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安全生產,把科研成果真正用于幫助企業解決痛點難點,是無數科研工作者正在探索攻關的一項“課題”。
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大三學子韓軼超,則與同學們早早組隊加入其中,針對鄉鎮加油站安全問題做研究,自研AI系統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貢獻力量。相關作品在日前的第17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登錄平臺打開攝像頭,點擊加油區模塊出現:一個橙色框框住正在加油的汽車,另一個紅框框住一處普通人肉眼難以識別的小火苗,實時發出警報……這正是韓軼超為解決廣東鄉鎮加油站人工監控視頻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研發的AI系統《加油站安全作業智能監控管理平臺》,除了在競賽舞臺上捧回證書、摘得獎章,作品還在團隊的持續攻關中不斷推進。
“我們正在申請兩個軟件著作。”
“廣東一家成品油銷售公司說愿意給我們開放一個加油站的端口,去實測這個平臺。”
而這些成績正是對韓軼超及其團隊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充分肯定,是團隊追夢路上的最佳見證。但當下綻放的科技之花,其實源于提前一年的精心澆灌,源于團隊的悉心呵護。
“我參加!”
2023年6月,一個普通的夏日午后,韓軼超秒回指導老師郝鵑發來的信息,也就此拉開了他的備賽之旅。
就讀于廣外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韓軼超從小喜歡把玩電子產品,在大一加入創新實驗室后,便常聽師兄師姐聊起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的事。創新實驗室是廣外信息學院“軟硬結合”實驗室,即結合底層物聯網與上層人工智能,以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統的研究使用為發展方向,培養學生軟硬件系統開發能力。
團隊成員在創新實驗室的合照
郝鵑與余揚是實驗室的老師,也是該參賽作品的指導老師。去年暑期,在學校及學院的支持下,實驗室開展相關知識培訓。韓軼超與其他4位隊員沒有一絲猶豫,均選擇了留校參加。
為幫助學生盡快理清思路,郝鵑還經過多方溝通與牽線搭橋,在暑假后多次帶領團隊前往廣東一家成品油銷售公司和大學城某加油站進行實地調研。
2023年暑期,韓軼超與隊員留校參加創新實驗室開展賽前培訓
導師郝鵑帶領韓軼超與團隊成員前往廣東一家成品油銷售公司調研
一次次實地調研,一遍遍查看監控視頻,他們發現了廣東加油站存在主要問題。結合調研情況與自身經歷分析,團隊決定面向廣東鄉鎮加油站做方案。
確定方案后,團隊又發現目前市面上基本沒有成型的系統產品,類似系統或功能單一或停留在理論層面。他們只能從0開始,根據指導老師給出技術指導方案,繼續開發系統、敲定場景。
研發系統平臺,離不開對多種編程語言的掌握,學校教了C語言和Java,韓軼超還需自學Python。為實現以上功能,要自學兩種編程語言,同時還要統籌作品進度做優化,他常常徹夜寫代碼做系統,元旦、寒假等休息日期間,團隊也做好分工,在自己的崗位上“奮戰”。
韓軼超與團隊在省級賽決賽答辯現場
經過近十個月的準備,今年5月的廣東省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決賽上,該作品脫穎而出,獲得(人工智能應用)一等獎。取得小小成就后,團隊并未懈怠。省賽結束到國賽期間,韓軼超帶領團隊繼續反復運行系統,摳畫面細節,優化代碼數據。
讀取攝像頭優化為12個、有人剛拿出手機也能實時提醒工作人員、當出現小火苗還能立刻發出警報通知……重做后的新系統,代碼行數接近三萬行,也更加貼合加油站的需求。
一遍遍推翻重做,這份歷時一年的作品愈發完善,韓軼超也更有自信。在郝鵑指導下,他模擬演講答辯20多遍4個小時,暑期期間,與團隊從容赴賽,最終獲得2024年(第17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
實地調研發現生產實際問題,精準聚焦廣東鄉鎮加油站痛點難點,在社會現實需要中體現科研價值,這支廣外學生團隊在最好的年華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們組成的團隊以夢為馬、砥礪前行,為青春留下了奮斗痕跡,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接下來,我們會持續優化系統,也希望有更多師弟師妹能加入進來,一起把系統做得更完美。讓這個平臺落地全國,走向全世界。”韓軼超堅定地說道,滿眼憧憬。
未來,期待更多廣外學子以他們為榜樣,在科研實踐中提升創新意識、組織能力和執行力,讓學問走出書齋、讓科研走進社會,為地方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文章素材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官微、南方日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