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豐收、鄉村?????
1994
1994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年,被稱為名副其實的“改革年”、攻堅年和關鍵年。
在城市,分稅制改革正式推行,為國家宏觀調控和地方土地財政拉開序幕,深刻改變了中國經濟發展走向;
以三株、飛龍、樂百氏為代表的保健品、飲料廣告大戰,象征著草根經濟整體走進閃光燈;
當年7月,《公司法》正式頒布,“現代企業制度”則為國企改革樹立了方向,中國企業終于步入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規范化管理時代……
城市經濟發展路徑日益清晰,中國的鄉村發展反而日益陷入困頓:進城打工,似乎成為中國農民唯一的出路。但基于地理、文化、習俗等原因,依然有大量老少邊窮地區,連外出打工都困難重重。
針對這些地區,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力爭用7年左右的時間,到20世紀末,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而其標準是年人均純收入500元。
作為一家扎根農村的農業企業,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去過許多偏僻、落后的貧困地區。此前一年,他從四川坐火車去云南,綠皮火車停在西昌涼山州站。
他坐在車窗前,看到列車下突然鉆出來幾個頭發長長的、全身黑乎乎的小男孩,他們都光著腳、赤著上身,只穿了條小褲衩,背著背簍沖向車頭。他跟著孩子們的奔跑方向望去,才發現他們是去掏煤渣——那時的火車動力靠燒煤,有些掏出來的煤渣沒燒干凈,撿回去還能用。
這些孩子們迅速撿著煤渣,有時還爭搶起來。車上的乘客一時高興,扔點糖果或餅干給他們,他們就紛紛上來搶……
他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新津縣街頭的自己,那個每天一早背著背簍去飯館門口蹲點,等待店家把煤渣倒出來的干瘦少年。他的心中五味雜陳。他決定做點什么。
然而一家民營企業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終于等來了國家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4月,全國工商聯常委會召開,他找來大連韓偉集團董事長韓偉等九位民營企業家,發起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內容包括:每年為老少邊窮地區培養1000個人才,“把他們請到我們的企業中來,把我們的技術和經驗傳送給他們”;每家企業每年為老少邊窮地區開發一個項目,進行產業扶貧等等。
企業家們的倡議,得到了工商聯主席經叔平和統戰部部長王兆國的熱烈支持,他們共同將這一計劃命名為“光彩事業”。
何謂“光彩”?
在當時,民營企業依然有那么些“不光彩”,“正經人”都去國有企事業單位上班——希望集團作為1995年工商總局評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位”,登在報紙上的招工廣告,連個初中畢業生都很難招來。
此前1993年,劉永好剛被推舉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表了《私營企業有希望》的發言,引起現場陣陣掌聲——民營企業是光彩的。而民營企業家,作為“先富起來的人”,帶動落后地區共同富裕,更加光彩。
“光彩事業”由是而生。希望集團率先響應,劉永好親自勘測、選址,在涼山州建設了全國第一家“光彩事業”工廠——西昌飼料廠,開啟了“產業扶貧”之路。更大的社會力量在匯入,1995年,統戰部牽頭,統合知名民營企業代表,發起了由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任名譽會長、劉永好任副會長的“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到1996年就有數千家民營企業投身到這個“光彩”的偉大事業中,投資總額68億元。
|第一家“光彩事業”工廠
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經濟的亮點無疑在城市。在閃光燈照不見的地方,“光彩”不變,以新希望為代表的光彩事業推進者們,始終不曾停止鄉村扶貧、建設的步伐。
三十年來,中國的鄉村建設事業經歷了“扶貧攻堅”“西部大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幾個階段,若問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組織和行動,“光彩事業”定然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第三種力量
隨著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以及近年的經濟和政府財政困難,疊加疫情影響,近兩年來,我國的鄉村振興事業陷入階段性瓶頸。為何?
