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關鍵詞:藝術展-
為什么要帶孩子去看藝術展?因為看藝術展就像是讀一本立體的藝術書,能夠調動孩子所有的感官去感受那些被精心挑選過的美,感受那種直達心底的震顫。對美擁有豐富的感知能力也是孩子精神世界最好的底色,讓他們將來無論遇到什么困境,總能找到內心的寧靜,知道世界還有另外的樣子。
很多人會覺得看藝術展是一件關于“學習”的事情,尤其是當家長還需為此付費時,家長甚至有“學回門票錢”的壓力,其實大可不必。對 6 歲以前的孩子來說,看藝術展應是一種娛樂項目,在玩中得到藝術熏陶、培養藝術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樣的藝術展適合孩子?
兒童友好的互動式藝術展
兒童友好指主題和內容是適合兒童的。很多藝術展表達的內容 太過前衛直白,不適合小孩子,這些要首先排除。 另外,如果藝術 展的主題和孩子的生活相關聯就更好了,因為孩子常是以自我為中 心的,兒童友好的藝術展,孩子自然會更有興趣。
再就是建議選擇有互動的藝術展,這更能激發孩子的參與興趣。比如展覽項目“奇妙的旅行——獻給孩子的藝術展”里,就有 非常多的互動活動,還有專門的繪畫區域,大孩子、小孩子都積極 地進行創作。
沉浸式的藝術展
看藝術展的首要目的就是體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的感官。
其實很多藝術作品網上都能搜到,畫冊也印制得很精美,但為什么 要去藝術展現場呢?
因為看畫冊只能調動視覺,而藝術展現場的氛圍感和體驗感是 畫冊無法提供的,沉浸式的藝術展能全方位刺激孩子的視覺、聽 覺、嗅覺和體感。 尤其是沉浸式數字體驗展,將很多經典作品或文 物展品的文化藝術內涵進行解構、提煉、設計,通過影像、音樂、 燈光、投影、 VR 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比畫冊上的作品要生動得 多,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也很合適。
在“‘紋’以載道——故宮騰訊沉浸式數字體驗展”中,故宮 文物的圖樣經過數字化處理,用投影投射在墻面、地面、天花板。 搖曳的荷葉、盛開的荷花,配上自然舒緩的音樂,讓人仿佛置身于 盛夏的池塘,孩子一踩上去,“水面”就泛起漣漪……不僅讓人被 美包圍,還有實時的互動,可以說是非常完整的藝術感官體驗。
還有“光廷 Temple of Light 沉浸式光影藝術展”,全程 40 多分 鐘,展覽里的孩子都特別興奮,在數字影像構建的奇幻世界里任憑 想象力隨著場景光影的變幻盡情馳騁。
自從看過這個展覽,我家孩子對它一直念念不忘。之后再說帶 她去看藝術展,她就比去游樂場還興奮,特別有興趣!
視角新奇的藝術展
看藝術展的第二個目的是打開眼界,因此我們要選擇一些特別 的、視角獨特的展覽,讓孩子知道可以通過多種視角看待世界。 我 們去看過最典型的視角新奇的藝術展是“雷安德羅·埃利希: 太虛 之境”,這個展覽通過裝置、影像、雕塑等精心設計的形式,讓人 在置身其中時產生“錯視”感,深入體驗不同的藝術視角。
舒適的看展體驗
不要把看展變成負擔,比如為了帶孩子看一場藝術展,專程跑 很遠,又排隊好幾個小時,在人擠人的狀態下看展。 看藝術展的過 程中,體驗感和舒適度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只有在看展時的情緒、 體驗是美好的,他們與藝術展相關的記憶才是美好的,這樣孩子之 后才會愿意主動去看藝術展。
如果是帶年齡較小的孩子去看展,建議去的地方在開車 40 分 鐘可到的區域,并且周圍有便于孩子玩耍和吃飯的地方。 假如為了 看展,坐一兩個小時的車,再排一兩個小時的隊,最后還要餓著肚 子再花時間去找吃的,這種體驗對于大人來說也很糟糕。 最好去參 觀的展覽設在商場里,這樣帶年齡小的孩子看完展覽后可以直接去 吃飯,而且商場內母嬰室等各種配套設施一般很齊全。
對 5 歲之前的孩子,家長挑選商業藝術展時,可以參考上面 4 條建議 (對去博物館、美術館看展也適用); 對 5 歲之后的孩子,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意愿和興趣,多帶孩子去能打開視野和豐富知 識的人文歷史類、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本文節選自|《陪孩子藝術啟蒙:零基礎家庭美育指南》
作者|李瑾希著
About us
主編:鹿|本期編輯:流星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