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普子胥
三季度財報,降本增效繼續,快手連續六季度盈利,兌換了保利潤的承諾,可增長卻難以持續。
為保住用戶增長、穩住基本盤,快手花了太多的錢,銷售費率在走高。并且,市場對快手未來走向,似乎也有了新的看法。
三季度財報,快手表示,用戶活躍度上已成為短視頻老三,與抖音“兩強并列”的格局不再,視頻號后來居上,日活超過快手。
某種程度上說,當市場見頂,行業老大和老二難免“打架”。可首先倒下去的,往往是老三:第三名的市場份額,一般成為老大和老二清盤時的擠壓空間,也是兩者補充力量的最佳對象。
形勢不容樂觀。
快手,短視頻三哥?
注意力在哪,生意就在哪。
快手2024年第三季度的平均月活(MAU)達到7.14億,環比增長3.17%,平均日活(DAU)4.08億,環比增長3.29%,基本企穩,用戶數據達到新高,可增速開始遲緩。
拉長時間線,2023年一季度到今年三季度,快手DAU分別為3.74億、3.76億、3.87億、3.83億、3.94億、3.95億、4.08億,處于增長緩慢、逐漸見頂的狀態。
考慮到,本季度快手日均使用時長維持在120分鐘左右、2023年該數值維持在120到130分鐘,這項衡量用戶粘性的核心指標上,快手變化不大。這也意味著,快手用戶時長基本觸頂,快手也從一家流量增長型企業轉型。
保證用戶時長,又要保持用戶增量,其實不容易。多個季度來,市場原本希望擁有高粘性用戶的快手,能夠對應減少以營銷獲客的力度,可在第三季度,快手銷售及營銷開支達到了104億元,同比增加15.94%,增速超過營收增速,總收入占比增長到33.3%,遠高于其他平臺10%-20%費用區間。
如果考慮到,快手還需要面對競爭對手的持續擠壓,要維持住當前的用戶規模,或許也將投入更大的成本。
好消息是,自2021年實施組織架構和管理層調整后,快手戰略重心已從用戶增長轉向盈利提升,從“補貼擴展”模式轉變為“降本增效”:三季度,快手凈利潤32.70億,同比增長49.9%。
自2023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快手已經連續六個季度盈利。當然,快手利潤增長與費用減少對應緊密。三季度,快手繼續“節衣縮食”,行政開支同比減少11.4%至7.96億,研發開支同比增長4.5%至31億。
值得注意的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快手,這些年“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管控效果不錯。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三費”占當期營業收入的83.61%,可到了今年前三季度,其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至44.35%。
增長雖然放緩,可凈利潤步步攀升,快手表現似乎還不錯。而這難以概括當下快手的復雜處境:從2021年上市后市值突破1.7萬億港元,到現在游走在2000億港元上下,快手縮水的市值背后,其實是成長性的丟失。
一直以來,支撐起快手市場期望的,很大程度上是與抖音的“兩強并列”:雖然,當下抖音7億左右的DAU相當于快手MAU,雙方差距顯著。可不管在短視頻還是其他領域,行業一旦進入兩級競爭,僵持是常態,第一對第二全盤吞并幾乎很難做到,一家獨大難以達成。此時,市場對待第二名期待還在。
然而這一次,一個重大變化在于,快手在財報承認了自身行業第三的位置。財報中,快手表示(用戶增長)進一步鞏固了公司作為中國第三大應用程序(按季度平均日活躍用戶計)的領先地位。
國海證券此前估算,視頻號在2023年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了4.5億,就已超過快手今年三季度的規模。
某種程度上說,隨著市場增量見頂,一旦行業老大和老二全面“打架”,首先倒下去的往往是老三,第三名的市場份額,往往會成為老大和老二清盤必須要擠壓的空間,也是補充力量的最佳對象。
此時,快手的競爭形勢,已經不容樂觀。
快手的辛巴難題?
