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投資上億元,上映1周票房只突破400萬元的《戴假發的人》,說實話撲得有道理,但如果把影片票房血撲都歸咎于黃曉明則有點不講理。
這部電影屬于典型的費盡心思想講好故事,但是呈現給觀眾的只是東拉西扯,什么都沒講明白的拼湊之作。就算沒有黃曉明在電影上映前的一系列私人熱搜事件,電影也很難取得更好的票房。
就題材而言,《戴假發的人》是一部在懸疑犯罪題材、法律援助題材和心理懸疑題材反復橫跳的影片。
如果影片能通過嫻熟的敘事邏輯把題材與故事情節恰當融合,它會是不錯的影片。但是很顯然,導演對于這些題材的融合調度敘事力不從心。結果就成了四不像,既不是反轉不斷、高潮迭起的懸疑犯罪故事,也不是主人公不計得失、不畏風險、為了贖罪不惜一切代價尋求公正的法援救贖故事,更不是一個因為情緒崩潰失手殺人又長期無法走出犯罪陰影備受良心折磨的心理懸疑故事。
影片開場用了一個面試鏡頭和一組孟中(黃曉明 飾演)出庭、日常工作的場景,建立孟中是一個愿意不計回報為弱勢群體辯護的法援律師形象。然后通過記憶閃回與現實交叉推進的雙線敘事邏輯,展示著孟中不堪的過去以及與現實中仗義執言形象不同的一面,似乎想以此構建角色的復雜性,結果卻只是弄巧成拙。
大量的閃回記憶只是交代了男主因為情緒失控殺過人的可能,而閃回記憶中大半的篇幅都在講述男主考了四次才通過法考經歷的身心折磨,似乎在為他失控殺人做開脫。
這樣的雙線敘事還讓影片和孟中都深陷一個不堪的境地。就是孟中可能是罪犯,出于贖罪心理才會選擇做法援工作。而這樣的情節關聯,讓孟中的堅韌、善良等正向的人性蕩然無存。
換句話說,雙線敘事的目的是塑造孟中的多面性,結果卻用孟中的陰暗面覆蓋了他本性中的光明面,成為一個完全的陰暗之人。這是影片最大的敗筆。
此外,陰森的配樂、鬼片一樣的影像氛圍,讓影片變得更加雜亂無章、乏味平庸,像極了一個為了讓菜有咸味的廚師,放了鹽之后,又加了很多生抽和老抽。
事實上,除了影片敘事邏輯、影像語言的失敗,演員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還是相對不錯的。
黃曉明從外型到演繹對于呈現主角的形象和矛盾特質都是不錯的,甚至有些場景表現得很有力度。比如第四次考試,考場緊張冒汗、暈厥、嘔吐的場景,是很能讓人體味到主角當時害怕被查的驚懼心態的。
黃璐在影片中也體現了一個全身都是戲的好演員狀態。她的每一次舉手投足、每一句臺詞動作,都較好地詮釋了無依無靠、艱難求生的單身母親形象。
整體而言,盡管影片中演員們的表現是沒有問題的,《戴假發的人》仍然算不得品質合格的影片,票房慘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在大家越來越不愿意走進電影院的當下,最終決定票房的,除了宣發、排片等因素,影片品質依舊決定票房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