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了十年改造的溥儀,獲得了新中國的第一批特赦,聽到特赦消息,他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溥儀的一生都在被當作棋子利用,也因成為日本的傀儡,做下了不少錯事,本以為不會再有獲得自由的那一天,沒想到卻能成為第一批特赦的成員。
1962年的春節(jié),毛主席專門在中南海頤年堂安排了一桌宴席,他還特意邀請了溥儀入席,宴會中,毛主席向溥儀問起了“傳國玉璽”的下落,而溥儀又是怎么回答的?玉璽到底在哪?
溥儀的經(jīng)歷
1950年8月1日,被蘇聯(lián)關(guān)押五年的溥儀,與其他偽滿洲國的戰(zhàn)犯一起,被蘇聯(lián)移交給了中國政府,緊跟著他就被送到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被引渡之前,溥儀曾多次向蘇聯(lián)請求留在那里,但都被蘇聯(lián)拒絕,至于溥儀為什么不愿意回國,自然與他受日本操控,成立偽滿洲國,幫助日本控制中國有關(guān)。
溥儀的一生極具傳奇性,他三次登基、三次退位、三次逃亡,似乎從進入了紫禁城的那一天開始,他就成為了一顆重要的棋子。1911年的辛亥革命,結(jié)束了清朝的統(tǒng)治,溥儀也成為退位皇帝,但是民國政府仍然十分優(yōu)待他,他的生活與之前不遑多讓,可即便如此,溥儀依舊感覺到了自己處境的危機。
后來的種種政變,加上國民黨的步步緊逼,與日本的利益誘惑,溥儀按捺不住土肥原賢二提出的,為溥儀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帝國的條件,動身去了東北,住進了日本的公館。在入住日本公館期間,溥儀開始在偽滿洲國執(zhí)政,再次成為一個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溥儀宣布退位,并與日本關(guān)東軍一同前往機場,準備逃往日本,卻在候廳室被蘇聯(lián)紅軍逮捕。
溥儀擔心回到中國會遭到清算,便多次請求永久居住在蘇聯(lián),但都未被同意。新中國成立之后,蘇聯(lián)要將溥儀移交給中國政府,他為此而惴惴不安,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末代皇帝的結(jié)局都是凄慘的,并且他又被日本人控制,讓日本人借著他的身份造下了不少惡行,如果回到中國,也許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溥儀就在這種恐慌中,與其他兩百多名偽滿洲國的戰(zhàn)犯,坐上了回到中國的火車,令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回到中國他們并沒有被審判和處罰,而是被送到了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第一批特赦消息傳來,溥儀并沒有對首批特赦抱有希望,在他看來,他的罪惡嚴重,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那么大的痛苦,這次讓特赦肯定沒有他。
不久后,特赦大會召開,溥儀意外聽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感到非常意外,激動得有些說不出話。作為犯下了嚴重罪行的清朝末代皇帝,他不僅沒有像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一樣丟掉了生命,現(xiàn)在還獲得了自由,這是他從前想都不敢想的。溥儀被特赦后,全國上下都在談論這件事,周總理也接見了他。
見面之后,周總理問溥儀現(xiàn)在獲得了自由,將來想在什么崗位上工作。溥儀感到十分迷茫,他雖然在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了改造,但由于身體原因,從事的勞動也都是輕微的勞作。
他想了想,說自己在宮中的時候和太醫(yī)學過醫(yī)術(shù),在戰(zhàn)犯所也學習了醫(yī)術(shù),可以去當醫(yī)生。周總理覺得不妥,溥儀的醫(yī)術(shù)并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他也不是專業(yè)人士,而且他的身份特殊容易引起麻煩,當醫(yī)生并不是很合適。
周總理經(jīng)過縝密的思考之后,決定把溥儀安排到植物園去工作,那里的工作量不重,要求也不高,以溥儀現(xiàn)在的情況是完全可以勝任的,而且這個工作不用過多與人打交道,也能讓溥儀與慢慢適應新的社會,也讓人們適應他的新身份。溥儀對周總理的安排感到很滿意,很快就進入到了北京植物園上班。
