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前,《華南早報》報道了一個讓美西方感慨萬千的消息,曾在2年前,中國科學家提出的革命性發動機如今已經測試成功。
這種革命性發動機技術可以實現在水下通過“吸水”分解成氧化劑,然后點燃高能燃料,最終釋放出強大的動力。
據了解,排氣速度可超過3馬赫,而且這種發動機在空中形態是以超高音速發動機模式存在的。
也就是說,一旦這種武器未來量產投入使用,那未來的戰爭形態將會再次被改寫。
無獨有偶,今天放眼全球,在高超音速技術賽道上,也就中俄兩個國家玩的最熟練。
美國的技術或許也不差,但相對于中俄現有的裝備武器,顯然是不夠看的。
這也難怪馬斯克會公開吐槽:現在還有“愚蠢的人”沉迷于生產F35,中國都已經大規模生產無人機了……
事實上,關于高超音速發動機,美國早在2004年就已經測試成功,但為何后來的20年時間里,美國卻沒有任何進展,反而多次出現高超音速導彈試射失敗?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美國過于高估自己,低估了競爭對手。
畢竟美國怎么也沒想到,當初自己看不起的中國,今天中國的科學家竟然可以在研發這種逆天的發動機技術,一旦這種技術安裝在導彈上,那美國真的夜不能寐了。
這種技術如果安裝在導彈上,一旦導彈發射后,意味著可以助推導彈加速2馬赫以上。
如果啟動了壓燃沖壓發動機,那導彈就可以加速到3馬赫以上,甚至上升到萬米的高空。
敵方想要攔截?
那導彈會在距離目標還有幾十千米的時候,迅速潛入水底,然后以200節速度的魚雷模式鎖定目標。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可不是傳統的火箭助推魚雷,而是實打實的“夸質介”導彈。
因為導彈本身的狀態不會受到改變,在空中保持著沖壓發動機模式工作,就算是入水后也不會拋棄任何一個零部件,依舊是以沖壓發動機模式工作。
但區別就是,在空中是吸入空氣,在水里是吸入水。
這也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中國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可以用水作為氧化劑,然后助燃高能氣體排出尾噴口,最終實現助推導彈在水下高速前進。
當然了,早在2022年這種想法,中國科學家就已經發布過一篇類似的論文。
但那時候美西方大部分軍事專家都普遍認為,這種想法過于科幻,電影都很難實現,更別說現實這種發動機要造出來了。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2024年的11月份,也就是日前,國防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再一次發布了論文,里面就明確提到了兩年前提到的技術已經測試成功,并且實驗室得到了可觀的數據!
那回過頭來,今天中國在高超音速賽道上一馬當先,為何美國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事實上,今天馬斯克這番吐槽的背后,就扯下了美國遮羞布。
因為不管是美國的先進導彈,還是先進戰斗機,都已經是過去幾十年的產物,近幾十年來并沒有新的產物出現。
這背后也是因為美國的工業化出現了嚴重的“空心”,美國人才出現斷層,導致美國無法再具備“創新能力”。
這番話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而且11月21日,美國彭博社就曾發表了一篇文章《五角大樓解密F35演講詳細闡述了美國最昂貴的武器可靠性和安全問題》,里面就指出了F35的諸多問題,同時還揭露了美國當下軍工業的弊端。
甚至有網友還曝光了一份美國近十年來的高超音速導彈測試結果,數據顯示:連續兩次成功,結果第三次失敗后,美軍就一振不撅,再也抬不起頭了……
后來才發現,美國一直使用的高超音速湍流模型有問題,在極高的超音速條件下飛行器周圍的流場根本無法用計算機模擬!(中國是老老實實用風洞測試,美國是看不起這種技術)
總而言之,屬于美國只手遮天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今天的中國也不再是百年前那個任人魚肉的國家。
今天的美國在加速衰退的背后,正是因為其傲慢自大所致。
要不是當初要浩浩蕩蕩“去工業化”,或許今天的美國也不至于“無人可用”,美國工業也不至于喊了這么多次“回流”也留不回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