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枳為橙 · 主播:吉米
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一個厲害的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明燈。
《母親進化論》中寫著這樣一句話:
“一個內心匱乏、沒有好好關照自己的母親,就像一輛油箱已經空了的車子,無論你如何使勁踩油門,都不過是在空轉。”
前些日子和朋友閑聊時,對這句話背后蘊含的道理有了更加具象化的感受。
朋友的兒子自從上初中后,她為了更好地打理家庭、教育孩子,辭掉了原來的工作,放棄了曾經的愛好,一心全部撲在家人身上。
從那時起,她幾乎所有時間都圍著兒子和丈夫轉,每天必須精心搭配好飲食的種類,幫家人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她看來,為了經營好家庭,自己已經付出了全部精力。
可出乎她意料的是,他們夫妻之間爭吵的次數越來越多,兒子也因為承受不了她的過高期望,開始在學習上故意擺爛,甚至一度拒絕和她溝通。
說到這些,朋友難掩心中的哀怨,她始終無法理解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
近幾年,常常會發現一個現象:在一個家庭中,媽媽越是全身心的付出,孩子反而越痛苦,最后成長地越來越平庸。
而那些懂得愛自己,專注自我提升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都很優秀。
01
過度犧牲的媽媽,養不出價值感強的孩子
曾經看過一個短片,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小到大,林茉莉一直是親戚朋友眼中成績優異的優等生,鄰居們都十分羨慕能養出這樣出色的孩子。
事實上,茉莉的內心煎熬至極,每天都沉浸在無限的痛苦里,不知如何是好。
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夜幕降臨時,茉莉一言不發地走向陽臺,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一變故,讓整個家庭都陷入了陰霾之中,她的母親始終想不明白,一直那么乖巧的女兒,為何會突然想不開。
她左思右想,總以為女兒是不是在外面受了委屈,還埋怨心理醫生不夠盡責,沒有及時為茉莉做好疏導。
時間一天天過去,她心底的謎團也越滾越大,于是她打算通過科技讀取茉莉生前的記憶,找到真正的答案。
當她看到真相的那一刻,才知道女兒一直以來都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很多年前,為了能時刻關注孩子們的成長變化,做好教育上的投資,茉莉媽媽放下了原來的事業,回歸了家庭。
在她看來,只有孩子書讀的好,才算是教育的成功。
在她眼中,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全家人都應該感激。
于是她經常緊盯著女兒的成績,一旦發現孩子成績有一點退步,就滿臉失望,責備不休。
孩子考到好成績時,她也不會給予一句夸贊,反而繼續打壓:“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盯著,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嗎?”
為了能讓兩個女兒保持好成績,她特意請了家教,可一旦發現女兒有抵觸的情緒,就會憤怒大喊:
“我們省吃儉用、辛苦賺錢給你請老師,你還要當廢物嗎?”
每當看到兩個孩子的表現不夠稱心如意,她就會聲嘶力竭訓斥:
“我好歹也是留美碩士,要不是為了生你,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
茉莉離世后,她回望自己為家庭付出的一切,還會對著丈夫抱怨不休:
“我一直在想,當初是不是選錯了,如果我以前去做一個教授,今天是不是都不一樣。 本來還想以后靠茉莉,結果你看看,可能是我太疏忽了?!?/blockquote>可丈夫卻反駁道:“我倒是覺得,你注意孩子太多了?!?/p>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氛圍,正是如此。
母親覺得自己為家庭犧牲了太多,情緒無法排解,內心積攢了怨氣,于是把所有期望值全放在孩子身上,總想從孩子身上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
可是這份怨氣、痛苦、不甘,久而久之,都會成為孩子精神世界的重負,遲早會壓垮孩子。
當孩子背負了來自家庭過高的期待時,這份期待就會變成難以承受的壓力,最終導致自我價值感的缺失,令其找不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董宇輝曾在演講中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很多家長把工作辭了,一心一意只陪著孩子,過度在意孩子,孩子瘋的特別早。 你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把他攥的太緊了,他干什么你都有具體的建議,建議到孩子覺得無孔不入,壓迫感特別重?!?/blockquote>現實生活中,不少母親出于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長此以往,母親的關注點會越來越細小,對于教育越來越焦慮,孩子也會感受到無盡的窒息,從而一點點拖垮精神狀態。
一個媽媽的過度犧牲,是由于自身缺乏能量。
一個無法為自己的能量場提供“營養物質”的媽媽,又怎能給孩子的成長提供真正所需的養分呢?
