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在進行一場“觸及靈魂”的改革。
0 1
脫掉西裝,換上工裝
在謠言四起、產銷嚴峻的背景下,廣汽集團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行動。
說實話,包括筆者在內,很多人都低估了廣汽之前改革的決心。
前段時間,廣汽董事長曾慶洪公開面對新聞媒體的話語中透露出濃郁的危機感和不服輸的倔強:
“廣汽的產值占廣州工業(yè)半壁江山,廣汽輸了,廣州就輸了?!?/p>
“我們要有家國情懷,產業(yè)報國,要對得起總書記的囑托。”
“廣汽集團堅持吃改革飯,走改革路。”
在廣州車展上,廣汽宣布啟動三年“番禺行動”,總部搬遷至廣州番禺汽車城,管理模式從戰(zhàn)略管控轉變?yōu)榻洜I管控,直接下沉至一線。
按照廣汽的說法,這個變革,是為了在一線聽到炮火聲,加快自身變革。
第一反應是這家快有些跟不上時代的老國企,又在喊口號了。
但后來一系列消息傳出,才發(fā)現(xiàn)廣汽的改革,這回真的不一樣。
11月14日的媒體懇談會現(xiàn)場,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集團高管曾慶洪和馮興亞,以及集團的其他負責人,脫下了西裝都穿著工裝,以一線員工的形象展現(xiàn)。
這與原來總部員工的形象截然不同。
辦公樓緊靠廣汽集團研究院,共享一個大院,新入駐的集團總部大樓,原先就是研究院的T2大樓。對面就是廣汽傳祺工廠,緊挨著是埃安工廠。
這里距廣豐和廣本都不遠,包括這里還有眾多的零部件車企在內,是真正的生產一線。
也就是此時,廣汽或許真的下了決心——
要從一個躺在功勞簿上的老國企、一個帶有官僚機構意味的企業(yè),轉型成一個緊緊貼合市場動向的現(xiàn)代企業(yè)。
廣汽改革的目標,恐怕是要干掉原來的那個“廣汽”。
這是踟躇了五年的一場變革,從總部搬遷計劃開始,過去了整整五年!
如果早五年會怎么樣?不得而知。
但對廣汽來說,最佳時機除了五年前,就是現(xiàn)在。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0 2
業(yè)績暴跌,廣汽掉隊
從決定到搬家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種務實高效的動作,雷厲風行,對于廣汽來說極為難得,在同行當中極為少見,可謂決心到位,果敢行動,立竿見影。
但這次廣汽為何行動如此迅速,說到底還是業(yè)績的不堪入目。
旗下品牌埃安,曾經在2023年被視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黑馬”的企業(yè),2024年卻深陷輿論漩渦。
先是被爆銷量下滑、大規(guī)模裁員,隨后又因“密集與應屆生解約”等消息登上熱搜,一時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2024年1-5月,廣汽埃安的銷量不足11萬輛,同比降幅高達38.71%,與年銷70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
進入下半年之后,銷量依舊萎靡不振,截至2024年10月,廣汽埃安累計銷量為26.48萬輛,同比下降32.51%?,連續(xù)9個月下滑!
距離70萬銷量目標,達成率僅為37.83%!
而廣汽集團的日子也不好過。
廣汽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廣汽集團前三季度實現(xiàn)營收740.4億元,同比下降24.18%;
歸母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97.3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虧損18.7億元,同比下降146.49%。
直接原因是銷量連續(xù)九個月出現(xiàn)同比下滑。根據廣汽九月份產銷快報,今年1到9月,廣汽集團累計銷量為133.51萬輛,同比下降25.59%。
在廣汽集團的銷量結構中,有近62%的汽車銷量仍來自于兩大合資品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這跟如今汽車行業(yè)中自主品牌占主導地位截然不同。
根據乘聯(lián)會數據,今年9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已達到63.4%。并且,廣汽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銷量都亮起了紅燈。
今年1-9月,廣汽本田累計銷量30.9萬輛,同比下降29.06%;廣汽豐田累計銷量51.8萬輛,同比下降24.49%。
主力合資品牌“失血”嚴重,自主品牌又未站起,成為廣汽集團“失速”的重要原因。
0 3
傳統(tǒng)車企的中年危機,何解?
遭遇中年危機的可不止廣汽一家。
上汽第三季度業(yè)績報告,凈利潤暴跌93.53%,這要放在以前,誰敢想象“中國汽車一哥”能跌成這樣?
連續(xù)18年霸占銷冠寶座的上汽,這回是真的栽了!
從年銷700萬輛的神話,到如今被比亞迪反超,這落差也太大了。
然而廣汽和上汽有兩個共性,一是深度綁定合資品牌。二是智能化、電動化落后一頭。
廣汽集團的崛起,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與合資品牌深度捆綁,但這也埋下了“跛腳走路”的隱患。
然而當前的情況是,無論是廣汽“兩田”,還是廣汽菲克、謳歌、三菱,都出了些狀況。
廣本和廣豐的問題還相對簡單,就是銷售增長乏力,廣菲和廣謳那邊就比較慘了,直接退出了中國市場,廣三則爹媽都不要了,被一塊錢賣掉。
現(xiàn)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干到50%以上,再死死抱著合資品牌只會一同沉淪。
另外在智能化方面,華為一開始想要的合作對象是廣汽和上汽,這兩家不想出賣靈魂,自己搞埃安、昊鉑、智己、非凡,結果,試試就逝世。
新能源兩個趨勢,電動化和智能化。
電動化,需要裁掉變速箱部門和發(fā)動機部門的大部分員工,國企第一要素是穩(wěn)定,不敢裁員。
智能化,需要花錢買GPU,花錢請軟件工程師,花錢搞訓練,問題是這些投入大部分屬于軟件投入,看不見摸不著。
投資建一個工廠,例如恒大在南沙的工廠,雖然全世界都知道許家印不靠譜。但是,工廠上面的生產器械、土地、房子,實打實擺在那里。
廣汽新建生產基地,在國資委走了程序,就不用背鍋。
現(xiàn)在要投資幾十億搞智能化,搞軟件,如果失敗了,那就要背鍋。所以,國企領導是有很大壓力和負擔的,生怕背上辦事不利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
廣汽這些大企業(yè),明明有更深厚的背景、更雄厚的人才資源和資本、更有底蘊的技術積累,偏偏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落了下乘,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所以,這些傳統(tǒng)的國資車企真正要做的,第一是擺脫對燃油車時代思維的依賴,加速供應鏈升級和新能源生態(tài)的構建。
第二,放下身段,擁抱市場,革新認知和制度!像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自動駕駛企業(yè),都是廣州汽車產業(yè)鏈的新亮點,就是廣汽這樣的廣州本土車企要重點合作的對象。
過去的輝煌已成歷史,未來的競爭關乎生死。
廣汽只有“顛覆”廣汽,才有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