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年從象牙塔剛步入社會,在一位領導手下打工。
那時候我自視甚高目無余子,覺得在座的各位“都不抗揍”.
面對我這個不安分的刺頭,我領導則是一遍遍的叮囑我要尊重老同志,不要跟上級擰著來,要遵守游戲的規則。
但那時心高氣傲的我把這些都當做耳旁風,對這些為人處世的建議,一律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甚至還覺得領導“爹味”蠻重了。
當然,領導一些爹味沒那么重的話,還是記在腦子里面了,譬如他在管理方面認為,效率最高的組織結構,就是老爹帶著一群兒子。
后來,相處日久,慢慢也了解了領導的爹味為啥那么重,語重心長的反復教育我。
當年領導作為系統內最年輕最有能力的干部,有一次大領導去他的項目視察,周圍兄弟單位都直挺挺的跑去機場列隊歡迎,只有他一個人還在公司里面忙乎著公務......
領導的性格就是這樣,類似的青春故事自然不可勝計,當時聽著就單純覺得是個段子。
慢慢隨著閱歷提升,以及一次次被領導庇護下平穩落地,“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的我也頓悟過來,領導絮絮叨叨的以自己為例講故事,不過是希望我能避免重蹈他當年的覆轍,取得更高的成就。
后來,隨著工作的原因,接觸的企業多了,也發現中國傳統的中小企業,隱約也可以分成兩個大類。
一類是靠政府撥款養活,或者賺取政府財政支出的,伺候好關鍵人物就可以了,
另一類是從市場掙錢的,需要激發全公司一起拼搏奮斗,一旦公司懶散了就得關門大吉。
前者是“向上管理”,需要盯緊領導的動作,揣摩領導的意圖,當好“孫子”,不管究竟業務搞的怎么樣,齊刷刷的站成一排,任務便是超額完成。
后者則是“向下管理”,需要激發多數員工的斗志,一如我領導說的,老爹帶著兒子干的模式,大家勁兒往一處擰,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不同于前者普遍都是一副“孫子”的姿態,情緒價值拉的滿滿,后者中很多在市場中摸爬滾打卷出來的民營企業家,往往都有“大家長”的心態,身上有著“義氣”“匪氣”甚至或濃或淡的“爹味”。
他們未必有多喜歡“當爹”,而是殘酷的市場競爭決定了,不把員工當家人來對待,企業就可能被市場所淘汰,在這種“商業達爾文”下,很多企業的老板慢慢成為了公司的“大家長”。
而隨著強依附關系的形成,很多老板的責任心也會加重,“爹味十足”的按照自我的價值觀,設立一些“規矩”,約束“家人”以避免他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這種“爹味”,我們外人覺得不舒服很正常,不去干涉就好。圈子內有圈子內的生態、秩序與規則,甚至不少圈子內的年輕人成年后,反而會感激當年被“大家長”強制做出的選擇。
而真正煩人的,是那些啥也不懂,平時靠裝孫子求撥款施舍的群體,突然有一天,直挺挺的站成一排,對我們一起大喊,“我是恁爹,你們要聽我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