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英,化名張浩,中國工人運動的卓越領導者。他是中國革命和國際大勢的連接紐帶.1935年他將共產國際關于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從莫斯科帶回,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確定。面對分裂危機,他以自己國際代表和早期領導人的身份順利解決,維護了團結和穩定。除此之外,張浩帶著自己的妻子一起投入革命,妻子涂俊明被抓進監獄飽受摧殘,夫妻二人都為革命做出自己的犧牲。
張浩
革命夫妻
張浩和涂俊明是典型包辦婚姻,兩人結合之前互不認識,也沒有交往。盡管妻子不識字,家境一般,張浩從來也沒有瞧不起妻子。涂俊明十分賢惠,家中大小事安排得妥妥當當。婚后,夫妻二人過著恩愛的生活。
林育南
20世紀20年代,受到堂弟林育南的影響下,張浩開始從事革命活動。妻子涂俊明看到張浩干著冒險的事情,是擔心受怕的。但此時的張浩,早已決定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偉大的革命事業。
張浩找到自己的妻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和妻子談到如今的形勢,希望妻子可以理解和支持。通情達理的涂俊明明白丈夫的性格,態度堅決的張浩是不會放棄的,涂俊明便不再反對。之后,張浩為革命走南闖北,涂俊明在家中照顧孩子和孝順父母。涂俊明還總是囑咐丈夫每到一處新地方,便要寫信回到家中。
1925年12月,張浩身負重傷回到老家。涂俊明看著丈夫渾身是傷,骨瘦如柴,眼淚禁不住地就往下流,心里非常難過。為了治好丈夫的傷,她四處求藥。在涂俊明的精心照料下,張浩的傷很快好轉,人也精神了許多。張浩傷好不久,便打算回到戰斗的地方。
這一次,張浩想帶著妻子一起戰斗,便和妻子聊起革命的故事。在丈夫的熏陶下,涂俊明選擇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成為一個革命者。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和培訓,涂俊明加入組織,開始和丈夫一樣從事革命工作。
1932年,涂俊明遭到叛徒出賣,自己和4歲的小兒子被捕入獄。涂俊明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堅貞不屈。剛剛從監獄中逃脫的張浩得知妻子被抓,心中非常著急。張浩顧不得自己的身體,立刻想方設法地營救妻子。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他的營救沒有成功。
敵人面對涂俊明的軟硬不吃,也沒有辦法只能將其打進黑牢,就這樣涂俊明在看不到光明的監獄度過了近3年的黑暗時光。1935年,在組織的幫助下,張浩才出獄。由于形勢的變化,她出獄后無法和組織和丈夫聯系,只能帶著兒子回老家養病,并從事革命活動。
1935年11月從蘇聯回國的張浩通過多種渠道打聽妻子消息,無果。張浩以為妻子犧牲了,心里非常難受。時間到了1938年,涂俊明在報紙上終于發現了丈夫的消息。她帶著大兒子跋山涉水,來到延安,和當時處于病痛的丈夫終于團聚。距離上一次相見,已經過去了6年。
死后殊榮
從蘇聯回國之后,張浩的身體就漸漸地不行了。1938年2月,在組織的關懷下,張浩從前線回到延安,一邊養病一邊工作。也就是在這不久,妻子涂俊明也來到了延安。
然而張浩的病越來越嚴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切,尤其是組織。毛澤東和張浩是老相識,互相為彼此提供過許多幫助。在毛澤東的過問下,組織決定將張浩送往蘇聯治療。
林彪,張浩(中),毛澤東
那天,蘇聯的專機降落在延安機場。張浩對此事前不知道,知道消息的張浩先是驚奇,非常感激。但經過仔細思考,他選擇了拒絕。張浩覺得自己的病已經難以治好,去蘇聯也是浪費時間,不如留下來用不多的余生繼續為革命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許多同志輪番勸解,張浩還是堅持留下來,組織也只能決定遵從張浩的意愿。
在延安最后的日子里,哪怕身體難受,張浩也盡可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941年,張浩臥床不起,依舊關心著國家的前途事業。他為其他同志提供自己的意見和思考,幫助決策。
1942年3月5日,張浩用微弱的聲音將妻子,秘書和警衛員叫到自己身邊說著最后的遺言。3月6日,張浩永遠離開了深愛的妻子和親愛的戰友們。
8日,延安飄起細雨,延安上萬人為其送別。許多人在張浩遺體面前,淚流滿面。當天,毛澤東親自為張浩題了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在第二天的公祭儀式上,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親自將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嶺上,又親自為他執紼安葬。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給自己的戰友抬棺下葬。張浩,值得這份殊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