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你今天過得好嗎?
我是“淺語人生”的暖風,和你一起,每天做個有福人。
助人有度
凡事都有度,人生有度,助人也有度,適度,有時候,比無休止地幫助他人更為重要。
我們常常看到那些因為過度同情而讓自己陷入困境的人。他們總是不忍心看到別人的痛苦,卻忘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試想一下:一個總是把別人的問題當作自己問題的人,他的生活會是怎樣?
你的日子本就一地雞毛了,卻又看不得他人的疾苦。因為別人的不幸而感到悲傷,因為別人的煩惱而感到焦慮。
到頭來,是幫助了別人,卻也把自己給搭上了,何必呢?
這樣的人,雖然有著金子般的心,卻也容易因為過度的同情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沉重。
01
先照顧好自己,再去幫助別人
很多人就是這樣,被關系中的善意一次次的消耗。讓自己陷入困境,陷入痛苦當中。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被告知要慷慨助人,這是好事,可是,一旦我們的責任和善意,過度延伸,最終可能會成為我們自己的負擔。
《道德經》中說:“知止不殆。”只有懂得適時停止,我們才能避免陷入紛擾,保護自己的內心不被外界的波瀾所擾。
所以,你得學會建立一道心靈的屏障,明確情感的界限,守護自己的磁場不被侵擾。
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何時應該介入,何時應該退后。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這樣的智慧,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生活中的“救世主”。
我們的責任,首先是照顧好自己,確保自己的幸福和安寧。在此基礎之上,再去幫助被需要的人。
02
學會拒絕
在中年以后,最清醒的生活方式是成為一個“不負責”的人。
很多事情,中年以后,我們看的更開,更深了,而不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單純的認為怎樣。
《道德經》中的“少則得,多則惑”提醒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重要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先照顧好自己。
智者知道如何做減法,放下無謂的助人執念,卸下過重的責任枷鎖。
我們不需要拿自己的幸福去接濟他人的不幸。允許別人自由地演繹他們的命運,同時允許自己成為一個旁觀者,為自己保留空間和距離。
這樣,我們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實現一種利人利己的清醒。
還有就是:我們不能期望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尤其是當他們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意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選擇,我們的責任是尊重這些選擇,而不是強加我們的觀點。
對于那些消耗我們能量的人,我們應該建立邊界,保護好自己的磁場;對于那些不知感恩的人,我們應該學會拒絕,保護自己的利益;對于那些認知不同的人,我們應該保持沉默,適時遠離。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遇到更多值得深交的良人,我們的真心和在意也會給予那些真正值得的人。
03
放下執念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我們不能期望自己成為所有人的依靠,也不應該讓他人的問題成為自己的負擔。
學會為自己的心靈筑起一道籬笆,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期望和要求。
有勇氣拒絕那些無理的請求,有智慧識別那些對我們有害的關系,并且有決心維護自己的幸福和平靜。
正如陳忠實所說:“朋友之交,宜得刪繁就簡。”我們應該學會簡化自己的社交圈,保留那些真正對我們有益的關系,而放棄那些只會帶來負擔和痛苦的聯系。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一種平衡和諧的生活狀態,其中我們既能給予他人幫助和支持,也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您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愿我們都能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寧靜和幸福。
點亮[贊和在看],讓愛和好運都流向你。
*作者:暖風,來源公號:淺語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