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有氣”、“強弱旺衰”、“得氣、得地、得勢” 、“旺相休囚死”這幾組概念。但是,如果細究起來,這些概念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從今天開始,我想跟大家一起仔細探討下這幾者之間的區別。(圖片來源于pexels)
今天我想先跟大家談談“有氣”這個概念。
如果要讀命理學的典籍,就一定繞不開“有氣”兩個字,尤其是讀《五行精紀》等典籍更是如此。但是,“有氣”二字的含義在每本書中并不完全相同,比如《五行精紀》中的“有氣”注重的是“五行的十二長生”(包括干、支和納音的五行),而《淵海子平》和《三命通會》的“有氣”指得是“天干的十二長生”與“相生”等。
《五行精紀》中的“有氣”
“財命宜旺地,如庚寅木命,庚祿在申,見丁亥土,木生土旺,雖背了申之庚祿而不貧。次如火歸巳地逢金,土向申中遇水,皆曰財命有氣”。
上段中,前一段話的意思是:納音木命人,在亥水處木為長生之地,所以身旺。又因為木克土,土為木命人的財星,在亥水上土逢臨官旺地(祿命法中土隨水生),所以財也旺。
上段中,中間一段話的意思是:納音火名人,在巳上火旺。巳火的財星為金,逢申金則財逢臨官為旺。
上段中,最后一段話的意思是:土隨水生,在申地水長生,所以土也長生(土隨水生),土的財星為水,水也長生,所以財也“長生”。
由以上可見,《五行精紀》基本上是以五行的十二長生宮來簡單判斷“有氣”還是“無氣”的。
另外,從《五行精紀》中的這段話我們還可以看出,祿命法中看“有氣無氣”的時候不看月令,而是看命主在某一柱本身是否逢旺。
但是,祿命法的這種“有氣”的判斷方法在子平法中就很難實現,因為祿命法有“干、支、納音”三者,三者混搭自然可以在同一柱“有氣”,而子平法以天干看十神,此時命主和財星要同時有氣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說,甲木日主,在時柱逢寅卯為身旺,如時柱還要有財星則必然日為土,這個時候時柱干支本身就形成了“比劫奪財”,反而是不利財氣的。另外,即使是藏干中有財星,因為子平法奉行“土隨火生”,所以也沒辦法形成“財命同時在一柱有氣”的情況。因此,《五行精紀》中的這種“有氣”的理論在子平法中就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子平法中的“有氣”
子平法不講究同一柱有氣,而是講究四柱整體的有氣還是無氣,也就是看四柱之中日干有氣(只要在某一柱逢旺)則為命主有氣,財官同樣。而且,子平法將“相生”也認為是有氣,而不僅僅限于十二長生,《淵海子平》中說“甲寅甲子為有氣”即是如此。
《三命通會》中說:“如乙巳、辛巳、庚午、辛巳,庚坐午,入火鄉官貴之地,喜生四月逢生,天干二辛相比,地支巳午純火,金生火旺,兩各有氣,故貴”。
上段話的意思是:庚午日生人,日支午火為正官的旺地,又有巳午均為火(正官)旺地,所以官星旺。庚金在巳上逢“長生”,所以命主庚金在四柱中有三處長生旺地,身也旺。此八字命主和官星均“有氣”,身旺官旺,為貴格。
通過子平法和祿命法中對“命+官”和“命+財”中有氣的區別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到祿命法更注重在同一柱上命主對財官的掌控力,而子平法則更重視在四柱整體上命主對財官的掌控力,所以兩者對“有氣”的理解是有區別的。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對古人理論的粗淺的認識,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指出。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謝謝大家!
文西風獨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