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創團&桃子媽
來源 | 小十點(ID:sdikid)
《小巷人家》大結局了。
這部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導演,一眾老戲骨同臺飆戲的電視劇,在播出的十多天里,廣受觀眾好評。
不僅湖南衛視的實時收視率破1,微博主話題近2555萬人討論、18.8億的話題閱讀量,在豆瓣上也開出了8.1的高分,是年末妥妥的收視黑馬。
于是有人說,這部劇是生活劇最好的樣子;也有人說,是年代劇最好的呈現;
而我卻認為,《小巷人家》是最好的教科書式育兒典范。
尤其看完蔣欣與林武峰這一家的互動和氛圍,忍不住感嘆:有蔣欣這樣的媽與林武峰這樣的爹,怎么會不幸福呢!
也難怪很多觀眾都說,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養孩子,不妨學學蔣欣家的育兒方式。
在他們身上你會發現,家和萬事興離不開一句話:
“父慈則母靜,母靜則子安”。
媽媽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爸爸的愛決定媽媽的性格。
1
為孩子撐腰
孩子才會強大自信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什么是真正愛孩子?
高贊回答:“不是有多少錢,而是有多少愛。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給孩子撐腰。”
《小巷人家》熱播的過程中,林家就有一幕“撐腰”細節讓我非常觸動。
巷子里張爺爺家買了電視,林棟哲每晚都要去他家蹭電視,一直看到張爺爺關電視后才回家。
張家人很無奈,暗示林棟哲早點回去,可是小棟哲壓根聽不懂這些話。
一天晚上,林棟哲又去張家看電視,張家忍不住兒子陰陽怪氣了一番,“人小屁股大?!?/p>
這次,棟哲聽懂了。
他有些難堪和生氣,于是回去向媽媽告狀:
“伯伯嫌我屁股大,占了他家一個板凳,嬢嬢還嫌我話多,我都不說話了,看不懂也不說話,還嫌我屁股大,我說一個電視機有什么稀奇的,爸爸媽媽也能給我買?!?/p>
看到這時,我其實心里一抖:
按照慣例,當父母的多半會在此刻感覺丟了面子,然后指責孩子打擾別人和自己休息。
可被吵醒的宋瑩沒有發飆,而是耐心聽棟哲講完。
過一會又鄭重對孩子說買,以后每個月存30元,存夠錢就買。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臺電視機近500元。
宋瑩和丈夫每個月加起來工資只有115元,他們卻能為了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愿意每月拿出30元。
聽過一句話: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面子”。
但現實生活中,當孩子被說出糗事,被當眾調笑,被當眾揭短時,有多少父母能第一時間站在孩子身旁?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
“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態度決定的?!?br/>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決定了他的性格。
- 想要守護孩子的自尊、自信;想要孩子如林棟哲一樣陽光自信,充滿熱情,一定要做會“撐腰”的父母,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刻,挺身而出。
2
媽媽愛自己
孩子才能樂觀開朗
奧里森·馬登博士在他的《這一生,為自己而活》中說過:
“做自己,才會獲得更大的生活資本,首先為自己而活,才有力量為別人而活?!?br/>
這句話在《小巷人家》里得到了充分驗證。
里面有兩位媽媽讓我印象深刻,第一是黃玲,第二便是宋瑩。
她們雖然親如閨蜜,在育兒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式。
黃玲呢,家里的家務幾乎都是她干,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她都想著孩子,自己看起來灰頭土臉;
后來,甚至為了兒子上學方便,將嫁裝縫紉機換成自行車。
而宋瑩,她是整個巷子里最時尚的媽媽,燙著時髦的大波浪,穿著花哨的裙子,踩著細高跟,戴著亮發卡。
給兒子訂牛奶時,宋瑩也會給自己訂一份,因為牛奶能美容養顏。
還有一次,她悄悄約上黃玲,不帶老公,也不帶兒子,偷偷給筱婷過生日下館子。
她們去了一家面館,點了3碗面。
結果,“吃獨食”被莊圖南和林棟哲抓了個現行。
最后兩碗面分4個人吃。
黃玲的整碗面幾乎都給了兒子圖南,但宋瑩卻只給兒子撥弄了小半碗。
我們能說宋瑩不愛自己孩子嗎?
顯然是愛的。
但她并不像其他媽媽那樣,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愛都給丈夫和孩子。
就像她自己所說:
- “當媽的偶爾吃頓好的,又不犯法,不是什么時候都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li>
- “掙錢就是要花的,女人嘛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li>
但我發現身邊很多媽媽卻忘記了“愛自己”。
前段時間,大學同學聚會,室友阿珂在生下二胎后,辭去主管的職位,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
自此,灶臺成了她的工作臺,家務成了她的工作內容。
每天早上,6點準時給一家人做早飯,喊老大起床,給老二喂飯,送老大上學,回來還要見縫插針地做家務,給老公準備午飯。
除此之外,還要每天精打細算,把家里的好東西留給孩子和下班回家的老公。
好好一個職場精英硬生生活成了老媽子。
結果有一次,她做了一盤紅燒肉,忍不住多吃了幾塊,一旁的兒子卻把盤子端走:
“媽媽,你少吃點,錢都是爸爸辛苦賺的,你又不賺錢……”
那一刻,她內心如五雷轟頂,竟不知自己一腔熱血,全心付出,在孩子眼中一文不值。
所以,媽媽們啊,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媽媽,不必苛求自己完美,也不必犧牲自己。
而是要學會先愛自己。
- 如此,孩子自然追光而來,學著媽媽的樣子,汲取媽媽的滋養,長成樂觀開朗的模樣。
3
爸爸支持媽媽
教育才真正開始有效
大家是否聽說過心理學上著名的“手表效應”?
當一個人擁有一塊手表時,就能準確地知道時間;
而當他擁有兩塊或更多的手表時,不僅無法確定哪塊手表的時間更準,還會陷入混亂。
其實啊,家庭關系也如“手表效應”一樣,只需要一種聲音。
《小巷人家》里的林武峰和宋瑩就是這方面的典范。
對外,林武峰極力維護妻子宋瑩。
在劇里,林家搬進小巷后,鄰居王勇在院墻上挖了個洞,仗著自家院子地勢高,就把臟水往宋瑩院子里流。
宋瑩毫不示弱,站在院子里和鄰居大吵了一頓,但是問題并沒有解決。
而此時,林武峰沒有像很多大男人那樣斥責妻子不懂事,也沒有因為面子袖手旁觀。
而是選擇用水泥麻袋懲治鄰居,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的妻子,我來守護。
對內,林武峰也很支持和尊重妻子。
當宋瑩教訓兒子時,他雖然心疼兒子,但依舊會選擇對兒子說:你媽說得對,你媽說得沒錯。
在他們這種家庭氛圍下,林棟哲雖然有些許調皮,卻格外尊重和愛護媽媽,在媽媽不開心時,也會想方設法哄媽媽開心。
之前聽過一個觀點:最和諧的家庭狀態,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需要怎么做呢?
- 第一,爸爸支持媽媽工作,看得見對方的辛苦,懂得體恤和關心對方。
- 第二,爸爸愛護媽媽,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精神上的贊美。
- 第三,爸爸尊重和理解媽媽,當教育出現分歧和不一致時,請爸爸務必和媽媽統一戰線。
如此,家庭關系才會和諧,孩子的身心才會健康而全面地發展。
點亮在看,與所有爸爸媽媽們共勉!
*作者:桃子媽,心理學深度愛好者,用心記錄文章,為孩子們開一扇窗。
本文來源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干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小十點,關心孩子,更關心媽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