游的故事情節,肯定是很優秀的。畢竟,里面的發展主線,聽說還是招的專業編劇寫的。
像這類劇情游戲,還有一些短劇本的,比如“閃藝”,專門收游戲劇本。
我覺得,這種靠人想出來的“戀愛感”,和AI機器人訓練出來的“戀愛感”,還是有區別的。
還是得看不同用戶的體驗感怎樣。
乙游是有年齡限制的,有些AI聊天產品的使用,加一個青少年模式也應該可以。
2.AI會有意識嗎
AI會有意識嗎?或者說,機器人會產生意識嗎?
我之前看過一部電視劇,戚薇主演的《你好,安怡》。
里面的安怡,就是一個機器人。剛開始被買到雇主家時,會和雇主綁定系統,意味著就這個機器人就得聽雇主的話。
但是,買回家當保姆后,后面安怡就出“故障”,開始慢慢有人的意識了。
而“有意識”,就是在創造時人為給設定的。
這么想想,細思極恐。
不過,這部劇是翻拍的《真實的人類》,原劇我是沒看的。
就個人而言,AI完全有意識這件事還是有點遙遠的。
我的智能體也上線了,但不是自己開發的,是授權給平臺開發,我就相當于直接用的那種。
這種,可以看到后臺情況,但我是不能對智能體做什么調整的。
不過,對于我這種不怎么懂技術的人來說,還是很便利的一件事。
省出了繁瑣的過程,平臺也訓練到了。
簡言之,一起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