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好漢們接受朝廷招安后,開始為朝廷征戰,在平定方臘的時候損失慘重,萬幸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水滸傳電視劇中,武松經過苦戰,生擒方臘,他為此還被方臘砍斷一條臂膀(左臂),成為殘疾,被稱為“武松獨臂生擒方臘”。然而水滸傳電視劇“騙”了我們,原著中并非如此,生擒方臘的并不是武松,而是另有其人,此人是誰?
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中,梁山軍和方臘部隊的大決戰已經到了最后時刻,梁山大軍攻破清溪城,方臘在方杰的保護下,退守幫源洞,宋江指揮大軍將幫源洞團團圍住,方臘已經勢窮,手下將士死的死,逃的逃,被擒的被擒。最后,化名柯引的柴進和梁山軍里應外合,攻破幫源洞,斬殺方臘軍隊二萬余人,然而方臘卻不知所蹤。
宋江于是重金懸賞,誰能生擒活捉方臘,高官得坐,駿馬得騎,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原來方臘在幫源洞被攻破時,脫掉黃袍,趁亂從山頂小路逃走,逃到一個草庵之中,尋找吃的。此時,追趕夏侯成入深山,有一個老僧帶路來到草庵的魯智深突然出現,一禪杖將方臘打翻在地,用繩子將其五花大綁,獻給宋江。水滸傳中相關原文如下:
方臘肚中饑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后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庵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綁住捉來見宋先鋒。
由此可知在水滸傳原著中生擒活捉方臘的并不是我們敬愛的打虎英雄武松,而是花和尚魯智深。既然原著中是魯智深生擒方臘,那么電視劇中,導演為何要將魯智深的壯舉安排給武松呢?
其一,武松的人氣比魯智深高。
魯智深和武松兩人都是水滸傳中的主角之一,都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其中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五臺山,武松景陽岡打虎、斗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等都是膾炙人口的故事,但是論知名度,論人氣,武松的人氣略微比魯智深高一些。
只要提起武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知道武松在景陽岡連喝十八碗酒,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他為兄長武大郎報仇,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給武松安排獨臂生擒方臘的故事情節比魯智深更加感性,更能引起別人的共情,獲得更高的收視率。
其二,武松獨臂生擒方臘是劇情需要。
在水滸傳原著中,武松的左臂是他在追殺鄭彪的時候,被包道乙使用法術祭出玄天混元劍來砍傷,“伶仃將斷”,他于是自己徹底砍斷左臂。電視劇很難拍出包道乙使用法術傷著武松這些情節,導演更加不愿意拍武松自斷一臂這個場景,有損武松的英雄形象。如果安排武松獨臂生擒方臘,不但無損武松的形象,還能塑造一個鐵骨錚錚的好漢武松。
魯智深生擒方臘,就是一禪杖將其打翻在地,五花大綁,如此簡單,如果按照原著拍出來顯得非常單調、枯燥,沒有欣賞性。如果魯智深和方臘大戰三百回合,便有觀賞性了,如果魯智深在生擒方臘的過程中掛彩,負傷生擒活捉方臘,那便更精彩了,但是魯智深的武功比方臘高多了,一招便生擒方臘,不好改編。
結語
電視劇不可能百分之百按照原著中的劇情來開拍,肯定會對原著進行二次創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展現原著中的中心思想。因此,水滸傳電視劇和原著有很大的區別,其中對于生擒活捉方臘的大功臣便不一樣,在電視劇中導演安排武松生擒方臘,為此還斷了左臂,但是看過水滸傳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并不是武松生擒方臘,而是武松的好哥們魯智深生擒活捉方臘,只是由于魯智深生擒方臘過程太簡單,太平淡,影視劇中才將這段戲份安排武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