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地理位置最近的省會,正在加速融合“破圈”。
近日,江蘇南京和安徽合肥共同簽署《寧合“雙城記”產業對接合作協議》(下稱《協議》),將建立工信部門的常態化會商機制,在產業政策、市場需求、技術合作等領域實現更高效的溝通與協調。
寧合“雙城記”
《協議》鼓勵南京、合肥兩市在智能制造、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雙方的特色產業領域開展深度的產業協作交流,有望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對接、提升區域內企業的競爭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南京與合肥是全國距離最近的省會城市,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連,同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孔令剛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根據《協議》,南京、合肥將建立工信部門常態化會商機制,溝通協調產業合作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同時,將持續開展兩市產業融合對接活動,推動重點產業發展載體進行深度協作。此外,《協議》明確了合作領域——在智能制造、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雙方特色優勢產業領域開展產業協作交流、互補發展。
“《協議》的簽署可進一步發揮南京、合肥的科技產業優勢,加強資源跨區域整合、產業鏈跨區域對接,提升兩地的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孔令剛指出,南京與合肥已成功舉辦產業供需對接活動,近40家企業代表參加了對接活動,部分與會企業表達了合作意愿,“這標志著《協議》已經開始發揮實效,為兩地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悉,在上述對接會上,南京埃斯頓、LG新能源、梅山鋼鐵等南京企業及江淮汽車、合力股份等在肥企業分別介紹了企業情況和產品,雙方圍繞各自需求就產業技術交流、供需配套合作等方面進行深入溝通、主動對接。
“此外,《協議》明確兩市在智能制造、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領域的合作方向,有助于促進兩地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孔令剛進一步分析稱,“通過共享市場信息、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等資源,兩地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增強整體競爭力。”
“破圈”融合
作為國家批復的首個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橫跨江蘇、安徽兩省,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以及常州市金壇區、溧陽市。核心城市南京更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電子信息、汽車、石化、鋼鐵四大支柱產業至今仍是其經濟的“基本盤”。2023年,上述四大產業合計完成產值超9000多億元,占全市總量比重達60.3%。如今,南京正以產業強市為目標,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對于合肥而言,強勢的“鄰居”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虹吸效應。地跨蘇皖的南京都市圈吸納了蕪湖、滁州、馬鞍山等一批有實力的安徽城市。其中,馬鞍山更與南京深度融合,今年還出臺了《關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舉措》,并將融入對接南京工作情況納入馬鞍山市委考核。
不過,隨著合肥經濟實力的迅速崛起,這一局面正悄然改變。
從經濟體量看,合肥的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4167.9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2673.5億元,幾乎翻了兩番,在全國的排名也一路攀升至第20位。同時,盡管合肥的工業規模和基礎尚不突出,但憑借對新興產業的精準投資,已培育起六大千億產業集群,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及新型儲能、新型顯示等。今年前三季度,合肥規上工業增加值以15.2%的增速領跑萬億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74.6%,成功躋身新能源汽車第一梯隊。
在合肥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的同時,合肥都市圈也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合肥都市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52.03億元,以17.8%的國土面積貢獻了31.6%的經濟總量。2024年2月,《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獲批,標志著合肥都市圈與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一道,共同構建起長三角一體化的完整都市圈體系。
在孔令剛看來,《協議》的實施將推動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在產業上的協同發展,“通過產業對接和供需交流,兩地企業可以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種協同發展不僅有助于提升兩地的產業水平,還能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都擁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孔令剛說,兩地可以進一步加強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共同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推動產業創新升級,“這種合作有助于提高兩地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協議》的實施將拓展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市場空間。”孔令剛進一步指出,通過加強產業對接和供需交流,兩地企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市場需求和產品特點,從而開發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將有助于提升兩地的市場競爭力,拓展市場空間,實現互利共贏。
“此外,雙方的合作還將提升兩大都市圈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孔令剛表示,通過加強合作,兩地可以共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關注,將有助于提升兩都市圈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隨著《協議》的深入實施,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之間的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將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未來,兩地有望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孔令剛說。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