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賈樟柯的風評就已經不好了。
一方面,有人說他沽名釣譽,不斷重復中國人的苦難敘事討外國人開心,來換取自己的國際聲譽。
一方面,作為文藝片燈塔,賈樟柯過度擁抱商業的行為也令人不解。
拍廣告,錄綜藝,各種植入,賈科長全力擁抱商業,而在過度曝光下,他的神秘感與文學份量也大打折扣。
但這也僅僅是小風小浪。
作為電影導演,賈樟柯只要拍出一部像樣的電影,就能瞬間力挽狂瀾,證明自己在電影圈獨一無二的地位。
畢竟賺錢也沒錯,誰不喜歡錢呢?
然而隨著新片的上映,賈樟柯的風評算是徹徹底底跌落到了谷底。
原來,他真的是想賺錢——
《風流一代》
剛剛知道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是很期待的。
畢竟,這是賈樟柯2018年《江湖兒女》之后,時隔6年的新作,這幾年光看他跟廣告商合作,終于有新片了。
而且《風流一代》上映前還是唯一入圍戛納的中國電影。
賈樟柯對這部電影的期望很高,說本片是“22年的經歷集合在一起”的集大成之作,把22年的歷史都封存在這一部電影里,幾乎囊括了自己整個從影生涯。
為了重點強調這“22”的屬性,《風流一代》還大搞饑餓營銷——
在11月22日上映,只上映22天就結束,不管票房如何。
瞧瞧,科長跟資本合作這么多年,終于學會了怎么炒作。
那么,一部凝結賈樟柯整個人生的電影,成績到底如何呢?
市場反饋一個字,慘。
上映5天票房392萬,預測568萬。
口碑6.2分,剛剛及格,這還是不少骨灰級影迷幫忙拉高的分數。
評論區的差評用“激烈”來形容都不為過。
有人說這是金曲串燒,有人說這是趙濤版MV,還有人看完后只剩下了沉默。
明明是賈樟柯嘔心瀝血之作,《風流一代》怎么會落得如此結果呢?
看完后我不得不佩服。
賈科長,原來你“嘔”出來的,是剩飯啊。
22年的邊角料拼成了一部新片
首先看到22年的時間跨度,我還以為賈樟柯能拍出什么史詩級敘事,結果故事一兩句話就能說完。
主角(當然一定肯定是趙濤)“巧巧”是一名野模特。
她平常接接商場活動,在舞池跳跳舞,而她的戀人“斌哥”是舞廳的老板,也是當地的地頭蛇。
也不知道咋回事,某天突然他倆突然有了矛盾,斌哥遠赴他鄉去發展,留下了巧巧。
多年后巧巧一個人到異地尋找斌哥,她追他逃他插翅難逃,見面后沒說兩句話就分手say Goodbye了。
又不知道過了多年,斌哥已經老了半身癱瘓一事無成,他回到了故鄉,在超市看到了做收銀員的巧巧,二人相視一笑。
然后鏡頭一轉兩個人在城市夜道下散步,巧巧突然跟著一群環衛工開始馬拉松...
電影,完。
就結束了!
不是,直到看完整部電影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感覺講了個故事,但感覺又沒講。
如 講
電影時長111分鐘,但稱得上是故事內容的滿打滿算也就40分鐘。
那剩下的時長都是啥呢?
混剪!
《山河故人》《任逍遙》《江湖兒女》....賈樟柯把此前拍電影過程中所有邊角料,用上的沒用上的,一股腦堆砌到了這部電影中。
隨著電影開場,鏡頭就突然陷入了一種“人們都很忙但不知道在干啥”的幻象中。
舞廳唱歌的舞女,礦場排隊的工人,網吧里用大頭機打CS的小孩.....
她們一會兒喝的人仰馬翻,一會兒撩貓逗狗,一會兒故作深沉,但你想問他們在干嘛?
不好意思,沒人會告訴你,因為他們連角色都算不上!
電影為什么要有這些鏡頭呢?
從電影制作上來講,這些混剪當然是有必要的,它能提供時代氛圍,讓讀者能直觀體會到故事背景文化背景等等。
然而別人的電影是穿插幾秒,可這部《風流一代》卻幾乎全都是!
電影開場光是字幕就混了10分鐘,15分鐘才終于出現第一句臺詞,20分鐘左右主角才發生第一個情節點。
這哪是電影里加混剪,是混剪里加電影啊!