我認為,21世紀以來的中國鄉村建設,主要由兩種力量推進:
一種是國家力量,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鄉村大基建,到扶貧攻堅、鄉村振興,國家進行了大范圍行政組織和基層動員,投入了巨額財力物力,為中國的廣袤鄉土補齊了硬件短板,為接下來的振興奠定了物質基礎——今天,哪怕我們去到云南、西藏、新疆的邊遠山村也會發現,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不錯,路通了、樓房蓋好了,網購和快遞都有了,眼見的城鄉差距,早已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巨大,中國的鄉村,其實已經振興了一半。
第二種力量,是城市知識分子下鄉。21世紀以來,一批城市知識分子,比如大學教授、建筑設計師、藝術家、媒體人,開始對城市生活進行反思,逐步走向鄉村找答案。他們或建鄉村工作室,或搞鄉村公益,或辦大地藝術祭,或建民宿,逐漸帶動更多的知識分子、富裕人群或城市中產進入鄉村。
隨著重建設、重投資、快速發展的時代過去,瓶頸由是而現:
巨額國家投資,補齊了鄉村硬件短板,大交通、大建設、大文旅、大農業等項目不斷落地,但客觀來說,市場運營并非政府之擅長,反而不少地方的鄉村經過連續多年大投資,像城市房地產、產業園一樣,累積起大量閑置資產——這幾年“鄉村振興局”的取消,也說明了這一點:只有政府內部的整合,而不能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就難以為繼;
知識分子,短板更甚,他們并沒什么錢,社會資源整合、市場運營等能力都不足,又容易受傷,逐漸陷入困頓。在多年鄉村振興“政府投文旅,民間搞民宿”的風潮之下,文旅、民宿已出現階段性與局部產能過剩,正進入整體產業升級階段。
|投資20億日均20個游客的張家界大庸“古城”
如此,今天我們的鄉村振興出現的困境,就是這兩種核心力量不善市場運營的瓶頸造成。
未來何去何從?“鄉村振興的未來,在于走向市場化”,通過市場盤活閑置資產、優化資源配置、精細運營、提升各種鄉村資產變現能力,才是鄉村振興的根本。
問題繼續凸顯:鄉村產業和經濟發展,最大的困難就在于,鄉村由于其巨大的差異化、非標化、多元化,以及土地制度限制,始終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市場和主流經濟對鄉村最大的抗性。除了局部探索,在可見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鄉村都難以整體接軌市場化。
矛盾由是出現:鄉村走向市場化的方向,與短期難以市場化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由是而生一種普遍性的經濟觀點,既持續“大國大城”,繼續大力城市化,加速鄉村的淘汰。
但持續的“單輪驅動”,放棄鄉村,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就會變得更健康嗎?中國城市經濟出現的產能過剩、勞動力過剩、內卷、年輕人躺平等問題,單靠城市自己就能解決嗎?這個觀點的片面性,此前筆者多篇文章已批評過,此不贅述。
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克服這個矛盾。以“光彩事業”為代表的統戰系統的工作,讓我們看到一種正確的解決方向:那就是在黨委引領下,廣泛動員各種社會力量,構建起鄉村建設和發展的統一戰線。
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先富帶動后富,先點燃星星之火、分散突圍,再逐漸匯合、燎原,最終探索出鄉村振興社會化、市場化總體路徑,定然是光彩的,也是充滿歷史意義的。在鄉村市場化尚不完善的歷史階段,這也是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一大根本路徑之一。
時不我與。2015年,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中國光彩會發起“萬企幫萬村”行動,“動員全國1萬家以上民營企業參與,幫助1萬個以上貧困村加快脫貧進程,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打好扶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2021年,隨著脫貧攻堅戰役的偉大勝利,鄉村統戰工作進入到“萬企興萬村”的階段。由是,我們看到了新希望、騰訊等大量代表企業,運用產業振興、數字化幫扶、人才培訓等方法,深入鄉土,各施所長,幫助各地鄉村建設可持續的、內生型振興力量。
