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店策略能否過冬?
撰文 | 盧思葉
主編 | 童潔
頭圖來源 | 愛馬仕官微
奢侈品巨頭近日陸續披露三季度數據,業績下滑和增長乏力的態勢延續。
全球奢侈品需求疲軟已成常態,而第三季度,中國所在的亞太市場也出現明顯降溫。近期還有傳聞稱,Chanel計劃在中國公司裁員,再度引發了市場對奢侈品行業的擔憂。
今年以來,奢侈品牌將調整渠道作為中國市場的重點之一,開云集團首席財務官Armelle Poulou稱,當前對門店網絡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格。
品牌數讀梳理發現,當前頂級奢侈品牌在中國開設全新精品店謹慎,更多動作在煥新升級原有門店和重裝改造大店。
然而,高端購物中心的客流和銷售額也在下滑,這些集中在標桿商場的大店能夠有效拉動消費嗎?
01
中國市場業績走低
LVMH集團第三季度銷售收入同比下降3%(按固定匯率計算,下同)至190億歐元,是今年首次季度收入出現下滑。
這一態勢早有預兆,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LVMH集團僅實現3%和1%的有機增長,綜合前三季度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至608億歐元。
旗下核心品牌LV和Dior所屬的時裝皮具部門第三季度收入下跌5%至91.5億歐元,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錄得銷售額下降,其中Dior的業績表現還低于部門平均水平。
開云集團的降幅更加明顯,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5%至37.9億歐元,核心品牌Gucci持續下滑,三季度銷售額跌幅擴大至25%。
Gucci為開云集團貢獻的收入占比接近五成,嚴重拖累著集團的業績。
此次財報發布后,基于市場的重大不確定性,開云集團將2024年的經常性營業利潤預期下調至25億歐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7億歐元,幾近腰斬。
圖源:GUCCI官微
今年以來,全球奢侈品需求疲軟已成常態,而第三季度的新變化是,在巨頭們試圖拉動增長的中國所在的亞太市場,奢侈品消費出現明顯降溫。
LVMH集團在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第三季度有機收入大跌16%,是唯一錄得下跌的市場;開云集團在亞太市場的收入則同比大跌30%。
除了中國本土的奢侈品消費降溫,上半年中國消費者趕赴購買奢侈品的日本市場,也出現了明顯的放緩趨勢。
LVMH集團就指出,日元走強,入境日本消費的消費者減少,這部分消費者大多來自中國。
據LVMH集團數據,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者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中等個位數百分比,進一步走低,對時裝皮具品牌的貢獻也錄得中個位數下跌。
另一個出現的信號是,市場環境變化影響著每一個參與者,一直被看作同行優等生的愛馬仕也不例外,在三季度顯露出了疲態。
三季度,愛馬仕集團收入37億歐元,同比增長11.3%,環比二季度的13.3%和同比去年同期的15.6%,增速都明顯放緩。
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不如預期,三季度,愛馬仕在中國但不包含日本的亞洲市場表現最差,按固定匯率僅錄得1%的增長。
愛馬仕財務執行副總裁Eric du Halgouet稱,在中國,下降的趨勢并沒有停止,愛馬仕仍然面臨著春節后開始的客流量下降,但沒有進一步下降。
應對中國市場線下客流下滑帶來的沖擊,已經是奢侈品牌們共同面臨的問題,今年以來,奢侈品牌越來越關注零售門店調整。
02
奢侈品新店落地謹慎
此次財報發布后的會議上,開云集團首席財務官Armelle Poulou提及,當前其對門店網絡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格。
第三季度,旗下品牌Gucci在全球凈關閉了3家門店,Saint Laurent、Bottega Veneta分別凈增加1家和2家。
Armelle Poulou表示,首要任務是確保擁有正確的店鋪網絡,包括規模和位置,確保在最佳位置擁有最佳的店鋪面積,避免分散和碎片化的存在,同時升級店鋪也重要。
在大中華區,Gucci將鞏固現有門店,并升級部分店鋪位置。“我們的想法是關閉較小的店鋪或位置不佳的店鋪,并可能擴大一些最佳店鋪的面積,集中精力打造一些優質的店鋪,而不是數量眾多的店鋪,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換言之,Gucci的新店開業速度或將大幅放緩,門店動態會集中在原有門店更換鋪位或煥新升級方面。
這也是當下諸多奢侈品牌的共識,近兩年間,一線奢侈品牌布局全新精品店的動作謹慎,門店數量增長緩慢,少量進入新的城市。
僅以精品店數量作衡量,品牌數讀據官網數據梳理,Hermès、Chanel、LV、Dior、Gucci、Prada六個頂級奢侈品牌中,Gucci的精品店數量最多,達到67家,分布在33個城市。
與之相近的LV,也覆蓋了33個城市,精品店數量約有58家。下一梯隊是愛馬仕、Dior和Prada,分別開出了34家、36家、38家精品店。
Chanel香奈兒的門店數量最少,目前僅有18家精品店開設在中國內地,香奈兒高管在半年財報發布時曾指出,相較于其他競爭對手40-50家精品店的規模,香奈兒在中國市場的分布尚顯不足。
香奈兒提出將在計劃在中國投資開設更多門店,但需要指出的是,奢侈品新店落地的周期長、不確定性大,開設更多門店的規劃還在初期。
品牌數讀梳理發現,今年以來,上述六個品牌共計僅開出7家新店,其中有6家門店是隨著城市某一核心高端購物中心開業或者調改開設。
Dior和Prada的兩家新店都同時選址在南京IFC和武漢SKP,LV和Gucci近期即將開業的新店,也是年內唯一的新店,選址南昌武商MALL,均為進入江西的首家門店。
可見,城市標桿購物中心的動態,與奢侈品門店布局密切關聯。
近期,沈陽高端商業沈陽卓展購物中心宣布即將停業,其中的LV、Gucci精品店也隨之撤店。
而贏商tech發布的《2024Q3中國購物中心景氣指數分析報告》顯示,三季度新入市購物中心的增量增速指數同比大幅下滑,低線級城市更是斷崖式下跌。
各地購物中心新入市積極性仍然非常有限,相當比例項目延緩入市預料是未來一段時期的常態。
購物中心延緩入市,或也會影響后續奢侈品牌的新店落地,和擴張新城市的節奏。
03
大店策略能否奏效?
