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兵法先生
來源 | 營銷兵法(ID:lanhaiyingxiao)
說起這兩年最火爆的生意,“微短劇”一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豪門恩怨、霸道總裁、穿越時空、復仇逆襲、重生改命等熱門主題,加上短小精悍、節奏快速、爽點十足的呈現方式,牢牢抓住了廣大觀眾的注意力。很多網友都表示,自己對短劇的態度經歷了從“嫌棄”到“上頭”的轉變:即便劇情有些俗套、演技不夠成熟,但這些作品的后勁十足,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地追下去。
像是年初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就憑借獨特的時代設定、緊湊的劇情、鮮明的人物形象,成為今年的現象級爆款。而針對中老年觀眾群體的《閃婚老伴是豪門》也在短時間內迅速走紅,開創了一種市場上還未出現的“新銀發內容”....
若是放在十年前,人們還很難想象,幾十年來形成的橫向閱讀習慣,會在短時間內被一場視頻浪潮徹底顛覆。就像現在,很多觀眾也難以想象,微短劇也許會在幾年后霸屏影視平臺和主流媒體。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么2025年,微短劇還會是風口?
01
央媒“正名”,短劇規模有望超過電影
如今,微短劇早已不再是“低質劇”的代名。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規范,越來越多的優質團隊加入這一領域,精品短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就連人民日報旗下的影視媒體“人民新影視”也發布了一篇題為《今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預計將超500億元,有望首次超過電影票房》的文章,用實實在在的市場數據為微短劇“正名”。
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5.76億人,占整體網民的52.4%,呈穩步增長態勢。據預估,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而內地電影全年總票房預計為470億元。預計到2027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短劇行業的巨大潛力,也反映了觀眾對短劇內容的強烈需求。因此,當我們展望2025年時,再談微短劇,可能就需要轉換一下視角,將其與傳統的影視作品放在同一高度來審視。
02
巨頭“入場”,高質化、精品化已成趨勢
除了央媒的認可,很多巨頭也看到了微短劇的潛力,開始紛紛入局這一領域。像是騰訊、抖音、快手、網易等互聯網巨頭,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包括湖南衛視、浙江衛視、重慶衛視等地方臺,也都在陸續布局短劇賽道,摸索出不少“微短劇+”的新模式。
微短劇+文化旅游,帶火大批取景地
自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推出《“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以來,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了一股“微短劇+文化旅游”的熱潮,在推動微短劇內容創新的同時,為文旅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
比如以巴黎奧運會為背景的《我在巴黎當俠客》,就把取景地放在了浙江杭州和法國巴黎。短劇巧妙地將武術、京劇、美食、詩歌、茶葉和傳統樂器等中國元素融入劇情脈絡中,搭建起連接國內外觀眾的文化橋梁。這部劇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通過現代故事講述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吸引了很多國際游客來華觀光。
而《一夢枕星河》則是以蘇州歷史文化名城和蘇州工業園區三十年的發展變遷為背景,以古城保護與更新為主題,創新融入蘇繡、宋錦、緙絲、評彈、昆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部微短劇不僅展現了古樸典雅與現代摩登交融的當代蘇州“雙面繡”之美,還生動呈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了當地最好的“旅游宣傳片”。
微短劇+業內大咖,拐點期間的破局關鍵
在年初便宣傳入局短劇的周星馳,目前已經出品了兩部精品化短劇,分別是《金豬玉葉》和《大話大話西游》,截至目前都收獲了過億的播放量。這些大咖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不僅提升了作品的知名度,還為微短劇贏得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市場認可,讓更多人看到并認可這種內容載體。
比如瞄準“殺豬盤”這一社會熱點話題的《金豬玉葉》,背后就有一個強大的電影制作班底。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攝影和后期制作,每一個環節都有行業內的頂尖人才參與,使得《金豬玉葉》在劇情深度、視覺效果和情感表達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這種專業的制作水準不僅提升了觀眾的觀看體驗,也為微短劇這一新興內容形態樹立了新的標桿。
微短劇+長視頻平臺,“正餐”與“小菜”的雙向成就
此外,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芒果TV等長視頻平臺,也接連完成了對微短劇賽道的布局。像是騰訊視頻的“十分劇場”,愛奇藝的“微劇場”和“短劇場”等等,這些頻道也為微短劇提供了專門的展示空間。而且在積極布局短視頻的過程中,很多平臺也開始平衡“長與短”,劇情拖沓的注水劇一去不復返。
不僅如此,這些劇場基本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比如騰訊視頻的“十分劇場”在敘事模式上傾向于“雙線索并行敘事”的方式。例如國風短劇《洛陽四千金》,偽“小媽文學”的《招惹》,全程高能的懸疑短劇《牌局》等等,都有著濃濃的平臺風格。而這些內容也會反哺平臺本身的內容生態,整體來說是一種正向推動。
03
微短劇風口正盛,品牌如何巧借“東風”?
在微短劇市場大勢所趨的傳播環境下,品牌應該如何巧借這一“風口”快速起飛,實現品效合一的傳播目標?關于這個問題,已經有一些品牌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一是與平臺共創。
比方說,同程旅行通過與熱門短劇《我叫白小飛》的合作,成功實現了品牌破圈。這部改編自知名漫畫的短劇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和高人氣,同程巧妙地將品牌植入劇情中,通過多種創新方式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和用戶參與度。
微短劇的內容延展性很強,這也使得同程在劇中的植入顯得自然流暢,通過與劇情緊密相連的方式,讓廣告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例如角色會在出行時自然地展示同程旅行的APP或者服務等。同時,這種與內容平臺共創的模式,也能充分利用平臺背后的生態,去開展一系列線上線下的傳播活動,充分釋放傳播的熱度,進一步加深品牌與觀眾的情感鏈接。
二是品牌定制。
不少品牌也親自下場,打造專屬自己的微短劇。比如蜜雪冰城的《雪王的穿越日記》、太二酸菜魚的《實習霸總狂寵賣魚妹》、麥當勞的《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美味魔法》、肯德基的《重生之吃貨皇后惹不起》,以及星巴克的《我在古代開星巴克》等等。
以前的影視劇植入廣告時,需要仔細考慮時代背景、融合是否自然流暢,以及是否會干擾觀眾的觀感。然而,在一部“含廣告99%”的定制微短劇中,很多植入反而能讓觀眾會心一笑。例如,在《我在古代開星巴克》這部微短劇中,星巴克的咖啡袋、專星送的馬車,以及新款咖啡的每一次出現,都巧妙地融入了劇情,不僅沒有破壞觀眾的沉浸感,反而增添了許多趣味和驚喜。
相信隨著微短劇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發展,品牌將有更多機會利用這一新興內容形態,創造更加豐富和多元的營銷體驗,探索出更多的傳播可能。
作者簡介:【兵法先生】營銷兵法創始人、知名營銷分析師,原創多篇文章閱讀超10W+。個人工作微信號:bingfaxiansheng。
更多品牌案例內容
「品牌洞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萬人都在看的營銷新媒體」
公眾號:lanhaiyingxiao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