不只是成功的民營企業家,中國人大抵對鄉村都充滿感情,14億中國人的根也在鄉村——甚至未來許多人的出路,也在鄉村。沿著這條路徑,接下來,廣泛動員和組織民營企業、知識分子、媒體、國有企業、城市市民、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構建并擴大鄉村建設統一戰線,是鄉村振興邁入深水區、邁向未來的關鍵一步。
從土地革命時期的“工農(及小資產階級)民主統一戰線”,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新中國建設階段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愛國統一戰線”,“統一戰線”向來是中國共產黨解決社會問題的一大法寶。鄉村、三農,向來是黨和國家發展的基本盤,更應當如此。
“鄉村振興統一戰線”的構想、構建,應當成為鄉村振興新階段更切合實際、且更宏大的力量。
鄉村振興需要建立“統一戰線”
前幾年,許多房地產和金融圈的前同事、老朋友在跟我交流時,都友善地提醒我:不要說你在干鄉村振興,換個別的詞都好一些,比如文旅、康養、研學之類。
我理解他們,在“主流”市場和知識分子看來,鄉村振興還是太遙遠,既說不清道不明、不知具體怎么干,又始終有一種“low”的感覺。
的確,幾十年來,鄉村一直被城市經濟大潮壓抑著,土,賺不到錢,上不了臺面,看上去并不光彩。直到這些年城市經濟出現困難,社會發展從一昧高大上轉向接地氣,鄉村振興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才逐漸呈現出她們生動而鮮活的一面。
我曾將鄉建圈歸納有十個“流派”,分別是:高校研究、文藝鄉建、文化鄉建(社區營造)、建筑設計師、文旅/民宿、生態農業、社會公益、市場化鄉建、涉農企業,和縣鄉村基層干部。
從知識分子到企業家,從文旅人、民宿主到新農人,從公益人到基層干部,他們扎根鄉土多年,一點一點地探索、解決著鄉村問題,在城市內卷、經濟困難、創新乏力的當下,像一塊塊久蒙灰塵的璞玉,逐漸散發出光彩。
千百年來,鄉村發展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分散,小農經濟難以組織——干鄉建的人,也是如此。客觀來說,中國并沒有“鄉建圈”,只有上述干鄉村的十個流派、十個圈子,比如民宿、鄉村文旅、建筑設計師等,都曾風光一時,但隨著鄉村大范圍投資、建設階段的過去,閑置資產盤活階段的到來,普遍面臨著各自瓶頸。
鄉建者內部,何嘗不是也急需建立“統一戰線”?
2023年,在秦朔朋友圈支持下,我聯合多位鄉建圈朋友,發起一個叫“鄉建者小會”的鄉建自組織。我倡議大家:放下偏見與圈子隔閡,相互交流,跨界融合,共同合作,為各地貢獻更綜合、完善的鄉村振興方案;一起發聲,共同推動鄉村振興走向主流市場、主流媒體,并幫助城市投資人、下鄉市民建立更科學的鄉村振興觀念;破除“大”的執念,不開大會開小會,去中心化、從“小”做起,面向各種細微的實際問題,探索更開放和創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小會”
兩年來,我們組織過十余次各地鄉建小會,包括連續兩屆協辦新希望“鄉村振興村長班”,以及多次城鄉投資人及媒體考察調研,逐漸建立起一個民間、草根的鄉村振興“統一戰線”。
越是在困難時期,越是這些草根的創新鄉建力量手中有勁、眼中有光。隨著越來越多主流及年輕力量的匯入,干鄉村,越來越成為一項光彩的事業!
而我們更希望的,是將我們這些微小之力,匯入更恢弘的,黨的引領、全社會廣泛動員的鄉村振興“統一戰線”。
未來會好嗎?
一定會的。
No.6084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劉子??
作者簡介:專欄作家,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學者,“鄉建者小會”發起人,中國游協鄉村振興專委會委員。著有《煥新——
劉永好和新希望的40年》等書。個人公號:劉子的自留地。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