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師天浩
出品丨師天浩觀察(shitianhao01)
廣發銀行是國內首批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穩坐全球銀行TOP100排名,很早就確定了“數字廣發”的科技發展戰略。
近年來,廣發銀行研發中心使用華為云數據倉庫平臺逐步替換了已經使用了12年之久的Oracle數倉,經過3個月生產并行,廣發銀行完成了新老數據平臺的數據遷移和功能改造,順利完成上游系統、倉庫、下游系統、周邊配套、用戶自主分析等切換,批處理作業整體性能提升80%,信用卡數據處理模塊批量作業運行穩定率99.9%,平臺性能方面得到明顯提升。通過“云化轉型”,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在科技助力下,其前中后臺產品競爭力、服務質量、作業效率及經營管理能力全部上了全新臺階。
復盤這次經典案例,將為更多銀行替換國外數倉產品及核心業務遷移提供“少走彎路”的決策思路。
1、從Teradata退出中國說起
2023年2月,數據庫行業發生一件大事,美國Teradata宣布,對中國當前和未來商業環境的慎重評估,將逐步結束在中國的直接運營。
Teradata成立于1979年,是數據倉庫、數據分析、整合營銷領域的跨國巨頭,在中國數據庫市場巔峰時一度碾壓Oracle。巔峰時期,Teradata在中國金融業數據倉庫市場擁有著50%以上的份額。伴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業務創新能力越來越強,其帶來對技術支撐能力的訴求日益增高,Teradata的潛在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傳統產品技術架構對新場景支持能力不足:Teradata數據庫一般是與專有硬件結合,以一體機的形式向客戶提供,整體擴展性較差且成本高昂。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應用場景愈發多元,圍繞海量數據存儲、查詢和分析等需求為數據庫產品帶來非常多的挑戰。
云數據庫崛起擠壓了原有市場:Teradata全球市場上不僅面臨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等國內云服務商的競爭,更要直面來自包括亞馬遜、谷歌、微軟等云服務商的較量。從國內多家銀行案例中獲悉,數據庫已從只是“增刪查改”的簡易功能,逐步向存儲各種數據“數據湖”、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數據倉庫”的湖倉一體化“進化”。
2、基礎軟件自主創新乃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銀行、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客戶對數據安全性要求極高,安全可控已經成為金融科技領域最重要最緊迫的推進戰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主管部門也密集出臺文件,指導金融行業核心業務的自主創新。除了基礎軟件自主創新的大勢所趨,以Teradata、Oracle為代表的國外傳統數倉,它們上市時間少則二十年,多則已經幾十年,技術迭代緩慢嚴重影響著企業業務快速發展。
1、擴展能力差、系統算力不足;金融行業日常頻繁性會有經營活動,其中銀行為代表,對數據依賴度極高,對數據倉庫各項指標要求極為嚴苛。以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為例,本身業務每年保持15%的數量的增長,面對高速增長的數據規模和實時性數據的處理需求,傳統Oracle數倉大容量橫向擴展能力弱,容量和性能成為新業務發展的瓶頸。
2、用戶體驗差;當互聯網蓬勃發展、移動互聯網實現全民普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子支付等新業態依次出現,帶來了高并發、海量數據、超高峰值等挑戰。由于性能瓶頸,傳統數倉的月批次作業T+1甚至T+2,無法實現T+0。尤其是在監管報送和經營分析類的業務指標加工場景中,用戶無法及時看到相關指標加工數據。
這些現實的技術問題促使銀行必須找到“新”解決方案,加之來自政策方面的驅動,替換為國內數倉產品成為唯一出路。
3、國產廠商產品替換國際巨頭產品,性能到底是否跟得上?
信用卡業務一直是廣發銀行的“王牌業務”,1995年該行率先發布了第一張符合國際標準的信用卡,自此之后相繼推出國內第一張女性卡、第一張白金卡、第一張港幣卡等,至今累計為上億用戶提供貼心的信用卡服務。給重要的業務板塊換一個新的數倉,等同于換一個顆心臟,這顆新“心臟”是否能平滑接替任務,性能和功能是否能滿足甚至超越核心業務的需求,這是廣發銀行團隊在做產品選型時的最大疑問。
據悉,這次通過華為云進行平臺整體切換后,廣發銀行信用卡數據處理模塊,信用卡數據處理模塊批量作業運行穩定率99.9%,平臺性能方面得到明顯提升,其中關鍵作業運行達標率99%,日跑批時效提升40%以上。
足以證明,國產廠商產品的性能相較于國際巨頭產品,不僅縮小差距也在逐漸超越,這或許也是國際巨頭產品在國內逐漸被替代的重要原因。
4、3個月完成新老數據平臺的數據遷移和功能改造,流程和工具很關鍵
銀行業和大多數行業不同,信用卡之類的重要業務對業務連續性要求非常嚴苛,新老集群切換工程既要越快越好,又要防止一切可能的中斷風險以及數據丟失風險。
反觀廣發銀行3個月在華為云助力下快速完成了業務高效遷移的案例,在整個金融行業中都是值得學習及參考的模板。
據悉,此次之所以能夠順利地進行數據遷移和功能改造,主要得益于在正式遷移前,廣發銀行面向全體研發人員準備了一站式遷移開發工具,覆蓋各類技術場景,減少開發人員的大量重復開發工作,集中資源攻克遷移中的高難度應用腳本。
可見,在選擇可替換的產品時,除了要參考產品能力,還需評估廠商是否可以提供遷移方法論、完備的遷移工具、堅實的遷移保障。
5、銀行業“領航”選擇,“中國”云乘勝追擊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金融監管也強調在關鍵產品技術上的自主權。多方推動下,替換大潮在加速前行。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許多海外數據倉庫供應商已無法滿足中國互聯網迭代需求。尤其是云數據庫的火熱,高并發訪問需求的指數級增長,進一步推動了分布式數據庫替代中心化數據庫的節奏。金融領域是表現最突出的行業之一,由于數據系統管理彈性需求提升、數據系統訪問查詢需求提升,對數據的存儲、處理、挖掘有更強的需求。
數據顯示,華為云已服務中國六大國有銀行、八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眾多保險、證券客戶,應用于全球500+金融機構。其中,廣發銀行結合全行數據戰略規劃,以大數據平臺、數據倉庫為核心,基于華為主機上云解決方案,以華為云Stack構建金融云平臺,構筑數據開發、數據分析、知識圖譜等能力平臺,向全行賦能數據個性加工、靈活分析、智能建模等數據服務,支撐全行數據共享及全面應用。
金融行業一直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銀行業自誕生就始終走在數字化前列。在全面數智化的浪潮中,銀行更需要“靠譜”的云服務商的助力,為國內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華為云表示,未來將持續賦能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從存儲、算力、數據處理、AI大模型,實現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布局,同時以廣發銀行為模板,助力更多金融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