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吉林市主城區內,豎立紀念碑的情況非常少,留存的各種紀念碑也不多,但是這并不代表市區在歷史上缺少過。據史料記述,除一些名人墓碑外,主城區還有孟督軍去思碑、占據吉林紀念碑、抗戰勝利紀念碑、蘇軍紀念碑等紀念碑。隨著歲月流逝,這些紀念碑目前多已消失,同時消失的還有一些史料所不載的紀念碑,如今天要討論的那座只存在于老照片中的鬼子“忠魂碑”。
在偽滿康德九年由偽吉林市公署刊行的《水都吉林市勢概要》的插圖中,出現了一張標注為“忠魂碑”的照片。照片中的紀念碑不高,有幾級基座,從樣子看,碑身為石頭或水泥構建,碑面有龕狀凹陷,內有陽文“忠魂碑”三個字。紀念碑還有攢尖式瓦頂,其背靠森然古樹,四周有木柵欄圈圍,圍欄外又有瓜狀帶座燈籠裝飾。
偽滿時期,日本侵略者有為戰死的鬼子修碑建塔以茲紀念的習慣。如長春就建有忠靈塔,牡丹江則建有忠魂碑。吉林市的這座鬼子碑也屬于此類情況,但建碑原由,建設時間,建設地點卻沒有任何歷史記載,截至目前,也沒有發現過此碑的實物殘留。
如今吉林市發現了多塊日本侵略者侵華罪證石碑,最主要的四塊為:其一,“野副討伐隊司令部進駐紀念碑”,是日寇紀念與抗聯作戰的情況;其二,為“東南滿鎮定現地干部芳名”碑,性質與前一塊類似;其三,為“五勇士之碑”,內容不詳,不知是否與錢家屯日本墜機有關(此碑刻于1939年,發現在鴻博嘉園,有資料記載錢家屯墜機發生在1944年,地點和死亡人數與此碑接近);其四,是日寇欲蓋彌彰,以安慰豐滿水電站建設中死難勞工為名修建的“工人慰靈塔”。
近日,好友賈大為在吉林市青年藏家聞焱處發現一張偽滿時期的明信片,在畫面中一個不易被察覺的角落,第二次發現了偽滿吉林忠魂碑的身影。這張明信片為偽滿時期的吉林神社門前,那碑就在大致與兩個石獻燈平行的西側樹蔭中,其高度與石獻燈高度相當,規模不大。這個發現也與之前吉林市文史專家皮福生先生的推測一致。
據《昌邑區志》記載,抗日戰爭勝利后,日本神社被群眾搗毀,僅剩有廟身殘體。另外根據《吉林市園林志》等資料記載,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曾動員市民和學生,從市郊區山上移栽過來草坪,點綴屈指可數的幾棵老榆樹,可知日偽時期神社周邊種植的櫻花樹,也已被滌蕩干凈。因而雖未見明確記述,那座鬼子碑想必也應是在光復后被砸爛。
時光荏苒,當年日本侵略者祭祀神鬼的地方,早已被改建成兒童公園,那座鬼子碑大致的安放位置,也成為老樹下兒童嬉戲玩鬧的游樂場所。行走其間的老少游人,根本不會想起此處曾有鬼子碑的情況。于是就想到重提老照片上消失的鬼子紀念碑卻并非不合時宜,相反,對于一些歷史傷痛,總要有一些經常性地提醒,這樣不僅能避免忘記,也是人們常說“警鐘長鳴”的意義所在。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聞焱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