毛主席的第一次接見
這期間毛主席一直都沒有見溥儀,但是因為回歸到社會的原因,溥儀一直都是社會的輿論熱點,毛主席也聽到了風聲,他決定會見溥儀,打消外界的疑慮,也讓溥儀放心。
1961年,毛主席在中南海頤年堂單獨接見了溥儀。據(jù)頤年堂的廚師張寶昌所說,溥儀那天早早地就過來了,他顯得有些忐忑和自責,見到毛主席,他就激動地說:“我是一個對國家犯過死罪的人,今天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見,是我這一生最大的榮幸。”
毛主席對溥儀的工作和生活十分關(guān)心,也囑咐溥儀要保重身體,并且要不斷學習。毛主席的話讓溥儀十分感動,他不禁失聲痛哭起來,為自己之前做過的錯事感到十分自責,到最后,他說要是自己不當這個皇帝就好了。毛主席笑著安慰他:“你不但是清朝的末代皇帝,還是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你的情況代表著中國從此就不會再有封建制度了。”
這場談話持續(xù)了五個多小時,毛主席的思想和話語讓溥儀產(chǎn)生了極大的震動,也堅定了他在國家好好生活,并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的決心。溥儀與毛主席告別之后,打消了之前的不安和憂慮。第二年的春節(jié),毛主席在中南海設宴,邀請了章士釗、程潛、王季范和仇鰲四位知名民主人士,和湖南鄉(xiāng)友作陪。
就在大家坐在一起等待開宴的時候,眾人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旁邊還空著一個位置,他們正感到疑惑,就聽見毛主席說道:“今天請你們來,還需要陪一位客人。”毛主席說完,眾人更覺得不解了,哪位客人能得到毛主席這樣的重視,還能讓他們作陪?毛主席故作神秘,只說了一句“他可是你們的頂頭上司呢”。
眾人更加摸不著頭腦了,章士釗也覺得奇怪,他們的各司其職,哪有什么共同的頂頭上司,而且要說頂頭上司,也是毛主席和周總理,那么這個人又是誰呢?就在大家猜測的時候,溥儀在工作人員的帶領(lǐng)下過來了,毛主席見到他,馬上親自站起來迎接,將溥儀拉到自己的身旁。
眾人這才知道毛主席說的頂頭上司,是末代皇帝溥儀。章士釗幾人一想,也的確是如此,末代宣統(tǒng)皇帝溥儀,曾經(jīng)可不就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大家知道了毛主席說的人是誰,也不由得因毛主席幽默的說法而笑了。毛主席怕有人不認識溥儀,首先向大家介紹了他,然后拉著溥儀,讓他坐在上席。
溥儀感到十分惶恐,連連推辭,毛主席卻說:“當年我們可都是你的老百姓,你現(xiàn)在當然得上座。”見推辭不過,溥儀只能坐在上席,同時毛主席的打趣,也讓原本十分緊張的溥儀放松了幾分。宴席上的氣氛再次熱烈起來,大家相談甚歡,氣氛十分熱烈。
毛主席也十分關(guān)心溥儀的生活,再次問他現(xiàn)在工作得怎么樣了,是否還適應。毛主席的關(guān)心讓溥儀十分感動,去年的那次見面現(xiàn)在還讓他歷歷在目,溥儀含著淚再次懺悔自己的罪行,訴說自己對新中國的熱愛。毛主席沒有責怪溥儀失禮,而是安慰道:“當皇帝也不是你自己決定的,這是封建制度的產(chǎn)物,你也是被推上這個位置的。”
毛主席還跟溥儀聊起了《我的前半生》這本書,說溥儀在這本書里把許多過錯攬到了自己的身上,有的事情是客觀歷史原因造成的,與溥儀沒有關(guān)系。《我的前半生》這本書本來是溥儀在戰(zhàn)犯管理所,撰寫的“反省筆記”,他獲得自由之后,出版社將他的反省筆記趕印出來,只在部分干部之間傳閱。溥儀沒想到毛主席跟他聊起了這本書,他感到十分驚訝,同時也因為毛主席的大度而欽佩。
傳國玉璽的去向
正如毛主席所說,溥儀是被推到那個位置上的,他登基為帝的時候也不過三歲,基本上溥儀并沒有掌控過國家大權(quán),這個時候他的選擇就由不得他了,每一步都是被權(quán)利和歷史推著走的,溥儀犯下的錯誤是不可否認的,同時他的無奈也不應該被忽視。
這次毛主席宴請溥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解開溥儀的心結(jié),他知道從溥儀被釋放開始,就一直處于自責當中。去年的那次會談對溥儀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并沒有完全糾正他的思想,所以毛主席想借助這次機會,徹底開導溥儀。一番寒暄過后,就到了開席的時間,因為當時正處于三年自然災害的時期,毛主席也一向以身作則,生活十分簡樸,所以桌子上并沒有什么奢華的菜肴,大多都是一些素菜。