三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直播和電商在內的其他服務,對收入的貢獻占比分別為56.6%、30.0%和13.4%。
某種程度上來說,快手這些年,正在變成一家披著短視頻平臺外衣的電商公司。
當下的快手,已將戰略重心轉向電商領域,電商板塊與線上營銷服務以及直播業務一起,構成了公司業務的三大支柱。
三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和其他服務(含電商)收入在內的核心商業收入,則同比增長近20%。快手“左廣告、右電商”的打法,也被視為一種商業閉環。
可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快手電商需要面臨越來越高的獲客成本外,其增速也在放緩:該季度,快手電商GMV為3342億,較去年同期的2902億增長15.1%,增幅已不及去年同期。
并且,快手電商GMV的放緩,已持續多年:2019—2023年,快手電商年度GMV分別為596億、3812億、6800億、9012億、11844億。
此外,作為內容電商的后起之秀,快手的GMV體量上落后于淘天、京東、抖音、拼多多,增速也不及體量更大的拼多多和抖音。
GMV增速下滑,對越來越依賴于電商的快手來說,不僅會在內循環廣告、直播業務中的電商買量,以及電商傭金上增長上造成持續影響,并且,這對資本市場衡量在電商這場戰斗中,如何紅海脫身,如何界定快手成長性與真正估值,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快手電商發展過程中,其電商增速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隨著站內電商用戶滲透率提升緩慢,整體用戶基數增長的乏力,加上電商市場的逐漸飽和,獲取新用戶的難度加大,快手獲客難度在直線提升,潛在的用戶轉化成為難點。
另一方面,快手電商近些年雖然全力“削峰填谷”,將流量收歸平臺,減少對頭部主播的傾斜和依賴,可以辛巴為首的頭部主播依賴癥,仍未完全消除。
很長時間里,內容+電商是快手的醒目標簽,包含?辛巴家族、?散打家族、?二驢家族等在內的頭部主播,是快手內容引流和商業變現的關鍵所在:彼時,主播需要平臺提供流量和支持,平臺則依賴這些主播吸引用戶、實現商業變現。
可在互相博弈過程中,主播與平臺矛盾也在凸顯。其中之一,就是主導權的爭奪。例如,一直以來,辛巴都在構建自己的品牌和供應鏈,只為在直播帶貨中占據從上到下的主導。不過,隨著快手引入自營品牌、調整流量規則,以及在各個節點削弱大主播影響力,頭部主播的牽制力逐漸減弱。
然而,快手用戶對頭部主播的青睞難以一時消除,尤其對辛巴與快手來說,雙方數次“火拼”,幾乎成了一道直播帶貨歷史上復雜的風景線,雙方撕扯多年,痛感依舊。
盡管各類統計數據,都在表明快手電商GMV對辛巴的依賴逐年降低。可經歷了前后數次封禁后,辛巴總能“不出所料”解封,高調示人。
此前快手“818電商節”中,辛巴就從上午10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午夜12點,總共進行了長達14小時的直播,最終銷售額直逼28億,是當天榜二的100多倍。
甚至,在這次直播結束,辛巴一度高調談論,勝利示人:“我辛有志7年來持久未衰。我辛有志的時代過去了,可過氣的辛有志站在這里,仍然是你們眼中的神,只要我想,我就是互聯網的神!”
很難想象快手高管們聽到他這番言論作何感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快手電商業務仍依賴于這位“快手一哥”。
而在一次次出圈、被打壓、再解封反反復復的糾纏中,辛巴這位快手一哥不但沒有受到實質性損害,反而屹立不倒,實力步步壯大。這幾乎成為了快手過不去的劫。
快手轉軌,仍需時間
今年以來,電商競爭更為激烈,全網低價、優化推薦算法、商家提供流量補貼等,成為各電商平臺爭奪用戶資源的種種籌碼。
而這些年來,相較于其他平臺品牌自播、達人帶貨,以及商城等通道,快手電商的“武器庫”其實并不豐富:尤其是考慮到,一直以來,快手電商仍較為依賴達人帶貨,此時,隨著大盤增長放緩,削蕃大主播、扶持品牌店播、以及拓寬電商渠道,也成為了快手發力的重點。
2023年快手引力大會上,程一笑就首次提出?快手的泛貨架概念。
而快手強調的“泛貨架”,指的并非是傳統貨架電商的商城,而是包含了推薦、商城、搜索和店鋪等多個場景和入口,核心是直播間以外的消費。作為對直播電商內容場的重要補充,泛貨架這兩年極受快手的重視。
到了2024年一季度,程一笑則談到,快手的泛貨架場域作為電商增長的引擎之一,2024 年一季度取得了同比超過 50%的高速增長。
二季度,快手的泛貨架則繼續增長,超過GMV增長大盤,泛貨架場域GMV目前已經占快手電商總GMV的25%以上。三季度,泛貨架在快手電商整體GMV占比近20%。
并且,今年雙11,快手也開始集中精力,不斷強調和聚焦泛貨架和品牌自播,包括在雙11期間開放APP頂端的商城一級入口。數據顯示,雙11期間商城GMV占大盤GMV約10%。
不過,與抖音2020 年開始搭建貨架電商、2022 年 5 月已經把商城放到首頁入口相比,快手似乎對商城構建顯得比較謹慎,行動較為遲緩:比如,雙11之后,未被灰度到的用戶,快手就選擇重新關閉了商城一級入口。
而自2018年就開始試水電商至今,快手的電商從“信任電商”到“低價好物”,再到“用戶為先”,快手一直跟隨消費趨勢變化而變化,戰略定位似乎一直搖擺。而在試錯空間越來越小的未來,面對越發復雜競爭,快手電商在泛貨架的轉型速度和決心,也將值得著重觀察。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