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芳
我長期從事機關文字工作,業余時間寫了許多政論文,在各大媒體上發表過。退休后,萌生了寫文學作品的想法,原以為自己文字功底不錯,寫文學作品不是一件難事,沒想到寫了多篇作品都被報刊雜志退稿。于是,我專程拜訪早已成為大作家的老同學葉書文,向他討教創作經驗。
得知我的來意后,葉書文沉思許久后說,本人哪有什么創作經驗,都是被無數次退稿逼出了一點成績。要說對創作有點體會,那就是看作者退了多少稿,在每次退稿后作者從中悟到了什么。也就是說,初學者退稿越多,說明作者堅持寫作的毅力越強,對每次退稿的原因悟的越深,寫作的水平就提高的越快。
葉書文繼續說道,記得第一次收到郵遞員送來的退稿通知書時,還以為是稿件被采用了,高興地跳了起來,拆開信封一看是退稿通知書,心里難過了好一陣,但自己仍然堅持寫作,寫了一篇又一篇,這種文體不行就寫另一種文體,散文、雜文、詩歌、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小說都寫過,心想總有一種文體自己能駕馭的了,結果投出后回報的都是一張又一張退稿通知書。待投了近百篇稿件后有幾家報刊雜志的編輯被本人堅持創作的毅力所感動,主動約本人到報刊雜志幫助指出稿件未采用的緣由。在此,本人向你詳細介紹幾位編輯的精彩點撥。
一家省級雜志編輯對本人說,你初期寫的作品雖然掌握了一些寫作的基本套路,但知識面不夠廣,對人、事、環境觀察的不細,寫的文稿多是浮于表面,過多注重文字的華麗,對讀者來說,既沒有什么知識的享用,又沒有心靈的啟迪。你可知道,《紅樓夢》不僅是經典文學作品,而且是百科全書,文學家可以從中得到取之不盡的文學營養,政治家可以從中得知朝代興衰的規律,歷史學家可以從中得知作品所處朝代的變遷過程,醫者可從中抽出藥方為患者治病,美食家可從中抄出菜譜做出美味佳肴。另外《西游記》既是一部經典文學作品,也是一部修行的經書。唐僧師徒取經的過程揭示了行善和因果的關系,是耐心修行的象征,通過克服各種困難挑戰,最終達到覺悟的彼岸。書中把豬八戒喻為人的身體,有很多的欲望,修行要破除貪戀才能修成正果;把孫悟空喻為人的思維,人的思維非常活躍,心猿意馬,只有把思維控制住了,以一正念代萬念才能明心見性;把沙僧喻為情緒,人的情緒隨環境變化而變化,體現為喜怒哀樂,必須破除多變的情緒,才能得見般若;把唐僧喻為本我自性,人的本我自性容易受思維和情緒的蒙蔽欺騙,所以唐僧經常好壞不分,必須破除干擾才能見到本我自性、修行成佛。本人聽后為自己的膚淺感到汗顏,心想回去后一定從基礎做起,在博覽群書、體驗生活、洞察事物、剖析人心上下功夫。
省報編輯對本人說,你寫的散文雖初步掌握了形散神不散的技巧,但沒能圍繞生活中的一人或一事來寫,敘述的事太大,因而寫的不深不透;平鋪直敘的多,缺少先抑后揚、以事喻人等手法,埋設的包袱不多,結尾所示道理太直接,痕跡較明顯。楊朔在《荔枝蜜》一文中,先寫作者被蜜蜂蟄過而不太喜歡蜜蜂,后來則贊揚蜜蜂,就是采用先抑后揚的寫法。通過描寫蜜蜂給予別人的多、索取的少來比喻廣大農民也具有同樣的奉獻精神,他們的辛勤勞動是在為自己,也是在為別人、為子孫創造生活的蜜。楊朔在《雪浪花》一文中,通過描寫浪花雖小,但因無數浪花集到一起,上千年拍擊把礁石咬成深溝淺窩的形狀,以此來比喻只要齊心協力、持之以恒的拼搏,就能克服各種困難挑戰;通過描寫“老泰山”人老心紅、勤懇為大家服務,來禮贊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不遺余力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的美好形象。賈平凹在《丑石》一文中也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先寫門前的一塊石頭丑得不能再丑了,后來被天文學家發現是補過天的隕石,以此贊揚丑石是以丑唯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用丑石比喻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揭示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真諦。丑石不是用于砌墻、浣衣的,它是用來補天的,一般人看似渺小的丑石,天文學家卻看它是補天的偉岸之石。賈平凹寫此文時正處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由于受“文革”影響,知識分子在人們心中“臭老九”的名聲還未完全抹去,作者以丑石的補天作用比喻知識分子在祖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本人聽了編輯的話,對散文的寫作精髓有了更深的理解,為本人后來主創作散文指明了方向。