取代開新店,奢侈品牌開始集中在核心購物中心開設多個品類門店、升級改造大店。
據品牌數讀梳理,上述六個品牌中,愛馬仕、LV、Gucci在今年都有翻新升級的店鋪重新開業。
其中,LV的動作最積極,自1月至8月有5家精品店煥新開業,不乏有升級為多層大店的店鋪。
近日,愛馬仕在深圳萬象城擴建和新遷后的精品店正式開業,占地面積900平方米,是目前中國市場上單層面積最大的愛馬仕門店,也是華南地區的最大門店。
“大店”逐漸成為奢侈品牌的心頭好,將原有門店重裝升級成大店,越來越流行。
如LV位于成都IFS的門店正在煥新升級之中,據稱新店面積將擴增至3230平方米,成為國內最大門店。
Prada在今年租下位于香港K11 Musea商場的兩層樓,將開出全新旗艦店鋪。
新店開設緩慢的香奈兒也在發力煥新升級大店,其位于上海恒隆廣場的兩層的門店在今年開始重裝升級,將擴張為橫跨四層樓的大店。
此前,Dior、LV、Gucci在同一商場的門店均拓店到了四層空間,零售面積上千平方米。
購物中心也在配合相應的趨勢,今年武漢最熱門新開的武漢SKP,在楚河漢街二街區首推高奢街區和獨棟門店模式,為品牌提供開設獨棟大店的空間。
目前,Dior、Prada、Balenciaga的大店都已經在其中開業。
Prada武漢SKP門店,圖源:Prada官微
可是,集中在標桿購物中心翻新開設的大店,真的是奢侈品業績增長的解藥嗎?
目前看來,高奢商業的客流和銷售額也在下滑,大店的效果堪憂。
今年上半年,一直作為國內奢侈品零售標桿的上海恒隆廣場收入同比下降8%,商場內租戶銷售額整體同比大跌23%。
贏商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較去年同期相比,高檔、中高檔項目增長乏力。
從頭部企業典型項目銷售額來看,恒隆的高檔商場、太古的全系列商場,整體均為負增長,高端商業市場面臨的經營壓力急劇增大。
《2024Q3中國購物中心景氣指數分析報告》也指出,高檔商場雖然品牌級次維持高企,但在消費降級大勢下,景氣指數三季度環比下降。
三季度中檔項目和體驗業態占比高的購物中心,景氣指數首次超越高檔購物中心和高零售占比購物中心。
對于奢侈品牌與高端商場的未來發展,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傳統的高端商城經營模式已經不再能夠完全滿足奢侈品零售的需求,在未來,奢侈品牌與高端商場的關系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高端商場和高奢品牌都在經歷降溫期,奢侈品行業的危機將如何解決還是疑問。
業內大多保持長期主義的觀望態度,LVMH集團首席財務官Jean-Jacques Guiony近日表示,非常堅信奢侈品的未來,堅信中上階層的崛起,無論是在門店、市場營銷活動方面都將繼續投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周婷也表示,消費是向上看的,消費升級是奢侈品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核心動力,所以奢侈品市場會一直保持優于大眾消費品的發展速度,并且占據越來越大的相對消費市場規模,總而言之,目前的放緩只是暫時的,穩步發展才是主旋律。
and more...
● 中山商業,“終于開竅了”
● 為什么太古的商業不過時?
● 杉杉奧萊拿了個第一,誰慌了?
精選欄目
selected columns
贏商新媒體矩陣
點個在看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