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龍泉驛驛馬河萬達段河畔,雖帶著絲絲涼意,但緩緩流淌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當河風拂過,輕輕地搖曳著河畔的柳絲,藍天下白云悠閑飄蕩,幾只白鷺或低飛掠過水面,或悠然站在淺灘上,享受著這份美好與和諧。
每天約4萬噸優質中水流進
河道顏值提高了
“哇,這里的水好清澈,一眼可以看到底”“快看,水里還有魚在游”,伴隨著這條河道通水,河畔兩旁熱鬧了許多,不少市民在這里曬太陽、聊天、感受歲月靜好。市民李玉珍和朋友在這里漫步,她告訴記者,以前這段河道水量很小,大部分時間沒有雨的時候,河面都是干涸裸露的,現在河道里有長流水了,還清澈見底,感覺河道更靈動了,而且景觀越來越美,冷天可以在這里坐著曬太陽,熱天還可以到橋下庇蔭。
鄒晨華攝
在萬達段上游的出水口附近,大股大股的清水從出水口涌出來,順著河勢緩緩向下游流淌。據區水務局河湖科工作人員陳偉介紹,為回應群眾關心關切的驛馬河龍工南路段“水少、水臟”的涉水生態環境問題,區水務局以“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為目標,經多次現場踏勘、調研、分析后,在已建成的驛馬河補水工程的基礎上,再在驛馬河提水站至飛虹橋段沿河道右岸以淺挖地埋方式新建一根管徑為1米的HDPE鋼帶波紋管,讓東安水質凈化廠處理達標后的優質中水自流到該河道中,對河道生態基流進行補充,一方面利用中水補充河道基流,解決河道水少的問題,另一方通過增強水動能進一步恢復河道自凈能力,從而讓河道水質變得更好。據悉,該工程目前已通水,每天約4萬噸優質中水通過地下管道自流進河道,實現全天24小時補水,該段河道生態基流得到了顯著提升。
積極探索幸福河湖建設新路徑
老百姓的幸福度提高了
此次驛馬河萬達段改造工程的實施,是龍泉驛區從提升城市品質和身邊群眾滿意度的角度出發,以城區河段為切入點,選取驛馬河萬達段作為先行整治試點,利用中水增加河道基流,改善水體流動性,促進水生態修復。
鄒晨華攝
近年來,龍泉驛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運用好社情民意匯集機制,深入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充分利用市長電話臺賬、問卷走訪等多種渠道,積極舉辦“河湖心愿墻”“河長制‘七進’”等活動,收集梳理群眾意見建議,形成建設需求。今年以來,已收集河情民意、反映群眾訴求20余條,發放河長制、幸福河湖建設等宣傳資料600余份。
與此同時,龍泉驛區還通過實地考察、借鑒優秀案例等方式進一步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拓寬思維。區水務局組織區公園城市局、華潤置地等單位赴金牛區九道堰、蒲江縣鹽井溝等先行先試優秀案例區縣,交流學習河道景觀提升、配套附屬設施建設、濱河業態營造等方面經驗做法,結合實際,充分考慮河道枯期流量景觀、行洪斷面枯期利用、藍綠線交融等問題,對十陵河上璟公園段設計方案進行優化,為進一步優化提升全區濱水空間活力出謀劃策。
如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驛馬河,正是龍泉驛市民真切感受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下一步,區水務局將持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探索幸福河湖建設,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