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創團·瑾山月
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前幾天,聽說了個事,心里挺不是滋味。
同時劉姐的兒子,考試沒考好,一下子抑郁了,差點做傻事。
印象里,這孩子可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十分優秀。
所以,我就挺納悶。
后來,還是其他同事告訴我:“這不怪孩子,怪就怪他媽!”
一直以來,劉姐都是兒子的“捧場王”,把他從小夸到大。
朋友圈里,不是曬孩子的成績單,就是曬孩子的才藝證;
閑談間,也是一句一個孩子“懂事、聰明,讓人放心”。
漸漸地,孩子自視甚高,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瑕疵。
其實,父母夸孩子,本無可厚非。
錯就錯在,以一種過度的、炫耀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看似是愛,實際上無異于一種“捧殺”。
老話說,謙卑含容是貴相。
層次高的父母,都懂得低調做人。
- 只有拎不清的家長,才忍不住各種炫,讓孩子吃虧受罪。
1
炫耀孩子成績
前幾天,看了個紀錄片《謝謝你來了》。
其中母親尚霞和兒子王志偉的故事,令人唏噓。
一上臺,年近60的尚霞便泣不成聲,不住地嘆氣。
她兒子王偉,27歲了,連份像樣的工作也沒有,天天在家啃老。
但就是這個不成器的小伙子,卻是當年的“學霸小孩”。
小學跳級,上重點高中,拿獎學金,還考上了985名校……
而如今之所以如此墮落,全因尚霞的一個習慣——炫耀孩子的成績。
走親訪友之際,她把兒子說成學習榜樣,將來是要光宗耀祖的;
碰上鄰居長輩,她更是經常拿出成績單,給人看看兒子考的高分。
漸漸地,王偉被貼上“滿分學霸”的標簽,生怕自己考砸了丟人現眼。
為了這個優等生的人設,王偉只能更賣力地學,一刻不敢放松。
終于有一天,一次考試的失利,扯斷了那根緊繃的弦,對王偉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他的內心世界瞬間坍塌,從此一蹶不振,在自暴自棄的路上越走越遠。
節目后,有專家分析說,對孩子成績的過度炫耀,是最隱蔽的捧殺。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不知不覺地追求更高的分數,更好的名次。
會讓他們沒有可以放松的退路,沒有考砸了也沒關系的心理彈性。
的確,孩子成績好,是父母值得驕傲的事。
但這種欣喜與慶幸,默默放在心里就好。
一旦彰顯出來,勢必成為扯住孩子的阻力。
2
炫耀孩子才藝
有媒體路邊采訪,碰上一位送女兒去上鋼琴課的媽媽。
她對記者說:這輩子最后悔的,就是讓女兒學鋼琴。
大伙本以為她是心疼孩子累。
沒想到,她接下來的一句話,簡直令人大跌眼鏡。
這位媽媽說:
“鋼琴不好攜帶,沒法讓孩子在親朋面前演奏。”
原來,她讓女兒學樂器有個私心,就是能時不時地炫一下,好讓自己有面子。
這種家長,生活里可謂比比皆是。
家族聚會,有人讓孩子用標準的播音腔朗誦,有人催孩子跳個舞唱唱歌;
朋友圈里,有人隔三差五曬出孩子聲樂表演的花絮,附帶獲獎證書。
他們只顧著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卻忘了如此炫耀,只會把壓力給到孩子。
且不說有些小孩本性內斂,不愛彰顯,就是外向活潑的孩子,也經不住如此折騰。
在藝術領域,永遠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普通人家的孩子,學才藝的初心,不過是為了讓孩子有個愛好,為生活增加樂趣。
如果家長們在炫耀中,把才藝的也“卷”起來,孩子們還有何樂趣可言?
有句話更扎心:
才藝課上,接受培訓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野心。
只有放下膨脹的炫耀欲,才能令才藝真正成為孩子小小世界里的一束光。
- 尊重孩子對于愛好的選擇,尊重他們表現自我的意愿,比會表演什么的更重要。
3
炫耀孩子懂事
知乎上有人問:最反感父母什么行為?
