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中國傳統的姓氏排列,姓氏來源記憶著祖先的繁衍生存,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制度時期。
所以,梳理最早的中國姓氏可以發現:他們大多帶有女字旁。
例如:姬、姚、媯、姒、姜、嬴、姞、妘,他們合稱“上古八姓”。
目前,我們身邊熟悉的大多數姓氏,都是由這8個姓氏發展演化而來。
漢族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與蒙古、鮮卑、匈奴、烏桓、突厥、契丹等少數民族不斷融合,姓氏也豐富起來。
這其中,有個一個很特別的姓氏,他來源復雜,基本不是漢族的姓氏。
這個姓,就是安姓。
關于他的源流,本文主要分享以國名為氏這個觀點。
遠古時候,黃帝的兒子昌意生顓頊,顓頊生安。
安為次子,被分封到了西戎。在這里,他建立了古安息國,也被稱作古帕提亞帝國,范圍大體位于亞洲西部的伊朗高原地區。
安息國的王族們,為了不忘家鄉,后裔都以國名為姓氏,稱安帕提亞氏。
歲月變遷,在古帕提亞帝國的基礎上。公元前247年,游牧民族的酋長阿爾沙克建立了安息帝國,也稱帕提亞帝國。
這一年的中國,13歲的秦王嬴政繼承了王位。
但是,無論是嬴政,還是阿爾沙克,他們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兩地相距一萬多里。
時間來到了漢代,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來到安息國,受到隆重歡迎。張騫帶來了綾羅綢緞作為禮品,而安息國則送給張騫鴕鳥蛋作為回禮,還給使團表演了魔術。
當張騫一行人回國時,為表達誠意,安息國王同樣派遣使者跟著回來,他們帶了大量當地特產,其中包括了獅子。這也是獅子首次來到中國。
《本草綱目·獅》:“獅子出西域諸國,目光如電,聲吼如靂,狀如虎而小,黃色,亦如金色楺狗,而頭大尾長。”
隨著兩地交流的頻繁,從長安到安息,再從安息到羅馬帝國的古代絲綢之路暢通起來。
而安息帝國,也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并列當時的亞歐四大強國。
時間發展到漢桓帝時代,安息帝國的太子安清不愿意繼承王位,把王位讓給叔父,自己出家了。
由于向往大漢王朝,思念家鄉,他在公元148年,輾轉回到了自己的祖籍所在地河南洛陽。
在此后的20多年中,安清宣傳佛教,翻譯佛典九十五部、一百十五卷,為早期的佛學傳入做出了貢獻。
安清及其隨從的后裔,都以原國名的漢譯名稱為姓氏,稱安氏,流傳至今,史稱安氏正宗。
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安姓族人,尊奉安清為得姓始祖。
到了唐朝初期,安姓人口發展還是非常快的。但眾所周知,由于安祿山的原因,安姓遇到了大麻煩,河北平原、河南一帶的很多安姓人口,都改了姓氏。
《唐書》上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李抱玉,本姓安,恥與祿山同姓,賜姓李氏。"
李抱玉是唐代河西大族安興貴的玄孫 ,他在安史之亂后,恥與安祿山同姓 , 請求朝廷賜姓,全族人都改為了李姓。
如今,安姓全國約170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3%左右。
河北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總人口的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