有一天,一家國家級刊物的編輯打電話約本人進京,想當面給本人指出創作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本人聽后十分高興,能得到最具權威的雜志編輯指點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為表示感謝,本人帶了一些家鄉的米酒、筍干、山茶給編輯,編輯堅持不收,再三勸說后編輯付了錢才收下。接著編輯說,寫作的源泉在生活,生活中一切人、物、事、景都可以作為創作題材,如你就可以圍繞酒、竹、茶來寫作,以小見大,以物言志,以事喻人,千百年來有很多文人都以酒、竹、茶為題寫下很多美文,但你可另辟蹊徑寫出不一樣的酒、竹、茶。你寫的詩歌未能發表,是因為過于注重詩的押韻、工整,但詩意不夠濃、語言不夠美、角度不夠新,沒有達到賞心悅目的程度;你寫的雜文最多稱為雜談、札記,針砭時弊不到位,缺乏辛辣等雜文特有的語言語氣。在這方面要多學習魯迅等名家的作品,先描紅似的模仿寫幾篇,然后再創作,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你寫的報告文學格局不夠高,敘述多是常見的人和事,與時代主題掛的不夠緊,用的多是敘事的手法,報告成分多,文學性不夠,更像通訊稿;你寫小說不要一上來就寫中長篇,可先從短篇寫起,如魯迅的小說以短篇為主,短篇寫得好照樣有傳世之作,作家莫言說,他的所有作品還不如魯迅的幾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因主線單一,對人物心理性格、人與環境的描述,都比中長篇小說更容易把握。莫泊桑的《項鏈》、李本深的《豐碑》都是短篇小說的精品。最后編輯對本人說,文無定法,不管你用什么文體什么手法寫作,關鍵是你心中要裝著讀者,要使作品讓讀者看得懂,開篇有益,而不能首先想的是怎樣才能發表、怎樣才能出名,否則永遠寫不出好作品,即使有幾篇作品發表,也沒有太多的人去閱讀。你越為讀者著想,寫的作品就越容易被讀者接受,你不想出名都會被讀者傳頌而名揚天下。你寫作品時要講心里話、講實話、講有感情的話、講讀者愛聽能聽懂的話,這才是寫好文學作品的真諦。幾位編輯從寫作技巧上指出本人的不足,對本人的寫作水平提高固然幫助很大。但國家級編輯講的寫作首先心中要裝著讀者而不要先想自己如何出名的教誨,則讓本人深刻領悟到為誰寫作的根本要義。釋疑解惑后,當晚本人與編輯倆人酣暢淋漓地喝了不少紅星二鍋頭,回到宿舍趁著酒興,本人不拘文體,由感而發,用真情寫了一篇大氣磅礴、清新流暢、沁人心扉的作品,沒過多久就被省報采用發表。編輯的點撥像一把金鑰匙為本人打開了書寫文學作品的大門,從此本人所寫的作品一發不可收拾,現已出了好幾本集子。葉書文對我說,以上是他寫作的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我在回家的路上反復消化著葉書文敘述的每一條寫作經驗,以此來避免自己在創作中走彎路。想著想著,突然靈光一現感悟到,寫作就是寫生活,寫人生,寫作中的經驗也好、挫折也好,都是對人生和生活的折射。唐朝布袋和尚在《插秧歌》詩中描寫了“后退原來是向前”的插秧情景。李書文遇到的每次退稿就像插秧一樣,看似倒退,實則是前行,每一次退稿都倒逼著他一次一次走向成熟,取得寫作水平的不斷進步。不經風雨哪能見得彩虹,不遇風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往往是在經歷多次類似退稿的挫折過程中修好品德、練強意志、拓寬見識、增長才干,可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心中裝著讀者才有可能寫出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作者才會得到讀者的認可。同樣,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只有一心為他人著想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只有對別人講心里話講實話講有情感的話,別人才會對你敞開心扉講推心置腹的話。若世人皆能如此,相互間就會更加信賴,社會就會更加和諧,世間就會更加美好。
生活是人的生活,人始終處在生活中,寫人就是寫生活,寫生活必然要寫人。漫漫人生是文學作品的源泉,優秀文學作品提煉了人生的靈魂。人品決定作品,作品水平的高度反映了人品和寫作技能的維度,退稿是促使人品以及作品水平通向更高層次的階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