有個高贊回答說:
最受不了父母對人說我懂事。好像“懂事”是什么天大的美德,搞得我不敢發脾氣,不敢發表意見,不敢得罪人。
評論區,網友@陽陽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歷。
她就是從小被夸懂事的好孩子,如今長大了,成了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處處矮人一頭。
小時候,她上課不敢舉手上廁所怕老師說她不乖;周末時不好意思貪玩怕爸媽說她不懂事。
畢竟,她乖巧的形象,早就被媽媽種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陽陽很乖的,從不讓人操心”,“陽陽很聽話,是個好孩子”……
她的乖,為媽媽引來了恭維與羨慕,卻也令自己常年活得小心翼翼。
心理咨詢師曉航說:
如今,父母們都在買一個單,就是“乖孩子”的單。
我們教會孩子乖巧,但卻沒有教會他們做真實的自己,長大后只能會被各種PUA。
其實,每當你炫耀孩子懂事,潛臺詞就是:“你要繼續聽話,你要學會服從、忍耐和犧牲。”
“乖”的內在含義,被曉航老師解釋為“背離”,也就是內外不一致。
被炫耀乖巧的孩子,會在長期的身心不統合狀態下,產生巨大內耗。
這些內耗、糾結、壓抑,在心里積攢久了,將會以一種毀滅性的方式爆發。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那么多乖孩子,對外有很大的破壞力,對自我有很強的攻擊性。
- 所以,別再曬孩子懂事了,你每曬一次,就是對孩子的一次傷害。
4
炫耀養娃消費
上周,一個媽媽在群里分享了女兒與外教的對話視頻。
大家紛紛點贊,鼓勵孩子好好學,說英語很重要什么的。
誰曾想,這位媽媽話鋒一轉,大談特談自己這些年的教育投資。
- “女兒一節私教課好幾百,圣誕節還打算訂機票去歐洲體驗一下。”
- “你看她穿的那件小裙子,好看吧?可花了我半個月的工資呢。”
- “養娃太費錢了,周末去游樂場,一天玩下來少說也得千八百塊。”
這位媽媽看似抱怨,但每一句都像是精心設計過的炫耀。
有位爸爸受不了了,直接開懟:“顯擺什么,有倆錢了不起?”
這位媽媽一聽,氣呼呼地說:“我就是日常分享,你覺得是顯擺,只能說明你窮。”
緊接著,倆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來,最后這位媽媽被氣得退群。
她走了以后,其他家長,包括我在內,反倒覺得挺好,起碼不用再被她的消費刺激。
每當她炫耀給孩子的花銷,我是又自責又氣惱。
自責自己沒給孩子更好的條件,氣惱自己無形之中參與了攀比。
之前看《奇葩大會》,有句話說得很精辟:
能活得讓人喜歡,就別活得讓人嫉妒。
更何況,炫耀消費,不僅引來他人的厭煩,對孩子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棘輪效應”。
說的是,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調整,難于向下調整。
總是被金錢滿足的孩子,無法向下降低自己的消費欲,只會越要越多,直到把父母榨干。
也就是說,炫耀孩子的花銷,是把雙刃劍。
- 對外引發他人不滿,對內造成孩子的不良習性,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5
炫耀孩子聰明
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做過一個教育實驗。
他把孩子分為兩組,一組采用夸獎聰明的方式,另一組采用鼓勵行動的方式。
多年后,他們發現,被夸聰明的孩子,不敢接受新事物,而且受挫能力差,無法接受批評。
而被鼓勵行為的孩子,卻非常自信,敢于接受挑戰,也敢于突破自我。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從心理學上講,被夸聰明的孩子,雖然短時間內,有信心去做一些事。
但被夸多了,他們就真的認為,自己非常聰明。
而聰明,是一種天賦,不需要付出努力。所以,不愿努力的他們長大后反而平庸了。
但被鼓勵的孩子,他看到的,是自己努力的過程,明白所有成就都得靠實踐得來。
這樣的孩子,會勇往直前,不斷進取。
有位資深班主任就說過:無論孩子怎么樣,都不要人前人后地炫耀孩子聰明。
說孩子聰明的話,不能隨便用,偶爾且克制地說一兩次沒關系。
有關系的是,你天天掛嘴邊說,對孩子形成了不可逆的誤導。
- 要知道,孩子需要一個真實的自我,而非膨脹的自我。
6
不得不承認,父母就是孩子的命運。
一個孩子能走多遠,全在父母的日常修行。
你愛張揚炫耀,孩子就跟著你吃虧;你低調謙卑,孩子的路也越順遂。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把自己修煉好,言行有克制,生活有智慧,就是最好的教育。
與家長朋友們共勉。
*本文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