這些素菜看上去也非常樸素,都是一些苦瓜、辣椒、豆豉等下飯菜,和饅頭米飯這樣的主食,看起來可以說是寒酸了。但是眾人依舊吃得十分開心,大家有說有笑,氣氛很是融洽。在宴席中毛主席也沒有忘記關(guān)心溥儀,他時不時與對方聊天,詢問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還夾了一塊苦瓜放到溥儀的碗中。
毛主席說,有人吃不慣苦瓜,是不喜歡它的苦味,可是苦瓜對人有許許多多的好處,能去火明目,自己就十分喜歡吃。溥儀看著盤子里的苦瓜,感慨萬分,他也算是吃過苦的人,畢竟經(jīng)過了三次退位和三次逃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生活在惶恐和不安之中。溥儀吃下苦瓜,感受著口腔里的苦澀,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
人在生活上經(jīng)歷的苦并不一定就是壞事,正如自己的一生,歷經(jīng)多次重大的轉(zhuǎn)折,也經(jīng)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可正是那些苦讓他成長。讓他產(chǎn)生變化,并認識到了社會變遷的必然。之前的苦是為了現(xiàn)在的和平,國家一步步強大起來,擺脫了列強的壓迫和自由,他這個末代皇帝也同樣過上了幸福平等的新生活。
溥儀看著毛主席,認真地說:“主席,苦瓜是個好東西,要多嘗嘗這種苦,才能給身體清毒呀。”見溥儀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毛主席感到十分欣慰,他又跟溥儀聊起了其它話題,忽然像是想起來什么,問他:“之前你當皇帝的時候,大清的玉璽在你手上,現(xiàn)在傳國玉璽去哪了?”
毛主席的這句話讓溥儀的心又高高提起了,他回憶起關(guān)于玉璽的事情,尷尬地說道:“剛開始確實在我手上,但是后來中統(tǒng)特務把它偷走了,現(xiàn)在下落不明。”聽到溥儀的回答,毛主席有些感慨,但是玉璽丟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隨后讓人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璽取來,要讓大家看一看國璽是什么樣子的。
毛主席打開裝著國璽的盒子,笑著跟溥儀說:“傳國玉璽大多都是由玉石和金銀造的,可是我們的國璽不一樣,它是用銅做的,意味著銅墻鐵壁,堅不可摧,它的歷史不長,因為它需要經(jīng)歷風雨,和新中國一起成長。”眾人看著國璽,都十分激動,這種機會一生可能也就這么一次。
見大家都對國璽十分感興趣,毛主席又介紹起了國璽的形狀和字體來,國璽的形狀是傳統(tǒng)的方形,字體選用的是簡體的宋體字,看著簡單明了,符合中國人民一貫樸素簡約的作風。毛主席介紹完,將國璽給溥儀看,溥儀接過國璽,看著國璽恢宏大氣的模樣,感嘆道:“主席您的這顆國璽,才是真正的國寶。”
毛主席笑著說:“新中國是個正當青春的少年,還要經(jīng)歷不少考驗,傳國玉璽經(jīng)歷了歷史的洗禮,才是名副其實的國寶。”溥儀聽完這話,就愧疚地低下了頭,畢竟傳國玉璽是在他的手上丟的。毛主席見溥儀自責,安慰他道:“丟了就丟了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毛主席寬闊的胸襟,讓溥儀感慨萬分,同時他也明白,現(xiàn)在是新中國不是舊時代,毛主席也希望他不再囿于過去,能夠敞開心胸接受全新的生活。宴席結(jié)束之后,毛主席拉著溥儀合了影,章士釗還打趣說這叫開國元首與末代皇帝。而毛主席與溥儀的這張照片,也被溥儀珍而重之地擺在了床頭,陪伴他度過了余生。
溥儀身為末代皇帝,卻能在共產(chǎn)黨與毛主席的幫助下,重新獲得新生,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一代偉人毛主席,身為新中國的開國領(lǐng)袖,能以如此寬廣的心胸對待溥儀,不僅沒有因他以往的經(jīng)歷而心存芥蒂,反而還對他照顧有加。溥儀還因此寫下“欣逢春雨獲新生,傾海難盡黨重恩”的詩句,表達對共產(chǎn)黨的感激。
1967年,溥儀因病去世,作為末代皇帝,他的一生充滿著悲劇的色彩,他既做過天子,也當過平民,他犯的錯遠遠大于功勞,但是因為共產(chǎn)黨與毛主席的大度,他成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可以說,身為皇帝,溥儀是不幸的,但是身為末代皇帝,他是十分幸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