我想了半天,賈樟柯可能發明了一種更新的混剪方式,叫——
“混時長”
這邊主角出現個三五分鐘,緊接著就是十多分鐘的混剪,混到你頭皮發麻,混到你天昏地暗,混到你忘記你在電影院干啥。
而且不只是水時長,就連主角的劇情都是從其他電影中剪來的!
《任逍遙》中的趙濤蹦迪、駐足遠眺,《山河故人》工人合影,《江湖兒女》的打蒼蠅,《三峽好人》的回鄉....
也難怪在戛納顆粒無收,整個一個終極無敵大鍋燴啊!
感覺像是看了一個賈樟柯在破站上傳的視頻,題目叫《我入住啦!這是我親自剪的二創電影》
然后賈樟柯剪了一段40分鐘的主要劇情,剩下的交給剪輯師——
你隨便搞,湊出來111分鐘就行!
趙濤一會兒散發一會兒盤發,一會兒年輕一會兒又老了幾歲,一會兒在船上眺望,一會兒在野地躲雨。
電影里還有一個鬼畜鏡頭,趙濤被反復推回車里11次。
一個動作重復11次啊!
這都不是《濤聲依舊》了,這是《濤濤不絕》!
半默片,這你敢信?
更離譜的是,為了保證現成素材的可用性,賈樟柯發明了全新的電影類別“半默片”,兩位主角的設計為“不說話”。
是啞巴嗎?
不,就是純粹的不愛說話。
前期他們的交流全靠短信,后來干脆擺爛了,直接上默片,在鏡頭前發字幕。
然而其他人卻是可以說話的!
甚至有一個鏡頭趙濤明明嘴動了,但依然沒有任何聲音。
濤姐的演技本來就很夸張,不說話就更恐怖了。
有場戲小道士要為濤姐算命,濤姐望著他突然歪過頭,笑而不語。
這是驚悚片嗎請問?!
終于到最后20分鐘了。
黑幕拉開我一看,整個鏡頭屬性都不一樣了,而這一趴就是在2023年拍攝的新素材。
到這兒賈樟柯突然也不搞什么混剪了,會說故事了,鏡頭對準主角了。
但時長也只有二十分鐘了,胡亂拍拍就這么結束了。
(誰能解釋一下,結局為什么趙濤要去跑馬拉松???)
可笑的是,電影中還有一個鏡頭,老頭們打牌時后期P上了一段機器人的影像片段,而結局趙濤又和超市的機器人對話。
有人說,這是賈樟柯對AI的反思。
我反你XX!
這不就是沒梗硬湊嗎?
感覺像是導演刷手機時突然看到了AI,然后靈機一動!
誒!我把機器人加入電影!
看他們怎么解讀!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部用廢素材打了個底,最后補拍一小部分而組成的“新片”。
高情商:
22年心血凝結成一部電影。
低情商:
22年的剩菜炒成了一鍋冷飯。
也難怪一位高贊的網友看完電影后說自己頭皮發麻,賈樟柯就是看庫存有啥拍啥,愣是拍成了這樣一部電影。
賈樟柯對粉絲的服從性測試
我覺得吧,如果你不是賈樟柯的骨灰級粉絲,或者欠他的電影票,那根本沒必要看這部電影。
你就搜“80、90年代的影像記錄”,看夠了1小時,再打開短視頻刷一遍“5分鐘看完《江湖兒女》”就夠了。
相信我,觀感一模一樣!
我真是懷疑這是賈樟柯對粉絲的一次服從性測試。
“我把邊角料做成電影,你們看不看?給不給好評?買賬不買賬?”
粉絲:
給給給!好好好!時代記憶!復古傳奇!
當然了我也理解賈科長這么做的目的。
此前很多電影很棒評分很高,卻在內地因為特殊原因根本沒法上映,別說掙錢,連影響力都沒賺到。
于是現在他讓那些電影借尸還魂,這里砍塊肉那里扒塊皮,湊成了“弗蘭肯斯坦”,如今能正式上映,也算是給了那些電影一個交代。
可問題是,您也要給粉絲一個交代啊。
而更恐怖的是,目前在電影院上映的版本仍然不是報名戛納的原版。
你在大銀幕看到的《風流一代》是經過大量的刪減、替換、放大、裁剪、消除、增補、消音、補錄、音樂替換的版本!
圖源:院線電影資料庫
它都已經是塊魔方了,上映前還要打亂重組。
唉,怎么說呢。
《風流一代》的宣傳語是“俱往矣,不回頭”
賈科長,咱也向前看吧。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