02
焦慮失控的教育,教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家庭教育專家昌青提過一個觀點:
“過分的關心孩子,會產生焦慮。 你總覺得他是你親生的,所以過分關注他,最后也會給自己心里填滿焦慮的情緒?!?/blockquote>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不可控的焦慮,無休止的內耗,終究會在日常相處中影響孩子。
尤其是在孩子成長路上,母親的語言、行為,人生觀念的傳遞,生活理念的建立,往往給孩子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帆書創始人樊登老師分享過一段親身經歷:
他有次在機場,看到一位媽媽正在教育女兒。
這位媽媽讓女兒表達自己的訴求,可女兒說完后,媽媽卻十分不耐煩:
“你說話聲音這么小,誰能聽見?!?/p>
緊接著她就拒絕繼續傾聽女兒的想法,小姑娘看到媽媽的態度,害怕的低下了頭。
幾分鐘后,媽媽繼續開始斥責女兒:“這么簡單的題你才考98分,丟不丟人?!?/p>
隨后她又看到女兒佝僂著腰,心生不滿,一巴掌拍在女兒身上,口中的話也越來越難聽:“你還要不要臉.....”
在一旁目睹這一切的樊登,實在不忍心再看媽媽這樣無端的指責,便走過去說道:
“98分已經很高了,你很棒!”
鼓勵完孩子后,他又耐心地和這位媽媽建議,希望媽媽別再這樣罵孩子了,對孩子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其實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母親也是擔憂孩子的成績,只是這份焦慮過了限度,就變成了語言上的災難。
天下有太多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孩子的未來殫精竭慮,步步籌劃。
但若是焦慮逐漸失控,開始覆蓋到整個家庭,遲早會成為教育中毀滅性的打擊。
樊登表示,他所認識的很多非常優秀的孩子,這些孩子共同的特點就是父母都懂得放手。
“放手”二字,指的不是完全不關注孩子,而是在背后遠遠地帶領孩子成長。
這些父母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精彩,孩子們也會在父母的引導下變得很棒。
也就是說,母親適當地轉移放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不僅能減輕教育的壓力,還能給彼此留有空間,便于孩子更好的成長。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過一個“情緒 ABC 理論”:
其中指出,引起一個人情緒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認知和看法。
母親和孩子的相處亦是如此,很多時候,讓親子關系僵化的不是一件小事引發的矛盾,而是情緒化處理問題導致的負面結果。
看過一段話說得很有道理:
“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blockquote>母親情緒穩定,加以正確引導,孩子自然也會遇事積極處理,學習中保持上進心。
母親停止焦慮,學會適當放手,教育的方式一步步放松下來,一切都會走上坡路。
03
一個母親最有遠見的投資:
富養自己,散養兒女,家庭松弛
青少年教育專家尹建莉說:
“母愛的第一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若母親把教育的順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讓孩子童年貧瘠,又讓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blockquote>真正覺醒的媽媽,不會再一味地逼迫孩子,更不會把目光和精力全部放在他人身上。
而是懂得趁早調整好教育的順序,先學會改變自己,不忘提升自身,成為孩子的榜樣,教育路上自會結出碩果累累。
畢竟,你想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首先要活成同樣的自己。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那么請先試著去做一個優秀的媽媽。
孩子前行的道路上,如果能從母親身上看到榜樣的力量,也會收獲更多向上攀爬的動力。
與其買一堆資料書投資教育,不如先投資自己,做更好的引路人。
與其用過高期望值壓垮孩子,不如開始富養自己,經營出一個充滿松弛感的家庭。
有遠見的媽媽,早已在教育的過程中,做好了這三件事:
(1)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為孩子賦能:
遇事不指責,平時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多鼓勵孩子,少一點貶低和打壓。
夫妻之間的矛盾,盡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教育過程中不必著急,每朵花都有自己綻放的時間,打理好心情,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2)堅持終身學習,用行動打破焦慮:
老話說得好: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孩子的學習提升如此,教育的方式也是如此。
愛閱讀的家庭,才能養出知識儲備豐富的孩子;愛讀書的孩子,往后的路才能更寬廣。
(3)教會孩子獨立,趁早學會放手:
別再因為害怕孩子受傷,而一味地為其鋪路。
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一個厲害的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明燈。
從今往后,負起該負的責任,教子亦教己,以身作則,成為孩子最好的鏡子。
點個“在看”,與大家共勉。
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干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