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沐浴著冬日的暖陽,我們走進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梧州市臨港經濟區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看到:一處處熱火朝天的工地,一個個機器轟鳴的廠區,一輛輛川流不息的貨車,一批批推陳出新的產品……
乘著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融”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加工園正揚起風帆,搶抓“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機遇,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聚寶盤”。
在這條百舸爭流、欣欣向榮的“西江黃金水道”上,有一處維護公平與正義的港灣——龍圩區人民法院工業園區人民法庭。近年來,該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勇立“西江黃金水道”的潮頭,瞄準工業振興“主戰場”,為梧州市臨港經濟區打造成千億產業園區提供優質、精準司法服務。同時,該庭依托梧州市建立的市、縣、鄉三級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機制,參與矛盾糾紛、疑難信訪積案化解等法治實踐,“會診把脈把關”,初步形成了以非訴機制挺前、多元“雙網”糾紛化解為主要特點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發展之“穩”。
在加工園的大舜再制造企業車間,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工作,車間里井然有序地存放著貨物。 在機器作業聲環繞中,工業園區法庭庭長梁園帶領法律服務團隊走進車間,將法治聲音帶到了工人身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她與工人面對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勞動法等與工人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
此外,梁園還向企業負責人仔細詢問目前遇到的困難,詳細解答企業提出的法律問題。企業人事主管還主動添加法官的微信,以便后續有勞動合同等方面問題,可以線上尋求法庭的幫助。
近年來,工業園區法庭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線上+線下”走訪企業、聽取意見、了解企業法律服務需求、現場為企業“把脈會診”、現場辦案、開展法治宣傳。在充分了解企業司法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法庭為每家企業開出了個性化的法律服務“訂單”,使各個企業享受到個性化、“保姆式”的法律服務,不斷促進企業依法加強各項管理,促使涉企勞資糾紛等案件不斷減少。同時,法庭積極推出“假日法庭”“集市法庭”“午間法庭”等辦案模式,方便群眾訴訟,減輕當事人的訴累。
今年以來,法庭共開展法律宣傳及法制講座15次、走訪企業和召開座談會12次、巡回辦案21次,并建立常態化良好溝通協作機制,及時解決企業司法需求,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富回村,福寶地,示范點,詩畫興;范公志,后人繼,振鄉村,同富裕……”在新地鎮富回村,法庭干警品讀著該村的村規民約,并開展法治宣講活動。
在富回村文化小廣場的大樟樹下,村干和村民圍坐在一起,手里拿著干警們發放的宣傳資料,認真聆聽梁園為大家講解的“反家暴”“防詐騙”“環境資源保護”等法律知識及相關的典型案例。
此外,工業園區法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要求,依托梧州市法院多元“雙網”(網絡+網格)解紛平臺,與原有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無縫銜接,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矛盾聯防聯治,打造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格局。
來源:龍圩區法院
文字:桂西 韋釗麗 黃彬彬
圖片:韋釗麗 黃彬彬
視頻:韋釗麗 莫燦林 黃彬彬
編輯:黃冬琪
校對:韋釗麗
審核:李暉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