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其他幾次重大戰役
血戰獨樹鎮
1934年11月26日,在河南方城縣獨樹鎮一帶,紅25軍從軍長、政委到普通戰士,與敵人血拼肉搏,最終突破重圍進入伏牛山區,繼續踏上長征之路。這是紅25軍在長征初期生死攸關的一場惡仗。
四渡赤水
1935年初,在三個多月時間里,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按照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在赤水河兩岸穿梭往來,縱橫馳騁于40萬敵軍叢中,成功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四渡赤水,是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后,他指揮的第一個戰役行動,在毛澤東的軍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被他稱為“得意之筆”。
強渡大渡河及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上午,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率“十七勇士”在國民黨軍大渡河防線上,撕開了一個缺口,為紅軍沿大渡河兩岸夾河北上奪占瀘定橋創造了有利條件。1935年5月29日,22名勇士冒著敵人密集火力,攀援13根懸空的鐵索猛打猛沖,最終奪占鐵索橋。
包座戰斗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8月29日,右路軍發起包座戰斗。紅軍指戰員采取“圍點打援”戰法,至8月31日勝利攻占包座,全殲守敵及敵援軍大部,繳獲大批裝備和物資,使剛剛走出草地的紅軍得到了及時的補充。這是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走出草地后,打響的第一場戰斗。
吳起鎮戰斗
1935年10月21日,為打退尾追紅軍陜甘支隊的國民黨軍騎兵部隊,彭德懷指揮紅軍在吳起鎮經過數小時激戰,殲敵1個團,擊潰另3個團,迫使國民黨軍停止追擊。這是中央紅軍結束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后取得的一次重要勝利。戰斗結束后,毛澤東寫下“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名句。
烏蒙山回旋戰
1936年二三月間,紅2、紅6軍團在云貴高原烏蒙山區展開一系列機動作戰。在一個多月里,紅軍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轉戰上千里,最終擺脫了國民黨軍的重兵包圍。
長征傷亡情況:
紅三十四師和紅六師第十八團被截斷在湘江東岸,戰至最后大部犧牲。
紅一方面軍長征時有8.6萬人,1935年到延安的1,3軍團約8千人.
紅四方面軍長征時有8萬人,1936年到陜北約3萬人.
紅2,6軍團長征時有1.7萬人1936年到延安的紅二方面軍約1萬余人.
紅25軍長征時有2981人,1935年到延安3400人.
紅一方面軍長征時為1,3,5,8,9,五個軍團.一四方面軍會師后5,9軍團隨四方面軍行動,5軍團與33軍合并為5軍.9軍團改為32軍.紅四方面軍與紅2,6軍團會師后,32軍2,6軍團合編為紅二方面軍
紅25軍到陜南時為2500人,在陜南建立鄂豫陜根據地,部隊發展到近5000人,1935年七月,25軍主力3700多人由陜南出發,于9月到達陜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